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西安资讯  信息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扩大本科招生规模 大幅增加优师计划师范生招生人数

  央广网北京6月22日消息 打造权威品牌,解读名校之声。2022年高考在即,央广网2022年全国名校推介会特别栏目《直击高招·名校之声》通过邀请全国高校招办负责人,对本校师资力量、政策变化、培养模式、就业发展、社团活动等进行深入采访,让考生和家长第一时间掌握高招信息,了解高校特色,提供报考建议。

  陕西师范大学被誉为“教师的摇篮” 办学历史悠久 为西部地区基础教育输送了大量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优质师资

  秦文静:陕西师范大学位于十三朝古都西安,是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教师教育“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是国家培养高等院校、中等学校师资和教育管理干部以及其他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被誉为“教师的摇篮”。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前身是1944年成立的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1954年更名为西安师范学院,1960年与陕西师范学院合并,定名为陕西师范大学,1978年划归教育部直属。建校78年来,学校始终与民族命运同频共振,与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紧密相连,始终坚守教师教育主责主业,怀抱教育强国之志,以对国家、民族的赤胆忠诚和无私奉献,铸就了“扎根西部、甘于奉献、追求卓越、教育报国”的“西部红烛精神”,孕育了“两代师表”优秀师生群体,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毕业生,为西部地区基础教育输送了大量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优质师资。

  秦文静:学校构建“以教育学、心理学为牵引的教师教育学科之维,以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为牵引的文史学科之维,以化学为牵引的理工科学科之维,以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为牵引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之维的“思维驱动”格局,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影响力正不断增强。

  目前学校已顺利开启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整体水平稳步提升。在国家现有的14个学科门类中,学校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2个学科门类,拥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中国语言文学),国家重点学科4个,2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位居部属师范大学前三,3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教育博士),2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21年,10个学科入选“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2021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上榜数29个,位居师范大学第一,陕西省第二。

  学校基本形成了“以文理基础学科为主体,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新文科、新工科以及术科协同建设”的综合性本科专业结构与布局。学校现有71个本科专业,其中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物理学、化学、思想教育、历史学、地理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学、心理学、音乐学、体育教育、新闻学、经济学、旅游管理、学前教育、教育技术学、社会学、翻译、舞蹈学、秘书学、美术学、运动训练、播音与主持艺术、编辑出版学、生物科学、哲学、俄语、文物与博物馆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化学、地理信息科学、生物技术、应用心理学、材料化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广播电视编导和绘画等40个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继续扩大本科招生规模 大幅增加优师计划师范生招生人数 新增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食品营养与健康专业。

  秦文静:亮点一是学校招生总规模扩大。2022年,学校计划招生4900人,较2021年增加250人,招收国家公费师范生2100余人。学校共有61个招生专业(类)及方向面向全国招生(其中19个大类)。

  2007年,国务院决定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2018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将“免费师范生”改称为“公费师范生”。

  国家公费师范生四年在校学习期间免缴学费、住宿费,并领取生活费补助;入学前须与学校和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协议,毕业后一般回生源所在地省份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不少于6年,毕业时在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的工作岗位内进行双向选择,或服从分配到中小学(幼儿园)任教;符合条件的公费师范生毕业后免试攻读非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2021年,学校新增国家优师专项计划,为832 个脱贫县和中西部陆地边境县中小学校定向培养一批优秀教师,推动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国家优师专项计划由部属师范大学承担,面向定向县所在省份招收培养到定向县就业的师范生。

  2022年,学校优师计划师范生招生规模大幅度增加,计划招收优师计划师范生650名。围绕地方基础教育需要,在2021年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三个招生专业的基础上,新增了化学、物理学、思想教育、历史学、生物科学、地理科学等专业招收优师计划师范生,优师计划师范生招生专业增至9个。

  优师计划师范生在四年修读年限内,享受“两免一补”,即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本科毕业后经双向选择,安排至生源所在省份定向县域中小学任教,入编入岗,任教服务期不少于6年。

  亮点是学校新增两个本科招生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食品营养与健康。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旨在培养“高校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专项计划”升学潜力股,培养从事宣传思想工作和企事业单位党务工作、管理工作以及中学教育和管理工作及基层公务员人才,从目前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和思想工作的重要性来看,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人才具有广阔的升学、就业和发展前景。食品营养与健康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科学基础理论与专业实践技能的食品工程研究和职业教师教育交叉融合的专业人才,就业方向可选择食品与健康相关的职业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现代食品生产与管理等。该专业按食品科学与工程类招生,大一第二学期进行专业分流,具体分流政策以当年通知为准。

  关于2022年最新的招生政策详情,考生可以通过陕西师范大学本科招生信息网()和“陕西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微信公众号进行查询了解。

  秦文静:学校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使命,弘扬西部红烛精神,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改革,人才培养质量稳步上升。师范专业重在培养从事基础教育教学研究、教育管理的优秀教师,以及教育管理者和未来教育家。非师范专业重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并能在相关领域从事研究、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其中,师范专业实施“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非师范专业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深化“通识教育改革”,启动“公共艺术教育改革”,通过一系列改革“组合拳”打造出具有陕西师大特色的一流本科教育体系。

  学校于2015年起实施“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相继开设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思想教育、历史学、地理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学前教育、音乐学、体育教育、美术学等“卓越教师实验班”,着力培养基础教育卓越教师和未来教育家。2022年学校师范生招生比例达近57%,广大学生在各级各类师范生技能大赛中不断取得佳绩,师范毕业生供不应求。

