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西安资讯  信息

经典黑帮电影《国外往事》的神秘垃圾车结局到底是什么意思?

1984年5月,意大利导演赛尔乔·莱昂内执导的影片《国外往事》在戛纳电影节首映。

据相关新闻报道,这部电影在戛纳放映结束后获得长达20分钟的掌声,夸张到连在戛纳节庆宫对岸餐厅吃饭的人都能听到。

如果按戛纳的掌声来推测,这部电影应该是一部获奖无数的全球经典,但实际上《国外往事》公映后遭遇全面失败。

它并没有参加戛纳电影节的任何一个竞赛单元,只是借戛纳的机会进行首映。

随后只获得国外电影学院奖和金球奖的奖项和提名,一项奥斯卡提名也没有。

影片同时在商业上也巨亏,全球票房仅547.3万,只收回了投资成本的1/6多。

另外片中对女性的暴力场面,还遭到很多人诟病。

这个结果对导演赛尔乔·莱昂内打击很大,因为《国外往事》是他推掉《教父》的导演邀约,付出17年时间构思和准备,并用近1年的时间辛苦拍摄的心血结晶,最终却没有得到当时广大观众的接受。

再加上拍摄期间他殚精竭虑,过度劳累,加剧了本来已有的心脏病风险,赛尔乔·莱昂内在《国外往事》上映五年后就死于心脏病突发,这部电影成为他的绝笔。

就像历史上很多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当时都不被人们所接受,慢慢穿越时间才成为经典。

《国外往事》也是这样一部“慢热”的电影。

它的“慢热”和导演精雕细琢的创作风格有很大关系。

赛尔乔·莱昂内是一位很低产的导演,一生只导演了7部长片(*备注:统计口径不同,也有统计为8部或9部),但他的这7部长片都掷地有声,每一部都称得上经典。

这7部电影中有5部都是西部片,包括“镖客”三部曲和“往事”三部曲中的两部,开创了意大利导演拍西部片的流派“通心粉西部片”(意式西部片)。

其中“镖客”三部曲还捧红了当时专门演西部牛仔的演员“东木”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而他只拍了一部黑帮电影《国外往事》,就在“黑帮电影”历史上留名。

莱昂内导演特别擅长将故事史诗化,以缓慢的全景式的图景展现给观众。

史诗电影是自电影发明以来就在意大利本土非常流行的一种类型,取材往往是古罗马传说或其他历史题材,篇幅很长,节奏也很缓慢。

莱昂内出生于意大利默片电影大师家庭,在正式成为导演之前,就长期在意大利史诗片剧组中担任编剧、副导演、助理等职务,这些经验塑造了他的导演风格。

《国外往事》也像一部国外黑帮史诗,而不像一部我们传统上认为的黑帮片。

电影改编自一位前黑帮成员的半自传体小说,作者的笔名叫哈里·格雷。

他的本名叫赫歇尔·戈德堡,是一位国外裔犹太人,4岁随父母移民国外,辍学后成为一名帮派成员。

哈里·格雷在自己五十多岁因事故住院,开始将自己过去真实的黑帮经历写成书

他创作的第一部黑帮小说《头套》(The Hoods)于1952年出版。

主人公“面条”其实就是哈里·格雷以自己为原型创作的人物。

莱昂内导演在1967年看到这本书,并萌生了把它拍成电影的想法,他认为这就是他心目中“国外黑帮”的样子。

虽然莱昂内导演是意大利人,但他拍的《国外往事》并不是以意大利黑手党为原型的而是犹太黑帮。

在影片筹备期间,莱昂内导演还约见了几次这位“面条”的原型,听他亲口回忆自己的黑帮往事。

受这几次谈话的启发,导演最终将电影处理成非线性叙事,把老年面条、成年面条和青少年面条三条时间线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一位犹太黑帮大佬的沉浮史。

这部电影的时长非常长,细节也很多,其中最为观众津津乐道的是电影最后的时尚式结局,也就是那场垃圾车卷走老年麦克斯的戏。

这场戏的作用是让观众“抽身离开”,结束这两三个小时的黑帮回忆之旅。

关于这场戏,莱昂内导演故意把它设置成模棱两可的样子。麦克斯到底有没有被垃圾车卷走?是他主动跳进去的还是被人强迫的?而被卷走又是什么意思?

