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西安资讯  新闻

【清廉家风故事】袁隆平家风:质朴与执着一脉相承

  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风向标,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帮腐,虽一时享受与奢华,但终将导致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助廉,虽生活普通而平淡,换来的却是亲人的温馨相伴和幸福的持久绵长....

  追名求利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有些人没有干多少事就去争名夺利,得什么奖,发表什么文章,都要去争。有些老实人做了很多事反而没有在乎什么名利。我认为,把名利看淡泊一点,不要去争名夺利,心里就会好一些。袁隆平院士和儿子袁定阳。

  2019年9月29日,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袁隆平院士被授予“共和国勋章”。这位曾经把自己比喻成种子的老人,如今说自己是一株水稻。他说:“我本根植于红土地,沐浴着阳光,而后甘愿将沉甸甸的稻穗奉献给人民。”

  一直以来,袁隆平心中有两个梦:“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他不仅让中国人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还为世界粮食供给做出杰出贡献。这位老人海纳百川的胸怀与永不止步的科研精神,也成了最好的家风和永恒的家训。

  袁隆平家风:质朴与执着一脉相承袁隆平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一直没有停过,他把一生的精力都献给了杂交水稻。攻克一个个难关,水稻的亩产量一次次刷新:从500公斤到1000多公斤。11月3日,袁隆平在长沙发布了又一个重大消息:第三代杂交水稻已经实现双季亩产3000斤!如今,九十高龄的袁隆平仍坚守在科研一线,不断地追求水稻产量的突破。

  袁隆平说:“一个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就足够了。”正是这份质朴和坚定,让他在重重困难面前不灰心、不放弃,脚踏实地做好每一次实验,总结每一次经验。半个世纪,袁隆平只在做一件事,那就是研究杂交水稻。他常说:“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

  他不住豪宅、不坐豪车,把经费全用来搞科研。国家奖励他的青岛市国际院士港的别墅,他改成了研发海水稻的科研室。他十几年都在路边摊剪发,穿的衣服也是百十块钱一件,一穿就是好几年。即便是大家心目中的科学界“巨富”,但生活依然简朴,他最看重的是脚踏实地“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并把这份坚定的意志,传递给儿子、孙女。

  在教育孩子上,袁隆平向来不喜欢太过严苛的方式,他总是尊重和支持孩子的选择。不过在父亲对农业执着坚守的影响下,孩子们对农业领域也有了更多的关注。他们从父亲身上学到了朴实无华、低调内敛、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品质。

  长子袁安定,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湖南种子公司工作。后来,他跳出舒适圈自主创业,凭借从父亲身上学到的那股坚定的韧劲,先后参与创办了多家农业、科技、种业公司。现在,袁安定已经成为农业领域知名企业家。

  次子袁定江,和父亲一样,从小到大都是一个稳扎稳打的学霸,湖南财经学院毕业后到珠海工作。如今已是一家农业科技上市公司的副总裁,他凭借自己的才华,让农民尝到甜头。

  小儿子袁定阳从小就是父亲的“小跟班”,天天在稻田里一脚泥一脚水地踩着。他最大的志向就是像父亲一样,一生致力研究杂交水稻。他获得湖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学硕士学位后,一直跟随父亲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工作。深受父亲影响,袁定阳对待科学研究一丝不苟,勇于探索,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成为超级杂交水稻分子育种创新团队的首席专家。

  不久前播出的一部纪录片《时代 我》获得了很高的评分。袁隆平院士也在这部纪录片中。纪录片首次曝光了袁隆平的三个孙女:袁友晴(16岁)、袁友清(14岁)、袁友明(12岁)。她们留着一样的娃娃头,穿着朴素,言谈举止间显露出良好的家教。

  在她们眼中,爷爷和蔼可亲,有童趣心,会经常在家里藏好零食,让她们去“偷吃”。小时候,她们不知道爷爷是干什么的,曾一度认为爷爷是看天气预报的。后来在课本上学到一篇关于爷爷的课文,同学们羡慕的眼神望着她们时,才发觉自己的爷爷跟别人不一样。

  袁隆平十分疼爱三个孙女,名字都是他亲自取的,都和天气有关:大孙女出生时,雨过天晴,所以叫友晴;二孙女出生那天是雨水节气,叫友清(小名大米);小孙女降生于星空明媚的夜晚,叫友明(小名小米)。

  袁隆平的教育并不给孩子压力,不希望孩子仰视自己的伟岸。而是让孩子把自己的姿态放低,不因爷爷的不凡而骄傲,凭借自己的努力去取得成绩。

  袁隆平低调朴素的生活习惯以及对事业的无限追求,耳濡目染着孩子们,成为家庭中一笔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阅读原文特别声明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