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画•陕菜】城北三原追风去美食荟萃更销魂!
迎着初夏酷酷的阳光,追风城北爽爽的三原。在美食荟萃的陕菜重镇,一场开怀吃逛、逛吃的视觉与舌尖上的饕餮盛宴,让陕菜探秘人充满大爱的心田,已深深地销魂陶醉在天地间……
今年红五月,是陕菜探秘味蕾驿动舌尖飞扬的时节。在由陕西省商务厅指导,咸阳市委、咸阳市人民政府主办;咸阳市商务局、市委宣传部会同秦都区、兴平市、乾县、三原县、彬州市5县市区政府共同承办;公安、财政、商务、文旅、卫健、市场监管、住建、执法、应急管理、消防、网信等多部门协作配合;中国陕菜网、咸阳市饭店烹饪餐饮行业协会、福园巷子、胭脂河坊、阿里巴巴本地生活等参与助力的“今年花开逛咸阳——国际面都寻味之旅”活动开启之后,陕菜探秘之旅百人团队,已先后走进咸阳秦都区、兴平市、乾县和三原县(6月5日将要走进第五站彬州市),进一步提升咸阳“国际面食之都”品牌影响力,合力推动咸阳餐饮业和旅游业快速高质量发展。
2021年5月29日清晨,由省会西安各行各业人士组成的陕菜探秘第132站(“今年花开逛咸阳——国际面都寻味之旅”第四站)走进三原的2辆大巴和15辆自驾游共115人的团队,在中国陕菜网董事、陕菜探秘团长、西安三百千文创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震和金牌导游程宗昌老师、黄宇老师带队下“兵分两路”——分别由城南大雁塔下的大唐博相府门前和城北凤城十二路西安经开消防救援大队门口出发,一路向着西安城北挺进,于当日上午走进素有“衣食京师、亿万之口”美誉,享有八百里秦川“白菜心”之誉和有着“西安的北大门”及“小长安”之称的“陕菜之乡”三原县,游览“三原柏社村地坑院落”,在“三原首届美食文化消费旅游节”主会场金源山庄,寻味城北三原的由11个知名酒店美食荟萃而成的“三原小吃宴”,参观三原的陕菜供应链企业“三原兴邦油品有限公司”,游览始建于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的全国保存最完整城隍庙的明清古建筑群之一的“三原城隍庙”,完成了一场“中国陕菜+陕菜供应链+旅游文化”之旅的壮举。
世界中餐业联合会饮食文化专家委员会轮值主席、中国陕菜网CEO、陕菜文化研究会会长、大唐博相府总经理刘晓钟先生;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研究学者、陕烹协饮食文化研究技艺传承专委会主席、中国陕菜网《陕菜·非遗》专栏主编朱立挺先生;
中瑞酒店管理学院副教授、世界中餐业联合会饮食文化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陕菜网《陕菜·旅游》专栏主编刘强先生;
首批资深级注册中国烹饪大师、国家一级评委、原西安商贸旅游技师学院副院长、中国陕菜网专家顾问庄永全先生;
资深级注册中国烹饪大师、国家高级烹饪技师、陕西餐饮商会名厨专业委员会与小吃专委会师永虹先生;
尤其令人众人感到新奇和欣喜的是,在西安某国际学校任高中部主管的来自加拿大南部安大略省的加拿大籍老外Richard(理查德,中文名字叫徐加乐),同他的西安藉夫人和一双“龙凤胎”儿女,全家四口参加了本次探秘活动。这是继2019年十多名韩国老外参加探秘后,第二次有外国友人参加陕菜探秘,为陕菜探秘“锦上添花”。“让世界了解陕菜,让陕菜照亮远方”,是中国陕菜网始终不渝的愿景。
探秘团队上午抵达的第1个站点,是被网媒赞誉为“天下地窑第一村”和“生态建筑博物馆”的三原县柏社村地坑院落。2辆大巴70人团队与在此会合的15辆自驾游45人团队在柏社村里合影留念后,由新兴镇人民政府派来的一名干部专门带着探秘团一路讲解柏社村地坑院落的历史和现状,让百人探秘团对如此神秘的地坑院落有了初步的了解,从而知晓柏社村始建于晋代,因历史上广植柏树,而得名“柏社”。
柏社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发展历史,蕴含着原始古老的人居文化基因,并曾成为地区商贸发达的历史古镇。近年来,当地政府出资修复,进一步保护了柏社村地坑这种古老神秘、且有着鲜明特色的院落形式。