这些问题导演并不想给出一个明确答案,而是留一个时尚式结局,甚至出现在垃圾车旁边的人是不是麦克斯都不一定。

导演在拍这场戏时用的是麦克斯饰演者的替身,而不是詹姆斯·伍兹,就是为了保持神秘感和朦胧感。

对这段戏最常见的解释是麦克斯自己跳进垃圾车身亡了,但这个解释也站不住脚,因为在麦克斯消失前他有一个向前走的动作。

这个动作明显是想走向“面条”,可能他还有想和“面条”说的话。

既然他有这个动作和意图,那么就说明麦克斯不太可能是自己跳进垃圾车的。

所对这个结局还有另外一种解释,也就是麦克斯(也就是贝利秘书长)是被暗杀的。

在《国外往事》4小时版本中,其实中间出现过一次结尾那辆垃圾车,这个细节也许可以解释垃圾车的谜语。

电影中间的垃圾车出现的契机是老年“面条”重回故地,在他去凭吊三位被他害死的兄弟的新墓碑时,他发现有一辆车跟踪他,于是“面条”就记下这辆车的车牌号,并一直追踪到一座巨型豪宅门口。

在这座豪宅门口,那辆编号35的垃圾车正在作业,“面条”看了看这辆垃圾车也若有所思。

当他疑惑时,那辆跟踪他的车从豪宅里开出来,没走多远就爆炸了。

事后“面条”从新闻得知,这辆车属于商务部秘书长贝利。

贝利此时正陷入了一场政治风波,凡是和此事有关的位高权重者都有生命危险。

但当时车上坐的人并不是贝利本人,而是负责调查贝利的检察官。

也就是说,这次汽车爆炸也许是针对贝利本人的,但他没在自己的车上,侥幸躲了过去。

此时的贝利秘书长,也就是老年麦克斯,时刻面临着被暗杀的风险。

他做过的坏事太多,得罪过的人太多,想弄死他的人也太多。

而那辆两次都出现在他家门口的垃圾车,很可能就是想暗杀他的人摆在他门口的眼线。

第一次汽车爆炸炸错了人,第二次正好遇到贝利单独走出家门口,就将其暗杀。

关于麦克斯消失在垃圾车旁边,还有一种解释也有其合理性。

就像麦克斯和“面条”小时候戏耍对方的把戏,在垃圾车第一次出现这场戏之前,是成年“面条”和麦克斯闹别扭的一场戏。

“面条”和麦克斯团伙抢完钻石后,“面条”说他不会背叛兄弟并把车开进水里。

然后“面条”就像小时候麦克斯假装淹死戏耍自己那样,也假装没有浮出水面,想看看麦克斯到底在不在乎自己。

而当夹起水里垃圾的夹子打开后,导演用了一个相似性剪辑,转场到贝利秘书长家门口的垃圾车。

我们都知道,《国外往事》整部电影都是非线性叙事,三条时间线交叉在一起。

这两场时间、空间都不连贯的戏,却以一种连贯的方式组接在一起,说明他们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

也许麦克斯消失在垃圾车旁边,就像他小时候他和“面条”开的玩笑,就这样永远离开,不知去向。

之所以说垃圾车这场戏的作用是带观众“抽身离开”,是因为电影最后一个镜头落在成年“面条”吸大烟后露出一个诡异笑容。

由此很多人解读,这个笑容其实是一个时间标尺,在这之前的青少年戏部分其实是“面条”的回忆,而这之后老年的部分却是“面条”因害死兄弟,并在大烟的作用下想象出来的,并不是真实发生的。

垃圾车卷走麦克斯正是他想象的最后一个场景。

因为他当时在抽大烟,而且即将回过神来,所以这个地方就被模糊处理,很像一个人神志不清时产生的错乱。

而且在垃圾车和最后回到大烟馆两个场景之间,还加了一段“面条”看到3辆车驶过的戏。

如果老年“面条”这些戏份是真实发生的,那么他所在的时间应该是60年代。

而垃圾车把麦克斯卷走后驶过的3辆车,以及车上人的装扮却都是30年代的。

这三辆满载三十年代饮酒狂欢的车,象征着“面条”三十年代“禁酒令”解除前巅峰时期的追忆。

这也是一个“面条”精神错乱,即将从大烟的作用中醒来的佐证。

无论怎样解释,《国外往事》的结尾都非常耐人寻味,每次看都会有新的理解。

这就是一部电影之所以成为经典的原因,我们每个人都能获得属于自己的理解和愉悦。

-END-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郭美美事件是怎么回事呢?,2018年国内精品视频,股票600486,
  • 编辑:白守业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