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西安资讯  民生

“中国历史文献总库·近代报纸数据库”报纸介绍西安《西京日报

  《西京日报》是在西安出版发行的机关报,原为天津《日报》。“九一八事变”后,为应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国民政府开始重视西北开发,中宣部遂于1932年派邱元武将该报移至西安,改名为《西京日报》,于1933年3月21日正式创刊,社长兼发行人为邱元武。社址先在西安五味什字中州会馆旧址,后迁至北大街326号(崇礼路口)。该报在“发刊词”中声称,“本报乃即于此国难省灾两俱严极之际,不避艰阻,诞育于兹,敢竭绵薄,以为国人之前驱,西北之公仆”。后邱元武被人暗杀,由郭英夫继任,郭死后由胡天册接替,最后一任是陈泯光。总编辑先后有刘凤五、陈泯光、陈高,理先后为李及人、孔焕梧、刘凤五。该报最初日出对开纸二张,后来减为对开纸一张,抗战期间缩为四开一小张。每星期日附出《中央周刊西安航空版》。发行量每期平均2000份左右。

  《西京日报》常设八个版面,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解放前期常达不到八个版面,只出四版,1938年前后甚至只出两版,仅报道战争、外交和国民生活。创办之初,第一版为整版广告,到抗战时期,第一版则改为要闻报道,其中大多数为抗战报道,不再登载广告。第二版为国内外、军事要闻。第三版为国外新闻或国外局势。第四版为广告。第五版为广告和全省新闻。第六版是全国性新闻。第七版为本地新闻、气象报告等。第八版为副刊加广告。另外,每周出一期周刊,如“建设周刊”“医药周刊”“抗敌特刊”“妇女周刊”“元旦增刊”等。除此之外,《西京日报》还设有《南山》《文艺》《社会服务》《学报》《合作经济》等副刊。抗战期间,《西京日报》的宗旨宣称是“民众喉舌、抗战先锋”,报道内容主要集中在战争情况、军事建设、国内经济、民众生活、国际局势和外交、抗日宣传等方面,登载国际新闻较多,该报成为国民政府在西北地区发布言论、控制的载体。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后第二天,《西京日报》被抗日联军临时西北军事委员会办公厅委派的进步人士接管,改组为《解放日报》,成为西北军事委员会办公厅领导的三方(东北军、十七路军和红军)对外的机关报,宣传抗日救国和理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以后,由《西京日报》原班人马收回,于1937年2月12日复刊,恢复原名。1939年春,该报为配合抗战宣传,曾在南郑创办过《西京日报》汉中版。西安解放前夕,总编辑陈高率该报部分人员、机器迁逃甘肃天水。不久天水解放,报纸被当地军管会接收。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西京日报》社由解放军军管会接管。

  “中国历史文献总库·近代报纸数据库”中收录的《西京日报》包括:1933年3月21日至1949年4月15日,共计5488期。

  《陕西省各界抗敌后援会宣传大纲(一)》,1937年8月11日第6版。全面抗战爆发后,陕西省各界迅速组织起抗敌后援会,拟定宣传大纲,开展抗日宣传工作。

  《潼关设伤兵检查所》,1937年11月27日第3版。西安伤兵管理委员会在潼关开设伤兵检查所,以便山西抗战负伤将士渡河来陕就医。

  《西京日报·学报副刊(文史刊)》,1948年10月4日第4版。《学报副刊》由西北学会编,该刊分文史、、经济及西北问题四种,每月各出一次。

  “中国历史文献总库·近代报纸数据库”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开发,以国家图书馆的馆藏为主,选取具有全国影响或在某一地域影响较大的报纸,提供跨报检索、极速定位、热区显示、特色导航等功能,现已上线年上线种报纸。

  本数据库通过报纸图像数据和出版日期、版次、标题文本、篇目坐标等信息的有效关联,提供基于标题的篇目检索,并能够准确定位到单篇内容位置;可选择单独检索一种或数种报纸,以及跨报通检,适应各种研究需要。

  可按报纸名称、出版日期、版次等进行普通浏览,篇目热区显示,自动弹出标题,省却了辨识篇目区域的难题。

  可按拼音、区域进行导航;每一种报纸都撰写了提要,详述报纸的创办经过、内容特点等重要信息;可以运用时间轴,来阅读同一日期各报的不同报道,如选择1937年7月8日,即可阅读“七七事变”在各报的不同报道。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