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
双奥之城凝聚奋进力量
本报 辛自强
2008年,奥运之火在北京点燃,中华民族终圆百年奥运梦。
2022年,随着一片晶莹的巨型雪花在国家体育场缓缓升起,冬奥之火见证了北京成为全球首个奥林匹克历史上既举办过夏奥会又举办过冬奥会的“双奥”之城。
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推动和中国政府坚强领导下,北京践行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为世界奉献了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盛会。
本届冬奥会冰上项目运动员对冬奥会的用冰赞不绝口,其背后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不仅塑造出了优质冰面,还系统性实现了节能减排;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依托张家口市张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北京冬奥会赛时全部场馆常规能源100%使用绿电;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共使用39个场馆,其中10个利用既有场馆遗产、4个利用土地遗产,所有新建场馆均取得三星绿色建筑设计标识……
冬奥会的举办,让一项项创新科技找到了施展舞台,为北京的绿色发展拓展了空间。这些绿色创新技术不是只服务一届奥运会的“消耗品”,而是面向未来、践行新发展理念的“耐用品”,它们势必为北京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实现首都战略定位积蓄能量。
“它实现了竞赛场馆与工业遗产再利用、城市更新的完美融合。关注7年多,我见证了这个伟大建筑的诞生。”2月8日,前来观看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比赛的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手指向首钢滑雪大跳台说。这座大跳台所在的首钢园区,正是“双奥之城”的见证者。
冬奥会不仅让旧厂区重新融入城市,也让区域协同发展有了新机遇。北京携手张家口办奥6年多来,区域协调发展大步向前,北京冬奥会的积极效应迅速外溢,沿线地区冰雪产业迅速发展,民生就业大幅改善。
国际奥委会北京冬奥会协调委员会主席小萨马兰奇这样评价本届冬奥会的开幕式:“2008年,中国希望告诉世界,我们来了,我们在这里进行大型的庆祝。现在,中国不需要再向任何一个人说,我们来了,因为中国已经站在了世界舞台的中央。”
今日的北京再次汇聚全球目光,今日的中国已然站在世界舞台中央,今日的中华民族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伟大复兴的目标。在这样的历史时刻,“双奥”之城必将成为一个标志,一个振奋民族精神的标志,一个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标志。
掀起冰雪运动的澎湃热潮——
开启全民体育新篇章
本报 覃皓珺
通过筹办北京冬奥会和推广冬奥运动,我国实现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近年来,中国冰雪运动参与人群从小众扩展向大众,全民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潮席卷各地,为“健康中国”注入了澎湃动能。
在北京石景山区广宁街道高井路社区入口处,3米多高的“冰墩墩”“雪容融”塑像十分醒目。冬奥文化广场上,居民们在冰雪运动中自得其乐。综合文化中心内,雪花剪纸等各类手工艺品琳琅满目,彰显着冬奥文化与居民生活的紧密交织。作为首个被北京冬奥组委正式授牌命名的“冬奥社区”,这里成为“冬奥让城市更美好”的生动缩影。
“‘冬奥社区’是居民共治共建、共享冰雪乐趣的大家庭。”高井路社区副主任吴星宇与分享,社区内有各个年龄段的文体队伍,大家自发参与冰雪运动,积极推广冬奥文化。“冬奥社区”居民王微说:“运动健儿在奥运赛场夺冠是参与冬奥,我们在社区上冰雪、勤锻炼、乐分享,也是参与冬奥。”
冰雪运动正在我国大江南北“全面开花”。广州市滑雪爱好者秦海菲告诉,随着南方城市冰雪运动场地增多,越来越多南方人走上冰场、雪场,享受冰雪运动带来的乐趣。“随着全民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潮越燃越旺,期待这个充满活力的市场带来更多惊喜。”秦海菲说。
互联网上同样掀起了全民关注和参与冬奥的热潮。本届冬奥会,大众线上参与冬奥热情高涨,越来越多人被冰雪运动“圈粉”,分享着对运动健儿的祝福、对冰雪运动的喜爱。“中国移动咪咕公司旗下咪咕视频邀请了150余位解说嘉宾,以专业、多元、有趣的解说,让更多观众了解冰雪运动。”中国移动咪咕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主办了2022年新春网络健身大联欢活动。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为运动健儿助力添彩,为北京冬奥会送上祝福。此外,《超越》《冰雪之名》《我们的冬奥》等文化产品异彩纷呈,深受大众喜爱。
“近几年,中国冰雪运动带动了体育、文旅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这是人民生活品质提升的现实写照,反映了人民对更高层次美好生活的向往。”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向勇认为,北京冬奥会将极大推动中国冰雪运动发展。“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掀起的这股热潮,不仅推动着相关产业的繁荣,同时也向世界提供了发展冰雪运动、推动产业升级的中国经验。
展现大国形象的开放平台——
世界看见朝气蓬勃的中国
本报 康琼艳
举世瞩目的北京冬奥会落下帷幕。赛场上,各国运动员不断刷新纪录,贡献了一场精彩绝伦的体育盛宴。一流的场馆建设、严密的防疫保障、热情的志愿服务也给各国运动员留下深刻记忆。透过北京冬奥会,中国向世界展现出一个充满效率、决心和活力的国际形象。
