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再发力 写好脱贫攻坚决胜篇章
决战决胜@2020 智说(1)
张琦 孔梅
2020年还剩不到3个月的时间,脱贫攻坚即将鸣铃交卷。如何在这段时间内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既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既定目标,又巩固好脱贫成果,还衔接好乡村振兴,同时顺利开启治理相对贫困的进程?“精准”是关键。精准扶贫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时代价值,对于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多层面重大意义,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举,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精准扶贫所展现出的丰富思维特点和思维品质,不仅是解决绝对贫困问题的根本保证,也是未来推进乡村振兴、治理相对贫困的思想指引。因此,脱贫攻坚最后时刻,不能松劲,不能懈怠,不能消极厌战,要在继续坚持精准扶贫既定方针政策基础上,创新“精准”理念,拓展“精准”思维,加大“精准”力度,确保脱贫攻坚交出满意答卷。
一、精准扶贫建伟业,铸就脱贫攻坚辉煌成绩
精准扶贫贯穿我国脱贫攻坚的全过程,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为着眼点和切入点,使贫困治理精准到县、到村、到户、到人,使扶贫开发真正成为惠及全体人民的伟大工程,并取得了显著的历史性成就。通过精准扶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发生率显著下降。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超过9000万,长期困扰农民群众的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通讯难、上学难、就医难和住危房等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值得一提的是,“精准”在今年的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扶贫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使脱贫攻坚工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阻碍了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了农产品滞销,影响了扶贫项目推进。在准确分析把握疫情和脱贫攻坚形势的基础上,党中央和国务院果断决策,将精准防疫与精准扶贫相结合,精准压实防控责任,精准采取防控措施,区分疫情风险精准施策,精准推动复工复产,使脱贫攻坚经受住了疫情的严峻考验,取得了疫情精准防控与脱贫攻坚精准减贫的决定性胜利,保证了脱贫攻坚大局不会改变,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不会改变,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时间节点不会改变。
二、精准扶贫再推进,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2020年底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要一如既往地坚持精准扶贫,并切实提高“精准”力度。目前,全国尚有52个贫困县和1113个贫困村没有脱贫,主要集中在深度贫困地区,剩余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因此,要精准聚焦未脱贫的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集中精力解决剩下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第一,精准识别再推进。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新形势下,精准扶贫不仅要精准到村到户到人,而且要精准把控村、户、人在受疫情影响下的变化,对于新发现的贫困对象及时纳入帮扶范围,对于新发生的致贫返贫原因及时识别研判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与此同时,要精准清理贫困人口,确保扶贫对象“有进有出”,对于已经明显不符合条件的贫困户,该退出的及时退出。第二,精准施策再推进。聚焦脱贫攻坚剩余任务,抓住3个月“窗口期”,巩固提升精准打法,基于剩余贫困人口的分布结构,区分贫困深度和贫困类型,精准制定剩余贫困人口的脱贫路径,确保按进度脱贫与高质量脱贫目标的协同实现。第三,精准督战再推进。脱贫攻坚前期取得的成就,不仅是创新减贫政策手段的成果显现,更是层层压实责任的成果实践。脱贫攻坚走到最后一步,应该继续在严格督导的情况下,不断压实责任,严格考核验收,继续开展脱贫攻坚督察巡查和成效考核,加强常态化督导,及时发现和整改问题,严把退出质量关。
三、精准聚焦补短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巩固脱贫成果是实现脱贫可持续的必然要求。由于脱贫攻坚成果是在短时间超常规的条件下取得的,不可避免地存在问题和短板,尤其是返贫风险。因此,在完成脱贫任务的同时,要继续秉承“精准”思想,聚焦问题,巩固脱贫攻坚的薄弱环节,提升脱贫攻坚成效。第一,精准识别巩固对象。巩固脱贫成果的前提是明确巩固的对象及范围,哪些地区和人群需巩固要做到心中有数。以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等指标为主要参考确定发展困难的县作为巩固对象,以基础设施、集体经济和产业发展等指标为主要参考确定落后村作为重点进行巩固提升,同时建立有效的精准科学的预警监测机制及时有效地识别易返贫的脆弱群体,科学划定巩固范围,实施动态监测和管理。第二,精准分析返贫原因。不同地区、不同人群有着不同的返贫原因,要坚持“精准”原则,找寻从微观到宏观、从主观到客观的返贫致贫原因,在排查问题上再下功夫,聚焦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深入开展脱贫成效“回头看”,逐村逐户逐人逐项全面排查,明确问题根源。第三,精准制定巩固措施。