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个院团靠什么佳作迭出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对红色经典进行创新性的演绎。资料图片
市民参加上海越剧院越享艺夏活动。资料图片
上海昆剧团举办教学班,培养各个年龄段的“昆虫”。资料图片
【新阶段新理念新征程·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4月,上海歌舞团出品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在上海大剧院开启“庆祝建党百年系列展演”首场文艺党课。自2018年岁末首次试演至今,这台舞剧已演出数百场,演出团队的档期已经排到了一年后。这部红色题材的舞剧,还捧得第16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第15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成为当代中国舞台艺术的一部现象级作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健全重大现实、重大革命、重大历史题材创作规划组织机制,加强农村、少儿等题材创作,不断推出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文艺精品。一部作品的创演,展示出一个专业院团的艺术品质及风格体系;一个院团佳作迭出,推一部、“红”一部,成功率如此之高,背后是一个专业院团深厚的艺术文化积淀,以及体制机制、队伍建设等方方面面的坚实支撑。
精确到秒,用电影工业的模式“磨”作品
在上海歌舞团的排练教室,两行大字很醒目:“时间只记住精品,艺术永追求一流”。这是每个演职员都熟稔在心的团训。2006年12月担任上海歌舞团团长后,陈飞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提炼团训。
“我们的每一次幕启、幕落,每个人物的出场、下场,都是按秒计算的!”这话从陈飞华口中讲来,一点不夸张。这几天,上海歌舞团正在进行一年一度的演员考核工作。“创作是院团的核心,对待创作,安安静静,慎之又慎,特别用心,上海歌舞团已经形成了这样的传统。”陈飞华说,“你用心了,作品才能走到观众心里。”
从事舞蹈教育30多年来,陈飞华的日常除了舞蹈,就是看电影,晚上回家经常一个人看,边看边琢磨。看到会心处,他会情不自禁鼓掌。陈飞华看电影也是为了舞蹈,他推崇用电影工业的模式打磨舞蹈作品——所谓电影工业的模式,在上海歌舞团,就是集合最好的资源,不拘泥一城一地,一切为我所用。
舞蹈是无声诗,没有一句言语,却要时刻紧紧抓住观众,在陈飞华看来,必须“一招接一招”,让观众觉得新奇,进而沉浸、欣赏、兴奋。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做到了这一点。这部剧以“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李白烈士的真实事迹为素材,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进行大胆,融入青春色彩、红色记忆、浪漫情怀、谍战氛围等元素,借助舞剧的独特表现形式,对红色经典进行全新演绎。
石库门、弄堂、马路、报馆、旗袍裁缝店等老上海的城市特色,细致入微地呈现在舞台上。高度凝练的舞剧叙事、唯美的意象表达、灵活写意的舞台布景和谍战的紧张悬念,贴近时代审美,讴歌信仰和奉献,让观众为之共情共鸣。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自选题提出后,经过长达两年之久的选题孵化研讨,会聚了舞剧制作人兼艺术监制陈飞华、编剧罗怀臻、舞美设计秦立运、灯光设计任冬生等业界优秀专家,和总编导韩真、周莉亚,作曲杨帆,服装设计阳东霖为代表的主创团队。由青年舞蹈家王佳俊、朱洁静、侯腾飞、王景领衔的上海歌舞团演职员队伍,则是一群年轻的80后、90后。2017年11月,选题正式立项。历经10多次创作采风、20余次研讨论证,剧本数易其稿,舞美、音乐、服装方案也是反复论证,为作品的创制打下坚实基础。
陈飞华说,大量的调研、论证和研讨,是上海歌舞团开展的前提。从选题的确立、主创团队的遴选、艺术导向的把控,到作品质量的打磨,一台作品的诞生往往历时两三年之久。创制的每个环节,全体主创和演职员团队都全身心“泡”在里面,一个动作、一次走位、一束定点灯光,乃至旗袍的颜色、投影出现的时间……每个细节都要精“抠”细合。
从《野斑马》《霸王别姬》,到《天边的红云》《一起跳舞吧》,再到《朱鹮》《永不消逝的电波》,上海歌舞团出品的舞剧都得到了业界和观众的认可,摘得大奖无数,收获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体系。“上海歌舞团出品”,已然成为一个响当当的品牌,成为优秀舞台艺术作品的品质保证。
创作为本,体制机制优势激发人才活力
艺术作品的创演,离不开滋养它的环境和土壤。采访中,上海歌舞团演员们的精神状态,让记者颇受感染。他们举手投足里透着自信和优雅,无论是训练、候场还是登台,每个人都神采奕奕。
陈飞华认为,这离不开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实施“一团一策”改革方案营造出的优良环境。这几年,《永不消逝的电波》和《朱鹮》等作品的成功创演,让队伍士气更足。
成立于1979年的上海歌舞团,是以中国舞蹈为主体的,具备独特艺术风格、舞台特色和美学样式的表演团体,2009年转企改制。在“一团一策”方向的引领下,上海歌舞团制定实施符合自身艺术特色的“一策”——即“一团一剧”,以作品为抓手,坚持、培养人才、拓展演出、发展市场,以创作锻炼队伍,以作品开拓市场。
多年的舞蹈教学经验,使陈飞华养成了极其严谨、重视基础训练的习惯。他要求演员天天练功,基本训练从9点到11点,下午排练,晚上登台表演,一天满满当当。“不能‘跑气’,要时刻‘提着’。”这是陈飞华常说的一句话。