交通保障是冬奥会顺利举办的前提和基础。其中,开幕式当晚的人员集散工作尤具挑战。张家口赛区距离国家体育场最远,出发也最早。
开幕式当天,京张高铁太子城站,运动员乘坐的大巴驶入站台,车辆迅速与车厢对齐,一节高铁车厢对应两辆大巴,运动员下车即上高铁。高铁抵达清河站后,等候在此的大巴车继续“接力”,将运动员准时送抵国家体育场,整个过程环环相扣。公铁联运、无缝衔接的转运流程凸显了保障团队超高的组织效率,使这场超大规模、超长运输、超高难度的人员集散任务实现了精确到分钟的调度。
绿色办奥是北京冬奥会始终坚守的理念。为了让世界看到中国节能环保、兑现减排承诺的决心,冬奥会筹办团队集中力量攻克技术难关。“制冰会产生大量能耗,制冰系统的技术选型自然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2016年,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师李世冲被选派至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工作。他跟随筹办团队奔赴国内外多地调研,决心为我国冰上场馆找到最佳建设方案。
如今,由超万名科研人员参与研发的212项技术成果在北京冬奥会落地应用,不仅为实现北京冬奥会的简约、安全、精彩提供了有力支撑,也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绿色发展的新图景。
开幕式引导员“粉衣小哥”孙泽宇与美国运动员莫德结下跨国友谊。北京冬奥会上,18000多名志愿者化身友善、团结、和平的使者,成为冬奥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柳佳琳是北京冬奥会主媒体中心的一名志愿者。由于每天要面对国内外媒体复杂多样的问题请求,柳佳琳不仅需要对规定流程熟稔于心,而且还要做到快速响应。在她看来,只有及时高效地处理问题,才能让全球媒体更加真实、准确地传递奥林匹克声音,展示中国形象。
以青年力量书写冰雪传奇。众多城市志愿者活跃在各自岗位上,构成了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服务保障的重要力量。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新一代中国青年用实际行动,向全世界描绘出一个朝气蓬勃、活力满满的大国形象。
激发奋力争先的强大自信——
年轻一代闪耀青春风采
本报 李万祥
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时指出:“中国从过去未能参加奥运会,到现在已成为许多奥运项目中的佼佼者,这是中国国运国力发展的重要体现。”
北京冬奥会上,中国健儿摘金夺银拿奖牌,金牌、奖牌数量创历史新高,让国人自信心、自豪感、幸福感不断爆棚,实现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冬奥会也掀起一阵阵健身热潮,人们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备受鼓舞,‘双奥’的荣光提振了中国人的‘四个自信’,让我们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加充满信心。”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马力耕说。
“如今国家强大,体育竞技水平提升,我们见证着国家向体育强国迈进。”冬奥会开幕式现场观众李跃文很有感触,在现场见证盛况圆了他的冰雪梦。李跃文曾是一名速滑专业运动员,后因伤退役。“现在运动员的训练与我们当年不可同日而语。不只是硬件方面,在技术、理念等方面,我们都已迎头赶上,冰雪健儿人才辈出。他们都赶上了好时候。”李跃文说。
来自江西遂川县的马拉松爱好者刘祖刚是个体育迷,他告诉,不少马拉松“发烧友”冬季也不退却,坚持锻炼。
体育健儿的出色表现生动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为祖国争光,为民族争气,为奥运增辉,为人生添彩,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全世界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自信心,是中国精神的重要体现。
体育健儿在冬奥会赛场上展现了年轻一代的风采。首都体育学院原校长钟秉枢表示:“青少年就是要把学习搞得好好的,把身体练得棒棒的。像苏翊鸣这样的青少年,在北京冬奥会一展风采,激发了青少年的运动热情,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简约、安全、精彩的北京冬奥会带动了国内超3亿人上冰雪,其对大众冰雪、全民健身的影响也将持续下去。
“这样的效果,是其他国家没有出现过的。”钟秉枢表示,北京冬奥会作为我国重大历史节点上的标志性活动,贡献了奥林匹克办赛的“北京冬奥”模式,大大激发了人们对冰雪运动的关注。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与人们休闲时间的增加,北京冬奥会后,人们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会保持持续增长态势,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能,迈向美好未来。
经济日报
古墓丽影暗影 http://www.xinzhiliao.com/zx/jianshen/1434.html- 标签:进击的巨人兵长外传,601898股吧,电动车电池批发,
- 编辑:白守业
- 相关文章
-
北京冬奥会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 双奥之城凝聚奋进力量 本报 辛自强 2008年,奥运之火在北…
- 实现共同富裕须把握好几个重要关系
- 以制度型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 激发奋力争先的强大自信——年轻一代闪耀青春风采
- 2月21日财经早餐
- 尝尝保加利亚酸奶
- “印度名片”宝莱坞
- “二○二二长春市首届全民冰钓大赛”开杆——尝试冰钓的乐趣
- 精雕细琢冰雪产业链
- 哈尔滨掀起新一轮冰雪热
- 中经评论:“雪飞天”惊艳世界 城市更新再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