柏社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公布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并于2019年入选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有着“中国生土建筑博物馆”之美誉。
探秘团队耳闻目睹地听讲解、转地坑。柏社村共计有地坑211院,其中保存完好的地窑134院,经常有人居住的地窑25院,废弃地窑52院。村落周边为典型的乡村田园自然景色,果树、楸林繁茂,具有鲜明的引人入胜的古村落风貌。近代时期,柏社是通往根据地“照金”“马栏”“延安”的咽喉要地,红军、八路军均在柏社设有秘密交通站。
探秘团队对“见树不见村、见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的“隐秘乡野人未识”的地坑院十分好奇,因此听讲解认真、看地窑仔细,地窑里居住的村民也很热情。有几家的地坑院,居然有通道相连,好像“地道战”的情景早就在这里存在。这就是柏社村不同于城市和一般乡村的最大的特点。黄土高原下沉式原始土窑洞的这种独特类型造就的神奇魅力,深深地震撼了一百多位探秘人的心灵。
中午时分,参观游览完柏社地坑院的陕菜探秘百人团来到了坐落于三原鲁桥镇东沟坡的金源山庄。具有休闲、娱乐、度假村特色的金源山庄可不小,占地面积5868亩,是国家3A级景区。山庄分为亮点景观区、珍禽异兽养殖区、农业种植区、休闲活动区和生态服务区,有金源塔、纯生态大棚菜、书画院、多种珍稀动物、温泉、垂钓、马术比赛场、采摘园、烧烤、红酒庄园、生态餐饮、特色窑洞宾馆、四合院、观光茶楼等。
由三原县委、县政府主办,县商务局、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承办,以“寻味城北三原”为主题的“三原县首届美食文化消费旅游节”,就在金源山庄启动。“中国陕菜网”陕菜探秘团等,共三百多人参加了活动。咸阳市商务局副局长王宏德,三原县县委、部部长李学军,三原县副主任钱滨,三原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周雪艳,三原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何英,三原县政协李彦等有关领导出席了启动式。
西安广播电视台二套 《萌眼看西安》栏目主持人岳晨阳主持了“三原县首届美食文化消费旅游节”启动式。
咸阳市商务局副局长王宏德、三原县委、部部长李学军和中国陕菜网CEO刘晓钟致辞;三原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何英宣布活动正式启动。
在荣誉授牌环节,咸阳市商务局副局长王宏德为三位手艺人分别颁发了“中华传统文化传承者”“中华民俗文化传承者”荣誉奖牌;三原县县委、部部长李学军为金源山庄颁发了“最佳服务企业”荣誉奖牌;三原县副主任钱滨为嵯峨山庄、巴厘岛酒店、豪诚国际酒店、老百姓大厨房4家餐饮门店颁发“三原县美食文化传承名店”荣誉奖牌;三原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周雪艳为白鹿原食府、七碟子八碗饭庄、老黄家、万宝楼、小厨小馆5家餐饮门店颁发了“三原县美食文化传承名店”荣誉奖牌;三原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何英为张兴邦油品、古池阳2家企业颁发了“三原县美食文化传承名店”荣誉奖牌;三原县政协李彦为中国陕菜网颁发“三原县美食文化最佳推介奖”荣誉奖牌。
在企业代表展示推介环节中,中华传统文化传承者、三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张新文花馍传承人、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办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张新文做阿文花馍展示推介;三原著名剪纸艺术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元平先生做蟠龙剪纸技艺展示推介;白鹿书画院常务副院长李海波做书法展示推介和助兴。
在品鉴三原知名餐饮企业11家遴选的23道最具代表性特色美食组成的饕餮盛宴“三原小吃宴”环节中,电视台主持人岳晨阳在台上声情并茂地一一介绍每道菜肴小吃,台下服务员有条不紊的端上一道道美味佳肴,陕菜探秘百人团吃得津津有味、舌尖欢跳,并不时用手机拍照发朋友圈、微信群等,不失时机地对外宣传推介三原特色美食。
