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西安资讯  民生

聚焦“疫情冲击背景下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和救助”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发布

  6月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经济学院、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主办的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49期)于线上举行。百度财经、网易财经、新浪财经、财经、凤凰财经、WIND、南都直播、证券时报、中国网、财联社、搜狐财经、中证金牛座

  本期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席主席杨瑞龙主持,聚焦“疫情冲击背景下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和救助”,政界、学界、企业界经济学家毛振华、许召元、朱玉、温彬、孙文凯联合解析。

  论坛第一单元,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国家中小企业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宏观经济论(CMF)主要成员孙文凯代表论坛发布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随着各省出台相关政策响应国务院33项稳经济措施,六月份经济呈现缓慢复苏态势。但是通过研究五月份各项指标仍然可以发现中小微企业面临的生存发展压力较大。首先,小微企业运行指数在进入2022年后逐渐落到景气线以下,尤其是四、五月份大幅度低于景气线。这一指标中的分项中,绩效指数在2022年以来长期处于景气线以下;小企业PMI则更为悲观,已经连续一年在景气线下;中小企业发展指数近期也有下行趋势;而长江商学院中国经营状况指数在今年四、五月份出现跳水式下滑。

  总体看来,近期的困难情况主要受到疫情的影响,此外大宗商品价格上升等外界压力叠加也带来了这一结果。除此之外,中小微企业注册注销比小于1也反映出当前企业发展活力不足的问题。从地区来看,邮储银行小微企业运行指数显示在进入2022年以来,大部分地区小微企业处于下行趋势,其中东北、华东地区尤为明显。在行业方面,受疫情冲击较为明显的交通运输、住宿服务等行业的景气指数下跌较多。

  三重压力中的需求收缩比较明显。首先小微指数中的市场指数、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以及社会零售品总额等指标都反映出近期市场需求的不景气。此外,中小微企业的应收账款明显上升,营业收入小于20亿元的企业应收账款与营收比处于上升趋势。一般来讲,需求收缩时应收账款会由于买方力量增强而增加。邮储银行小微企业调查显示以应收账款为主的资金周转率指标近3个月也处于景气线以下。

  除了需求收缩对中小微企业冲击明显,供给方面的成本上升也比较明显。原材料和人工成本的提升增加了企业的运行压力,此外,疫情期间的防疫成本也抬升了整体成本。

  多方面的冲击也使得消费者信心跳水式下降,小微企业运行指数中的信心指数在四月份下降明显,此外小微企业扩张指数、融资指数的指标都在景气线以下。这也体现出企业对于自身运行以及行业未来发展的信心不足。同时也要看到,随着国家稳定经济发展的政策出台,小微企业信心指数在五月份有所改善。

  第一,疫情的持续给小微企业带来的挑战。在疫情暴发最为严重的四、五月份,小微企业的注册注销比、市场运行指数以及信心指数等数据都有了明显的下滑。北京大学对小微企业做的线上调查也显示出疫情对企业经营中的市场需求、营业成本等都有直接的影响。而四月中小企业协会的调查也反映出疫情导致企业需求下降、成本上升,还会带来物流中断等问题。

  第二,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带来的成本压力。通过近期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的不断提高可以看出企业的原材料成本上升。调查显示原材料成本上升最为明显,人口成本次之,防疫工作也增加了企业的支出。

  第三,不对称复苏导致的出口转移。东南亚部分国家在产业结构上与我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而在疫情防控方面政策的差异使得这些国家近期经济发展相对平稳。在双重因素叠加下,部分产业和贸易有向东南亚国家转移的趋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出口造成了冲击。

  第四,房地产市场低迷带来的负面影响。房地产市场的低迷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总投资累计增速下降明显、商品房销量下滑等。而房地产行业增加值占据了中国GDP总额的近7%,关联产业产值占GDP比接近30%,并且与众多中小企业处于同一产业链条。所以房地产市场的不景气也给部分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对我国就业乃至整体经济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也是我国政策支持的重点领域。尤其是疫情暴发以来,中央多次制定相关政策对中小企业进行纾困。但面对内外因素叠加的多重冲击,当前的政策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第一,直接补贴力度不足。这一问题既体现在总量方面,又体现在补贴方式中直接补贴力度不足。与美国政府应对新冠疫情已经完成的3.7万亿美元实际支出相比,我国救助额度不足。同时,美国救助以直接补贴为主,我国政策以减税降费为主,直接补贴不足。

  第二,支持政策覆盖面有限。我国市场主体数量达到1.58亿,其中企业主体有将近5000万。可以看到疫情对于市场的冲击是普遍性的,但是一些政策的普惠性却并不到位。以留抵退税为例,税务总局公告显示4-5月份有9000亿元退到了149万个纳税人账户上,占市场主体的比例非常低。此外在房租减免方面,邮储银行4月成本调查显示房租减免等只有12%的小微企业享受,这主要由于国有物业才有相关政策。这也反映出支持政策覆盖面相对有限。

