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西安资讯  新闻

华商报社会责任报告(2020年度)

  华商报是在陕西省委宣传部领导下,由陕西省归国华侨联合会主管、主办的一份报纸,国内统一刊号:CN61-0053。

  自1997年7月改版,华商报确立了产业化、市场化发展之路,快速成为全国综合实力最强的都市报之一。

  改版23年来,华商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按照“民本为魂,民生立媒”定位,坚持为政分忧、为民解难和“奉献最有价值的新闻和信息”办报理念,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受到广大市民朋友的喜爱和市场客户的青睐。

  2020年,华商报被“陕西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授予“2020年陕西省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华商报社“战疫情”华商全媒体宣传报道指挥中心被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陕西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华商网被省委网信办评为“2020年度全省网络内容建设先进单位”;二三里资讯客户端项目入选“2020年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

  2020年,华商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总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思想特别是关于新闻工作的重要论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导向、价值取向,认真做好重大会议、重要活动、重点部署等宣传报道,媒体融合持续向纵深发展,新闻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进一步提升。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报社全体同仁勇担责任,迎难向前,克服经济整体下行和行业衰退等不利因素,巩固了报社的行业影响力和主流地位,一批民生新闻报道解决了市民的实际问题,较好地完成了全年新闻报道与宣传工作任务,为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作为一家都市媒体,华商报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架通党委、政府和市民信息沟通的桥梁,讲好陕西故事、西安故事,受到广大用户的好评和主管主办单位以及上级领导的肯定。

  华商报自改版以来,一直把导向视为生命线年,报社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根据都市报定位和特色,围绕市民关切的热点焦点问题,在报道主题、报道对象、报道方式上寻求突破,力求通过议题设置有效引导群众,寻求社会共识,促进群众理解,稳定社会情绪。

  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华商报全体新闻工作者闻令而动,冲锋抗疫报道第一线,《战疫——人人皆防线》、《看见天使在微笑》、《复工最强音》等一系列报道,把权威信息及时传递给群众,指导市民科学防护、增强信心,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复工复产,展示陕西抗疫一线感人故事,书写陕西各界在抗击疫情战斗中所体现出的奉献精神、社会责任和人间大爱。

  华商网采用H5、原创MV、创意海报、图解、九宫格、创意视频等形式创新宣传,“元宵节云赏灯”、“一城一心 暖聚西安”云上公益品牌节等活动收效良好。二三里快讯、图集、人物故事、直播、视频、海报、线小时不间断报道。

  十四运是我省大事。2020年,华商报及早动手,先后开辟“全运会向我们走来”、“办一届精彩的体育盛会”等专栏,华商网、华商头条、二三里、华商报一直播和大风视频等及时发布十四运会歌、倒计时等新闻、线万,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阿里脱贫 陕西力量”系列报道聚焦国家脱贫攻坚战略,讲好民族团结故事;“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专题报道,传递抗美援朝精神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履行媒体担当和使命。

  华商报监督报道立足民生,以为市民解决问题为目标,坚守理性、善意、建设性原则。2020年,华商报报道的《停车收费员的神秘“上家”和背后的利益黑洞》,揭开了街道停车收费管理混乱、存在的问题。报道发表后,西安市纪委及时立案调查,相关人员最终被判刑。这一事件现已被西安市警示教育基地列为典型案例。

  华商报2020年6月21日刊发的《停车收费员的神秘“上家”和背后的利益黑洞》,被列为西安市警示教育基地案例

  调查性报道是华商报一贯重视的核心新闻产品,2020年华商报报道的“小区停车服务费调查”系列报道,引起了西安市市场监管、住建部门的重视并迅速作出回应,对未成立业委会的住宅小区物业收费做出规定,地下停车位收费由每车每月150元调整为80元,仅此一项每年让市民少花冤枉钱超过10亿元。

  华商报2020年5月6日刊发的《西安小区“停车服务费”是否收得明明白白》、5月9日刊发的《核算服务成本 14小区12家<80元》,揭开住宅小区物业收取停车服务费不合理的问题

  华商报一贯重视对外传播,日常报道强调客观,力求把“中国故事”讲得有趣、有情、有感染力,努力消除偏见,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华商报非常重视融媒体矩阵建设,目前新媒体业务处于快速成长阶段,自身建设的新媒体平台主要有二三里资讯客户端、华商头条客户端以及华商网,在其他平台开设的账户主要有微信公众号华商报、华商网、八百理,新浪微博、今日头条号、腾讯企鹅号、百度百家号、网易号、抖音号等。

  二三里资讯客户端基于LBS定位,全天候提供专业、及时、精准的县域实时资讯和生活服务信息,目标是“中国三四线城市最优质的资讯供应商,区域最活跃的移动商业综合应用平台”,目前用户超过1510万,在内容与经营两端实现陕西、重庆、辽宁、吉林、甘肃、广东、四川等24个省200多个地市、区县的落地。