【凉菜6道】炝拌莲菜丝(嵯峨山庄);花开富贵(巴厘岛酒店);糖蒜拌鸭胗(豪诚酒店);茴香茄子筋(豪诚酒店);有机小豆芽(金源山庄);灰灰菜(嵯峨山庄)。
【热菜4道】牛气冲天(老百姓大厨房);特色炒土鸡(白鹿原食府);一鱼两吃(巴厘岛酒店);白洋淀鲜虾藕合(老百姓大厨房)。
【小吃12道】千层油饼(老黄家);甄糕(老黄家);核桃芝麻花卷(白鹿原食府);两面情深(嵯峨山庄);封肉夹馍(七碟子八碗饭庄);肘子夹馍(万宝楼);生态槐花麦饭(金源山庄);农家蒸肉(白鹿原食府);张兴邦擀面皮(张兴邦);蓼花糖(古池阳) 麻椒鸡(小厨小馆)、羊肉臊子荞面饸饹(七碟子八碗饭庄)。
陕菜探秘团在返回西安的车程中,进行了陕菜探秘第132站寻味三原,最喜爱、最受欢迎的“三道口碑菜”的评选。评选活动,依然陕菜网会员和专家大师互不通气“背靠背”,各评各的,但评选结果,却不谋而合,出奇的一致,真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陕菜网会员评选出的“三道口碑菜”是:千层油饼(老黄家),封肉夹馍(七碟子八碗),生汆鱿鱼丸子汤(万宝楼)。
专家大师评选推荐的“三道口碑菜”是:千层油饼(老黄家),封肉夹馍(七碟子八碗),生汆鱿鱼丸子汤(万宝楼)。
三原老黄家的千层油饼,也叫“金钱油塔”“千层饼”,是远近闻名的三原名吃。其形如缕缕金丝盘绕,层层塔楼相叠。口感丝细多层,松软绵润,清爽利口。食用时,配上一碟泡菜和一碗豆浆,则更具风味。再说老黄家是创建于清末年代的百年老店,该店的“千层油饼”等名小吃,早就荣获有“陕西名小吃”和“中华名小吃”的荣誉,自然是好吃没商量,入选口碑菜是必然的。
三原县美食名店“七碟子八碗”饭庄的“东里堡封肉夹馍”发源的历史,也是一百多年,是咸阳市商务局和咸阳市饭店烹饪餐饮行业协会授予的“咸阳名吃”,也是三原县商务局和三原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授予的“传统美食古城名吃”,自然是名副其实、当之无愧,颇受陕菜探秘众达人的高评:三原居然还有这么好吃、这么香的封肉夹馍?简直太喜欢了!吃一回,就令人销魂忘不了!确实是不吃不知道,一吃忘不掉!还有人说:从来没吃过封肉夹馍,好像比腊汁肉夹馍还香、还好吃!我坐的那一桌的10名美食达人,在现场打分时个个都说“封肉夹馍”最好吃……
开了三十多年的老店名店三原万宝楼,他家的生汆鱿鱼丸子汤,是当地的一绝,被誉为“天下第一飘”。刚端上桌时,丸子都飘在了最上层,正儿八经的瘦肉丸子,吃起来特别香;汤里的水发鱿鱼,吃起来特别鲜。可以说是肉丸子和干鱿鱼的完美结合,让人吃的美的忘记了一切。
金源山庄活动现场设置的三原本地名优特产展示销售区,在美食品鉴前后的时间里,被探秘团达人围的满满当当,游客也是络绎不绝。
三原县的名优特产企业商家,向探秘团和游客热情推介自家产品,香飘千里的省级AAA级信誉企业的甘露池醋厂的陈醋、原浆酒;非遗特产张兴邦小磨香油和张兴邦擀面皮;香酥甜脆的非遗特产古池阳蓼花糖;香辣可口的麻椒鸡等等,时刻挑逗着众人的舌尖味蕾。真可谓:三原县美食荟萃,土特产琳琅满目。超强力吸引眼球,探秘人争选所需。
陕西三原古池阳食品有限公司还向陕菜探秘团每人赠送了芝香浓郁、香酥甜脆、松酥适口、风味独特的伴手礼——三原县特产、陕西老字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蜂蜜“蓼花糖”,令大家喜不自禁。
陕菜探秘百余人团队来到位于三原县城内东渠岸街中部的城隍庙时,已是下午两点多。在高大庄严、令人仰视的庙门前扯开旗帜,来了一张大合影后,大家排队进入庙内,一位年轻的女讲解员为大家讲解。
从讲解员娓娓道来中得知,三原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八年,即公元1375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国内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明代整体建筑群之一,占地面积13390平方米,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讲解员还告诉大家,来三原城隍庙观瞻,首先要观赏三原城隍庙的宫廷式建筑。三原城隍庙规模之庞大,建筑之堂皇,在全国城隍庙中首屈一指。其次,三原县博物馆设在城隍庙内,可以观赏馆内收藏和展示有近三千件珍贵文物和一百余幢碑石。庙内两廊有岳飞书前后出师表刻石。因其表志尽文畅,书法飘逸,雕刻精湛,故有“三绝碑”之称。还有为世所称颂的于右任的书法真迹可观赏。每年中秋期间(农历八月十一至十五),三原城隍庙会举办庙会活动,期间有唱大戏、社火演出及物资交流等活动。