在明确巩固拓展对象的基础上,因地因人制宜,根据不同对象的不同自然禀赋、贫困特征、发展基础等要素,确定具体的巩固政策、帮扶措施和支持手段,不断补齐在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在饮水、住房、教育、医疗、脱贫能力以及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等方面的短板,全面消除可能导致返贫的因素,提升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精准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四、精准有序分阶段,稳步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是推进脱贫地区稳步进入振兴阶段的基础,也是现阶段中国亟须解决的重大战略课题。贫困地区尤其是已经实现脱贫的地区,应积极部署谋划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以精准思维为指导,分类分地区分阶段逐步推进,在规划、政策、机制、投入、项目等方面探索有效的衔接手段,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精准对接,科学过渡。第一,精准衔接规划。在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基础上,各地应在精准分析、仔细研判脱贫规划完成情况的基础上,编制衔接好市县总体规划、镇村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扶贫搬迁、产业结构调整等专业规划。与此同时,针对不同发展水平、不同类型的村庄,各地区、各部门应加强分类规划指导,梯次推进。第二,精准衔接政策。系统梳理现有扶贫政策,并适应从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的形势转变,分类确定需要取消的、接续的、完善的扶贫政策,强化脱贫攻坚政策与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的衔接,逐步将针对绝对贫困的脱贫攻坚举措调整为针对相对贫困的常规性社会保障措施。第三,精准衔接机制。精准推进领导机构、工作班子、驻村干部、对口帮扶、体制机制上的有效衔接,充分利用脱贫攻坚积累的组织经验和人才资源,以强化党组织功能为抓手,以人力资本开发为切入点,重构农村基层社会动员机制,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增强集体行动能力,奠定乡村振兴战略的组织基础。第四,精准衔接资金。脱贫攻坚能够持续有效推进得益于坚实的投入保障。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后,要把脱贫攻坚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方面的资金投入要精准对接到乡村振兴的建设中来,保障原有脱贫项目的持续运行并发挥长效作用,同时把脱贫攻坚、公共事业发展和涉农资金等多方投入统筹起来,充分发挥资金整合效益。第五,精准衔接项目。重大项目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要明确脱贫攻坚项目中需要延续和升级的内容,并纳入乡村振兴的项目规划中,强化接续支持,实现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一本规划、一张蓝图。对交叉重复、性质相同、用途相近的重大投资项目进行有效整合。对已经建成的重点扶贫项目,要健全长效管护机制,落实后续管护责任,提高建成项目使用率。
五、精准理念再创新,先行探索相对贫困治理
当前,尽管脱贫攻坚尚未结束,但是有条件有能力的地区要率先探索缓解相对贫困的策略,将“精准定位”“精准施策”的思维运用与相对贫困的治理,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政策经验,为其他地区2020年后顺利开启治理相对贫困提供可供参考的经验。第一,精准把握相对贫困治理外部环境。科学准确地把握经济态势和减贫环境是治理相对贫困的前提。相对贫困治理面临复杂的外部环境压力:一方面,虽然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但境外疫情依然在蔓延,未来我们将长期处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同时,疫情导致全球经济下行风险不容乐观,势必会对我国经济造成冲击。另一方面,国际政治环境变化风险不容忽视,尤其是美方的遏制和打压,成为我国最大的外部风险。相对贫困治理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在复杂的环境中化危机为机遇。第二,精准定位相对贫困人群。基于多维贫困理论,借鉴联合国、世界银行以及西方发达国家行之有效的贫困识别标准体系,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多维动态识别标准,将绝对贫困中忽视的“社会排斥”“文化贫困”“精神贫困”“权利贫困”等因素纳入识别体系之中,更加精准识别出相对贫困人口。同时结合区域经济指标数据、城乡差距等具体情况,制定差异化的相对贫困线标准,并通过相关信息管理平台的大数据分析,及时调整相对贫困人口范围,提升贫困治理的精准度与有效性。第三,精准制定相对贫困治理政策。相对贫困阶段呈现出与绝对贫困不一样的新特征:单维贫困向多维贫困转变、生存性贫困向发展性贫困转变、农村贫困为主向城乡贫困并存转变。治理相对贫困问题要在新的背景下,结合相对贫困治理的新要求、新任务不断创新扶贫工作思路,在继承完善脱贫攻坚期政策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构建新的扶贫政策体系,有效破解相对贫困。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
- 标签:绞杀1943电视剧
- 编辑:白守业
- 相关文章
-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将于6月16日开馆 助力中华运河文化国际化传播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实习生蒋为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润文)大运河文化发展论坛暨扬州中国大运河…
- 七国峰会第一天 这十个细节很意味深长!
- 中纪委:云南严查靠企吃企问题 昆钢31人同时被留置
- 湖北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秦军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 第一报道 | 中国东盟合作“三十而立” 习近平这些话意义重大
- 联播+丨跟着习近平感受韵味不同的文明
- 22岁大学生把“毕业论文”写在骨髓捐献医院里
- 美元指数11日显著上涨
- 高额配资"四六"分成?小心掉进电信网络诈骗的陷阱
- 默克尔出席G7峰会 强调解决气候变化等问题离不开中国
- 广州一项调查揭示——大城市年轻人为什么不想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