  2020年,华商网着力打造了城事智库、群众呼声、三秦非遗、见证西安、童学会、全民乱拍等核心产品,在智慧创意传播、城市品牌策划等方面坚持推陈出新,被省委网信办认定为陕西首批3家省重点新闻网站之一。

  2020年,华商报进一步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一些线上的公益活动、新闻报道出现“爆款”现象,其中“记者直播带岗”最高一期点击量高达1744.7万人次。

  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少企业线下招聘会暂停或缩减,大量高校毕业生及社会求职者面临就业困局。在陕西疫情控制进入相对稳定阶段后,华商报统筹考虑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及“六稳”、“六保”工作,独家推出“记者直播带岗”活动,隆基绿能、陕汽、万科、小六饮食、中国航天504所、陕建集团等公司纷纷拿出岗位,吸纳新人。“记者直播带岗”全年共直播22场,发布职位3万余个,促成近万人就业。

  左图:2020年6月24日,华商报和西安市人社局联合主办的“记者直播带岗”活动走进走进航空工业自控所

  华商报“融媒体一体化平台”是一个集融媒体策、采、编、发、存、析、评一体化平台,由华商报全媒体指挥中心统一领导。

  全媒体新闻采编系统可为报纸、网站、客户端等平台提供统一的编辑流程管理、多媒体新闻内容加工、多渠道新闻发布管理,并可快速开展不同类型的新闻处理,为新闻媒体实现读编互动、报网互动、拓展新媒体应用提供高效模式。

  华商报全媒体指挥中心打通媒体内部报纸端、客户端、网络端各种“断头路”,媒体融合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正在向“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推进。

  为市民提供信息服务是华商报一大特色和优势,如“小八跑街”栏目,紧扣市民关注,强化互动,致力于解决老百姓遇到的实际问题。

  2020年,华商报《智能时代 带上爸妈》系列报道,引起有各方面对未使用智能手机老年人的社会服务问题的重视,车站、银行等公共服务窗口专门为老人开辟了人工服务通道。

  华商报常年开通读者热线,帮助市民解决实际困难,搭建政府和百姓之间的连心桥。华商公益网课,直接为市民提供服务。

  二三里资讯客户端《小里帮忙》等民生视频栏目全年发布236期,涉及房产、教育、供暖、日常消费、寻亲、动物搭救等生活琐事,解决率98.1%,在陕西初具影响力,并向全国辐射扩散。

  2020年初,在新冠肺炎疫情最吃劲的时候,华商传媒集团、华商报举办“加油陕西”抗击疫情公益行动,以“万箱蔬菜送您家”的形式致敬奋战在抗疫情一线的白衣天使、人民卫士。

  华商网“共享春风 助力复工”活动关注房地产行业;二三里推出“加油 好饭”助力外卖商家;《华商报》举办的“最美战疫情侣”2020西安大型公益集体婚礼,紧扣时代主题,致敬时代英雄,见证最美战疫情侣,支持复工复产,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尊重。

  2008年至今,华商报按照省上统一安排部署,积极参加省级两联一包扶贫活动,先后包扶凤县风州镇苍坪村和洛南县巡检镇石墙村。报社通过开辟“精准脱贫”、“扶技与扶智 扶智与扶志”、“陕西脱贫攻坚看产业”等栏目,统筹利用新闻信息扶贫、教育扶贫、文化扶贫、资金扶贫等,扶志与扶智多管齐下,为我省脱贫攻坚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020年,报社自身以及发动爱心企业为石墙村捐款捐物,主动与深度贫困户“结亲戚”,从米面油、日用品到现金,能帮就帮,还支付特困户在精神卫生中心的医疗费、生活费,帮助老年白内障患者在省城最好的医院里做复明手术……

  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全体村民努力奋斗和华商报等社会力量的积极帮扶,石墙村整体脱贫工作如期通过验收。

  民生报道是华商报重头内容。2020年,《西安房屋中介频爆雷频跑路 租客损失难追回该咋办》、《瑄玥模特公司打人事件》、《曾经被神话的燕窝产业何去何从?》《疫情防控期间 我登记的个人信息安全吗》《西安吾悦广场收“加价”电费》以及“供暖季”系列报道,关注民生服务,反映的问题有的彻底解决,有的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在灾难和事故报道中,华商报一贯提倡关爱生命,以人为本。以2020年8月6日刊发的《西安阎良区突发暴雨车辆 被淹26岁妈妈不幸身亡》报道为例,在讲述基本事实的基础上,更关注亲情与母爱等感人细节,特别注重强调灾难警示价值,提示风险防范注意事项。