探秘团A号大巴车领队程宗昌,是一位有着20多年导游经历的金牌资深导游,先后带团来三原城隍庙参观,少说也有几十次了,他触景生情,现场讲解了一番,令人佩服有加,让人刮目相看。探秘团一行人也为咱陕西能有这样一处珍贵的古建筑文化遗产而感到欣慰和自豪。
陕菜探秘百人团队最后一站,是驱车抵达位于古城西安以北35公里处的陕菜供应链企业——三原兴邦油品有限公司参观。在该公司相关领导的带领下,探秘百人团参观了公司车间的多条生产线和非遗特产展厅。从相关领导的情况介绍中得知,三原兴邦油品有限公司的前身为1917年建立的老张家小磨香油坊,是有着百年悠久历史的香油作坊。2001年改制为三原兴邦油品有限公司,已经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芝麻深加工专业化生产企业。
公司品牌“张兴邦小磨香油”,获得“陕西名牌称号”。“张兴邦擀面皮”品牌,始于 1917 年,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陕西省著名商标”。陕西兴邦餐饮文化管理有限公司,秉承百年非遗古法工艺、挖掘陕西民俗食品精髓。公司以“忠于人本、诚于品质”为企业宗旨,以“真心对待、诚信永远”为服务宗旨,以更优质的产品,对消费者负责,对经销商的利润负责,是一家有口皆碑的良心企业。
该公司从2007年开始,率先在企业主营的传统工艺制作“张兴邦小磨香油”上打出“假一赔一千”承诺,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好评和青睐,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如今,在超市、餐馆、网络上都可以找到张兴邦小磨香油等名优产品。线上和线下的全渠道销售模式,让张兴邦小磨香油等名优产品的销量越来越大……
在工厂(公司)大门外右侧的“张兴邦非遗特产展厅”里,探秘达人争相选购纯黑芝麻、白芝麻生产的“张兴邦小磨香油”,以及“张兴邦擀面皮”等名牌产品。参观结束临走时,三原兴邦油品有限公司还给探秘团每人赠送了一份“香味浓郁”伴手礼,众人也是十分欢喜。
往返途中,庄永全、朱立挺、刘强、潘建胜、师永虹等专家大师在《车轱辘上的陕菜文化大讲堂》的生动讲述,给探秘达人增添了新的精神食粮。探秘团于当日黄昏,平安回到了西安。至此,“今年花开逛咸阳——国际面都寻味之旅”咸阳第四站,以“寻味城北三原”为主题的“三原县首届美食文化消费旅游节”活动,画上了的句号。
中国陕菜网《如画·陕菜》《陕菜·名店》专栏主编,作家、摄影家,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会员和诗歌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餐饮业商会副秘书长,陕西省楹联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文化产业促进会常务理事,欧亚丝绸之路国际诗社副秘书长,中国文化魂书画研究院副院长,陕西工运研究会特约研究员,西安对外经济文化发展促进会监事长兼网络信息部主任、西安诗书画研究会理事,西安市长安诗词学会理事等。
指导单位:陕西省烹饪餐饮行业协会、北京陕菜协会、深圳陕菜协会(筹)、上海陕菜协会(筹)、三秦文化研究会、西安旅游协会
协办单位:陕味食族•油泼面、北京秦韵、北京秦门陕西菜、索哥食品、深圳老碗会、深圳大秦小宴陕西菜、东莞秦关面道、张郎西北王、缘聚张宏超、红餐网
媒体支持:华商报、三秦都市报、文化艺术报、微博大V自媒体、陕西电视台影视娱乐频道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标签:本站
- 编辑:白守业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