您的位置首页  西安资讯  资讯

博物馆网红讲解员常因工作自豪到起鸡皮疙瘩专业的文化讲解不应只属于少数人

  上周日播出的节目《国家宝藏》来到西安碑林博物馆,曾凭专业又幽默的直播吸引百万粉丝的白雪松一番深情剖白再次引发网友的共鸣。

  “现在很多博物馆讲解太程式化,机器讲解更是鸡肋。”赞赏之余,一些网友也表示,博物馆需要更多白雪松这样发自内心热爱中国历史文化,又能以现代语言和传播方式表达的讲解员。

  还有人建议仿效“专家门诊”模式,定期让专家和最优秀的讲解员为观众导览,并通过直播让更多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上周日,白雪松作为《石台孝经》的“今生守护人”登上央视《国家宝藏》的舞台。在历数了从秦朝宰相李斯的峄山碑到清朝的刘墉、铁保留下的馆藏之作,他表示“中华文脉从未断绝,中国书法一直绵延”:“我在碑林走一走,经常会发现自己起了鸡皮疙瘩。我刚才说这么多人,都是我们同胞,一千多年过去了,碑还在那儿,我居然跟这么牛的人流着一样的血,有一样的价值观,真的是为中国人自豪。”

  白雪松还说,自己出生于1987年,而碑林自1087年开建,“它比我大了整整九百岁”。来碑林之前,他对自己的寿命没多大的期许,“但是来了之后我就希望自己能活到一百岁,因为我一百岁的时候碑林刚好一千岁,我就算趴着也来看一眼,因为那一年的碑林,一定比今天更好。”

  这番“真情剖白”让主持人张国立发现白雪松再一次“起了鸡皮疙瘩”,还让另一位嘉宾李乃文“也起了鸡皮疙瘩”,更感动了众多网友。

  网友“@海德堡的矢车菊”在“央视新闻”的微博下评论:“当年大学时去碑林就是这位讲解员呀!他讲得特别好,印象很深刻!”

  受疫情影响,2020年初海内外博物馆几乎全部关闭,不少博物馆开始直播“云观赏”。与带领网友“探秘”博物馆展品不同,碑林博物馆不走寻常路却更贴近日常“直播”模式:没进展馆,不看文物,而是在自家客厅用一部手机和一台呈现文物图片的平板电脑,白雪松以脱口秀的方式侃侃而谈两小时。

  “李旦是六味‘帝皇’丸,家里六位皇帝,他本人也是妈妈武则天的贴心小秘书”“柳公权为什么特别怕别人死?因为当时有点身份地位的人家里死了人,都要请他去写墓碑”白雪松的直播不按套路,“金句”频出,“名场面”不断。

  白雪松也坦言,在直播间长篇赘述一件文物的外形、材质、年代等,大多数观众不喜欢。“我会注重不同文物穿插讲解,从王羲之的碑石到李世民陵墓浮雕石刻昭陵六骏,再结合一些段子和图片展示。”

  “碑林真的值得一看,去了一定要请一位讲解员,否则没有相关的兴趣爱好是看不明白的。有人介绍着看完,一定会为中华民族伟大的书法石刻艺术而感到震撼的。”网友“@NO规则”的话引起了不少共鸣,一些网友也坦言“白雪松这样的讲解员还是太少。”

  “我以前去博物馆都会尽量请讲解,但是真正满意的讲解员不多,大多数还是围绕文物本身的基本信息进行讲解,但对普通参观者来说更希望知道的是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市民蒋晨表示,很多讲解员只是“照本宣科”,缺少发散性思维,甚至会被观众提问“噎住”:“现在喜欢逛博物馆的游客,大多受教育程度良好,那种照本宣科式的解说肯定不够。”

  尽管直播时侃侃而谈,对网友各路“生猛”提问“兵来将挡”,但白雪松也坦言直播前会紧张,也做了很多准备。“底气来自于专业,专业的根本是热爱。”市民于田说,现在很多讲解员只是把讲解作为一份工作,没有拓展知识范围的渴望,自然也无法在讲解时“信手拈来”:“传统文化带来的自豪感让白雪松‘起鸡皮疙瘩’,这样的热爱也会感染听他讲解的人。”于田建议,博物馆可以仿效医院“专家门诊”模式,定期邀请特定领域的专家、策展人为公众讲解导览:“之前看到有的地方推出这样的服务,一看价格5000多。专业的文化讲解和交流不应该成为少数人的权利。”

  除了知识积累不足,还有表达方式的中规中矩。市民秦方认为,白雪松“出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网言网语”:“用年轻人喜欢的段子式的表达,不一定不严肃,反而可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听进去’。”秦方听过不少博物馆的讲解,直言“语言方式还是二十年前那样规规矩矩、不敢跨出一步”:“要让传统文化代代传承,必然要以现代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来解读传统文化。就像国博收藏的那尊著名的‘击鼓说唱俑’一样,历史与文化永远离不开这些‘传唱人’的传递。”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