转企后的上海歌舞团,也必须时刻“提着气”——行不行,好不好,一切靠市场说话。在上海歌舞团,一部剧一年演100多场是常态。而每一场,都是实打实的商业演出,是观众“用脚投票”得来的。海外演出同样如此,由邀请方承担食宿行及演出所有费用,并支付演出费。近五年,上海歌舞团累计演出达900场次,商演收入9800万元,在国内同行业中据有一席之地。
“演出是文艺院团艺术价值的最大体现。”这一点令陈飞华自豪,“演员要做的就是好好跳舞,职称评定、收入、户口等,是团里要为他们考虑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4位领衔主演、14位主演,《朱鹮》3组领衔主演、6只鹮仙、8组双人舞、24只群鹮……从领衔主演到群舞,上海歌舞团一律使用本团演员,目前国内可以做到的院团几不多见。近70人的国内一流的舞蹈演员队伍,是频出精品的最坚实保障。
上海歌舞团参考借鉴国外一流院团管理和人才培养经验,结合国内艺术环境和剧团的实际情况,率先推出舞蹈演员“艺衔”制度,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划分“荣典首席、首席、独舞A、独舞B、领舞A和领舞B”等次,严格考核,择优聘任。对于获聘的“艺衔”演员,借助上海市委宣传部“粉墨佳年华”、“文广演艺之星”、演艺人才“红名单”等平台,组织观摩考察,举办演出实践,帮助他们开拓艺术视野,并在演出机会、待遇分配等方面进行配套扶持。
经过十余年的实践和完善,上海歌舞团的“艺衔”制度极大调动了演员的积极性,培养出了朱洁静、王佳俊、侯腾飞、王景、邓韵、毕然等一批青年舞蹈家,他们逐渐成长为上海舞蹈的领军人才,在国际上崭露头角。目前,上海歌舞团“艺衔”演员达到30人,示范引领效应显著。依托上海国际舞蹈中心文化地标,上海歌舞团自2017年6月推出“舞剧舞蹈演出季”,为城市文化生活增添一抹亮色,青年人才担纲主角“挑大梁”,也从中得到切实锻炼和提升。
问道“中国舞蹈”,探索构建独特的美学体系
梳理上海歌舞团20年来的创作,一个线索若隐若现,却贯穿始终。那就是,如何用中国舞蹈讲好中国故事。
在陈飞华看来,中国舞蹈,是最美的语言,也是最可用来向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载体之一。创演为人民群众欢迎的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舞台艺术佳作,讲述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学精神,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是国有文艺院团的责任和担当所在。
朱鹮姿态优雅,宛如舞蹈演员曼妙伸展的舞姿,是天然的舞蹈创作素材。舞剧《朱鹮》以国际珍稀保护鸟朱鹮为选题,正视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遭遇的问题,呼唤可持续发展理念,舞动真善美的永恒价值。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对于《朱鹮》的选材尤其赞赏:“《朱鹮》关注环保,探寻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关系,有着征服观众的力量,具有世界性、普适性,超越了国界、超越了民族,这是艺术的伟大之处。”
最终呈现出的这部作品,充盈着浓郁的中国美学、中国风韵。该剧以中国古典舞为主体,在传统管弦乐的背景下,通过朱鹮最具代表性的“涉”“栖”“翔”三种动作形态展开,融入民族民间舞蹈和芭蕾元素,凝练成风格鲜明的舞蹈语汇,将中国舞蹈的独特韵律、气息和美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受到国际演出市场的好评,也由此增进了各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以及对中国绿色发展理念的认同。
在冯双白看来,《朱鹮》探路在先,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则是“当代中国舞剧的一个最新坐标,勇敢探索出中国舞蹈艺术的新路。”剧中展现的人性光辉、信仰力量超越了国度,其艺术性、思想性以及整体舞台呈现得到国际演出商的青睐。
“借助中国舞蹈,凝练中国文化精髓,创新舞台呈现形式,打造文化‘走出去’拳头产品,人们可以由此从更深的层面理解中国的传统和当下。”陈飞华告诉记者。
“以创作为本,以作品立身”,这是上海歌舞团的立团之本。陈飞华说,“作为舞蹈人,大家心中总有一个追求,就是探索、构建独特的美学体系和艺术风格,形成上海歌舞团独特的艺术气象,在文化‘走出去’中讲好我们自己的故事。这也是践行国有文艺院团的责任和担当。”
(记者 颜维琦)
- 标签:黄金模拟交易
- 编辑:白守业
- 相关文章
-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将于6月16日开馆 助力中华运河文化国际化传播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实习生蒋为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润文)大运河文化发展论坛暨扬州中国大运河…
- 七国峰会第一天 这十个细节很意味深长!
- 中纪委:云南严查靠企吃企问题 昆钢31人同时被留置
- 湖北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秦军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 第一报道 | 中国东盟合作“三十而立” 习近平这些话意义重大
- 联播+丨跟着习近平感受韵味不同的文明
- 22岁大学生把“毕业论文”写在骨髓捐献医院里
- 美元指数11日显著上涨
- 高额配资"四六"分成?小心掉进电信网络诈骗的陷阱
- 默克尔出席G7峰会 强调解决气候变化等问题离不开中国
- 广州一项调查揭示——大城市年轻人为什么不想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