  华商报努力做到让报道有态度、有温度,在日常报道中注重传达正确的立场、观点、态度,引导市民明辨是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人们向上向善的力量。

  华商报作为一家都市报,坚持从一件件小事做起,从一条条新闻做起,努力做到成风化人,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面对疫情传播风险,华商报根据疾控部门指导意见,策划“留下来我们一起过年吧”,鼓励大家减少出行,留在原地过年,“非必要不离陕,非必要不返陕”。

  报社为独在西安的市民提供年夜饭,温暖留守异乡人。《多家企业赠金牌美食 总价值超过30万元》的报道,展示了陕西人的文明、友善和热情好客,表现了“新陕西人”爱国、敬业和顾全大局的风范。

  华商报一贯重视传承繁荣优秀传统文化。2020年,“陕西文物探探探”系列报道共刊发30期。以《“诗圣”杜甫在长安》为例,报道涉及杜公祠选址、杜甫祖籍、杜甫一生主要经历、杜甫为何被称为“诗圣”、杜甫对后世的影响等文学、文化议题,引出对唐诗这个黄金名片的保护和利用,对我省文化建设提供了智库支持。

  华商报非常重视现代科技题材的报道与科普。2020年,“陕西科技助力中国航天”、“测量珠峰”系列报道以及“嫦五,你认真挖土的样子真美”等,均收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2020年,华商报坚持“四向四做”,扛牢社会责任,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做到守土有责,积极主动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做到精编精校,确保履行安全刊播责任。

  一年来,报社党委严格按照《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明确要求各支部班子对本单位、本部门意识形态工作负主体责任,党委(支部)是第一责任人,确保出版的报纸(包括新媒体平台)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新闻采编管理方面,记者、编辑严格遵守报社规定的“七不准”,进一步规范采、编、发工作流程,做到了全年新闻出版安全。

  华商报在1997年改版时即出台了“七不准”制度,严禁新闻采编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谋取利益,从源头管理有偿新闻和“有偿不闻”,同时我们积极低俗、庸俗、媚俗,尊重原创,保护版权,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和业界的尊重。

  华商报非常重视维护社会公德,强调新闻报道成风化人、润物无声的功能,2020年刊发了一大批有品质、有思想、有温度的优秀新闻,努力做到了维护公序良俗,弘扬社会正气,讴歌线.接受社会监督

  华商报重视维护新闻记者、编辑采写、发表新闻作品等各项合法权益,为他们正常开展工作特别是根据华商报定位采写民生监督报道提供有力支持保障,获得了内外一致的良好社会声誉。

  华商报始终坚持规范有序的用工制度,注重维护新闻从业人员合法权益,形成了良性的完善合理的内部管理机制,打造一支有活力的团结向上的团队。

  华商报严格遵守《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不允许实习生、实习记者独立采写新闻,禁止无证采访现象。记者、编辑离职时,交回记者证方可办理相关手续。2020年度,11位离职的记者、编辑均及时收回、注销了新闻记者证。

  2020年,华商报以“为团队赋能、提升效率”为目标,组织了包括素质在内的多项线下、线上培训,如《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背景下积极心态的培养》、《业务逻辑通识》、《萃炼指尖上的功夫——我在基层践行“四力”的融媒体实践+互动交流》、《媒体融合进程中的内容创新与记者思维转型》、《好记者讲好故事》等。

  华商报从1997年改版之日起,即确立了“采编与经营两分开”制度,被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署赋予了行业示范作用。这些年报社一直坚守该项制度,从源头杜绝经营部门影响、干涉新闻采编工作或向新闻采编人员下达经营任务等问题。

  对于上一年度存在的极个别通过新媒体端发布的新闻报道要素不准确的问题,报社明确提出,坚持新媒体发稿与报纸同一标准,加强新闻采编人员培训,强化责任心,坚守真实、准确、全面、客观原则,严格落实“三审三校”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新闻报道质量,更好地服务市民。

  2020年,华商报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社会期望和融媒体发展要求仍有距离,具体表现为:极个别新闻报道时机考虑不够周全,报道效果与初衷存在一定偏差;新媒体号召力和纸媒影响力相比还有一定距离,讲好“陕西故事”的爆款产品还不够多。

  2021年,华商报将持续提高站位,加强能力建设,强化把关意识和新闻宣传工作纪律性。在推进媒体融合方面,按照“价值重塑、数字位移、三线作战、共创新生”,“挺军进入移动互联网,在主战场上建构主阵地,将奉献最有价值的新闻和信息进行到底”的融合、转型、发展方向,依托全网化平台,聚焦一切华商力量,攻击一个城墙口(机构媒体的视频化生产),实施战略突破,全面开拓出一片华商新战场,讲好陕西故事,再铸传媒辉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