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建议健康码收归全国统一管理设立统一的投诉、检举渠道
(一)健康码未实现全国互认。虽然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健康码赋码转码管理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1﹞126号)、《关于进一步规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健康码管理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2﹞54号)等多个文件,大力推进健康码全国互通互认、“一码通行”,但例如,往返山东安徽的货车司机反映,持“安康码”绿码和国家健康码绿码,在山东高速出口无法通行。
(二)健康码数据更新不及时。各省健康码覆盖能力有限,通讯行程信息、同行密接信息、确诊出院信息等省外数据无法及时获取,赋码转码多是人工操作,无法自动更新群众相关信息。虽然大部分省份的健康码已按照国家标准完成与国家平台的对接,但因各省健康码数据交换频次不同,一省的健康码变色后,其他省的健康码颜色变更存在延迟现象。例如,货车司机宗师傅途经亳州市涡阳县高速交通卡点时,核酸检测结果异常,属于“尚未排除的疑似病例、新冠病毒初筛阳性者”,健康码应赋红码,因数据传送延迟,“安康码”赋红码11小时后,四川省的健康码仍然是绿码。
(三)健康码技术支撑能力有待提升。各省健康码建设水平参差不齐,部分省份的健康码存在功能解耦不足、系统优化不充分、网络配置不高等多方面问题,导致全民核酸检测等高并发、大流量服务应用时,健康码出现崩溃的现象。今年以来,福建省、湖北省、西安市、杭州市、四川省等十余个省市的健康码相继崩溃。
(四)健康码监督机制未建立。健康码承载了群众的姓名、身份证号、出行轨迹等个人信息,各省、市健康码承建部门、管理部门、运维部门各不相同,容易出现个人信息滥用、泄露隐私等管理问题。虽然国家、省、市层面均出台了一些标准和规范性文件,强化健康码管理,但缺少相应监督机制和专门的投诉渠道。河南省郑州沟通村镇银行“取款难”的储户被赋红码就是一个健康码滥用的例子。
这则建议称,(一)推行全国统一的健康码。从国家层面统一健康码管理,取消各地自建的健康码,推行全国统一的“国康码”,从源头上打通数据壁垒,统一赋码转码规则,实现“一码通行”。(二)强化健康码技术支撑。建议从国家层面全面加强健康码技术支撑,优化完善服务功能,提升网络、数据负载能力,提高应用稳定性,加强数据安全管理,防止健康码收归全国统一管理后出现的系统崩溃、数据泄露等问题。(三)建立健全监督问责机制。建议从国家层面建立健康码数据管理使用规范,建立健全监督问责机制,设立统一的投诉、检举渠道,强化健康码监督管理,不断提升健康码管理水平。
- 标签:本站
- 编辑:白守业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