  一是国家级“人文科学试验班”和“理科试验班”。依托教育部 “人文科学试验班”(含“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国家基地2.0”)和“理科试验班”(含“生物科学国家基地班”)拔尖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发挥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和理科基础学科优势,遵循“学科融合、模式创新、资源共享、持续改进、追求卓越”思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使命意识”和“超前思维、扎实功底、卓越能力”的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目前,“人文科学试验班”包含文、史、哲三个专业,“理科试验班”包含数、理、化、生四个专业,新生入校后面向全校选拔。

  二是校级创新班。依托陕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发挥学科特色和优势,契合新理念,服务新需求,开辟拔尖人才培养“特区”,着力培养一批基础宽厚、视野广阔、思维活跃、学术理论素养深厚的具有继续培养潜质的学术型人才或专业扎实、业务精湛、素质全面、富有创新创业创意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目前,有8个各具培养特色的创新班招生,大一第二学期专业分流时选拔组建实体班级。

  三是院级实验班。依托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深挖专业积淀,创新培养模式,在重视专业教育的基础上,从学生选拔、师资配备、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创新,着力培养具有宽广学术视野和综合创新能力的学术型或复合型人才。目前,有6个实验班招生,大一第二学期专业分流时选拔组建实体班级。

  秦文静:学生在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可根据学习体验和个人特长选择转专业。为贯彻“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践行“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重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校在大一第二学期启动专业分流工作,除规定的专业外,每位同学均有一次专业分流的机会。在教学资源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尽可能满足学生转专业(类)需求,具体政策以当年专业分流工作的通知为准。

  学校建立涵盖“奖、助、贷、补、勤、免、偿”七位一体的多元资助体系。学校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育人工作,向社会庄严承诺:“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建立了“奖、助、贷、补、勤、免、偿”七位一体多元资助体系,实施了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及国家助学代偿、校内各类奖助学金、临时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绿色通道、学生应急救助金、勤工助学岗位等多项资助政策,同时注重对受助学生的综合素质全方位培养。学校坚持把“扶困”与“扶智”“扶困”与“扶志”结合起来,

  着力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近几年来,学校每年各类资助总金额均超过1亿元,并逐年增长,2021年资助学生共52695人次。

  秦文静:近年来,学校积极邀请有长期合作关系的用人单位举办“毕业生实习就业基地见面会”,与100余家用人单位签订《实习就业基地合作协议》,打造毕业生“就业直通车”,实现了实习与就业的“无缝对接”。学校领导干部带队前往各地企业,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深化校地校企交流机制,进一步搭建人才交流发展的优质平台。学校每年组织春季、冬季大型招聘会和校园专场招聘会,年平均接待用人单位2400余家,累计提供各类需求岗位8万余个,参加各类校园招聘会的毕业生达4万多人次;通过线上“直播带岗”形式,联动各个省份重点单位,为学生求职搭建新场景;学校还鼓励各学院根据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举办本专业专场招聘会。每年有近六成的毕业生在校内各类招聘会上找到了满意的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

  学校本科生整体就业率约90%。其中,符合条件的公费师范生全部落实就业岗位;其他专业学生就业选择灵活性更大,可以选择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知名企业就业,可以考取公务员、教师编制,也可以考研深造;2021年,学校非师范升学率为43.78%,学生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及国外高水平大学录取。向上的学风,良好的育人环境,学霸宿舍不断涌现,成就考研路上的全明星阵容。

  毕业生就业工作走在了陕西省和全国高校前列,得到了上级部门、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学校先后获评“全国高等学校就业典型经验高校”、首批“陕西省示范性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机构”等荣誉;2020年学校游旭群校长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作为唯一一所高校代表介绍学校就业工作经验,新闻联播、新闻三十分、等进行报道。教育部曾专题介绍学校推进毕业生就业创业的特色经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学校就业工作取得的成绩。

  对符合我校录取标准的考生 学校按照投档成绩排队顺序进行录退 投档成绩相同时 文化课成绩高者优先

  秦文静:对符合学校录取标准的考生,学校按照投档成绩排队顺序进行录退。除内蒙古自治区外,其他省份按照分数优先原则安排专业(类),各专业(类)志愿之间不设分数级差,从高分到低分按考生所报专业(类)志愿顺序安排录取专业(类)。内蒙古自治区实行“招生计划1:1范围内按专业志愿排队录取”录取原则。

  投档成绩相同时,文化课成绩高者优先。在投档成绩和文化课成绩均相同的情况下,顺序志愿投档批次将依次按语文、数学、外语成绩排序确定,平行志愿投档批次按投档位序确定。

  未被所报志愿专业(类)录取且服从调剂的考生,参考考生的相关科目成绩、特长及身体条件、综合素质报告等综合考虑安排录取专业(类);不能满足所报志愿专业(类)且不服从专业(类)调剂的考生作退档处理。

  学校各类别招生项目均认可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制定的全国性高考加分优惠政策。所有高考加分项目及分值不适用于不安排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的招生项目。

  英语专业只招收英语语种考生,其余各专业(类)不限制外语语种。学校所有招生专业(类)均无需口试成绩。

  三是学校通过百度等网络直播平台,组织开展多场线上宣讲,为考生详细介绍学校及专业,讲解招生政策,具体安排请关注学校本科招生微信公众号。

  考生可以通过学校本科招生信息网()查询历年录取情况、专业介绍、招生计划等相关招生政策,学校本科招生办公室微信公众号也将实时推出相关招生政策。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