  第三,应收账款融资发展缓慢。近三年的疫情使得各行业供应链支付周期变长,而传统的减税降费的普惠金融政策难以解决应收账款占款问题,所以发展供应链金融十分有必要。目前美国票据市场上基本是企业发行的商票,银行承兑汇票很少。而目前我国企业自身发行的商票较少,其中中小企业发行数量更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的流动性。

  第四,优惠政策套利问题凸显。我们之前做过统计分析,当小微企业普惠金融利率低于住房市场利率时,小微企业数量异常增加,存在部分小微企业套取经营贷用于房地产市场的情况。除此之外,在推行留抵退税等税费减免时,由于部分信息核实存在难度并且监管部门协调相对困难,使得部分企业出现套利行为。

  第五,提振信心缺乏有效手段。在当前疫情防控的过程中,部分地区存在层层加码的情况。这种对于经济和企业关注和支持缺乏的政策导向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经营的信心。除此之外,当前支持企业的政策力度不足,并且时间有限,也会影响到市场信心的提振。

  在5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33条稳经济政策后,部分省市由督查组跟进落实,做到疫情科学防控、企业有效救助支持。此次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涵盖财政政策、货币金融政策等多个方面,对中小微企业的经营意义重大。

  但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在以往政策制定实行过程中,存在力度不足、享受政策优惠企业占比不高以及应收款问题推进慢等问题。基于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六项建议:

  第一,财政支出在疫情时加力扩面。后续一旦面对疫情防控升级,财政支出总额要提高,覆盖面要扩大,直接补贴比例要有所提升。此外要增加政府采购,而资金来源可以是专项债、划归国企的利润甚至是财政政策货币化。

  第二,复工复产阶段应以诱导性政策为主。在企业复苏阶段,在扩大投资、扩大就业方面不会一蹴而就。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出台一些引导性政策,比如财政可以对新增投资者进行补贴,也可以在企业融资时对新增部分进行相关贴息和更大力度的担保。这些政策有助于产能的扩大和经济的恢复。

  第三,促信心需显坚决态度。在科学防控疫情的基础上把稳经济放到更高的位置,避免因为小范围疫情的反弹而动摇恢复经济发展的决心与信心。未来可以进一步加大力度,延长某些优惠政策期限。例如社保缴纳可以变缓缴为不缴,时间也可以延长,以社保基金的存量代为支撑。从而切实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发展信心。

  第四,加强政策协调。一方面是中央防疫政策到地方的执行,层层加码的现象需要靠协调来解决。此外地区间的防疫政策也需要协调,从而让交通运输、旅游服务等需要跨区域发展的产业真正恢复。

  第五,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虽然我国近年来税收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明显,但是仍然存在短板。需要通过制度性建设来提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从而精确掌握相关信息。更好地对企业经营进行监管,避免部分企业违规退税、套利以及经营贷向其他领域转移等情况。

  第六,发展以中小企业票据发行为主的供应链金融模式。首先,积极建立全国统一担保市场大平台。要依托央行电子票据系统(ECDS),推进政策担保公司、省级再担保公司、国家融资担保基金、融资银行等多方主体形成商业合作机制。其次,制度化推进商业票据市场的发展。通过信用扶持机制和相关法规的颁布提高中小企业商票的市场认可度,调整商业承兑汇票的相关规定并与企业融资和银票贴现业务开户要求保持一致。最后,推动中小企业票据的监管协调。将中小企业签发或持有的票据贴现融资计入普惠金融信贷考核,此外疫情期间适度调整对亏损企业不允许开展信贷业务的管理规定。

  论坛第二单元,结合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以及国务院出台的稳经济措施,各位专家围绕“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困难以及解决措施”展开讨论。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教授、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席主席,中诚信集团董事长毛振华指出中小微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它在吸纳就业、脱贫攻坚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并且小微企业也是大型企业形成的基础和创业者的主战场。然而由于企业自身缺陷以及当前的市场环境,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存在。从支持企业发展的力度看,我国与其他发达经济体还存在差距。可以参考这些国家采取的政府代发部分工资等政策,此外针对中小微企业可以发放政府担保。而在补助增项方面要面向重点行业,做好中小微企业的精准帮扶。在对中小微企业的间接服务方面,可以尝试向居民发放消费券;设立地方政府基金,对应收帐款进行融资安排;最后在政府工程和采购方面要注意向中小微企业倾斜。

  在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过程中,首先要注意政策的选择,还应该以财政支持为主。其次,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坚持契约精神。要做到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除此之外,要加强对政策落实的跟踪、服务和监督。尤其是在基层,要抓好反问题。最后,要关注对企业家信心的建设,而这又要求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有序开展复工复产。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朱玉首先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当前面临的困难,具体体现在对宏观经济形势和行业运行状况看法更趋悲观,成本上升和销售不畅成为主要难题,融资困难进而导致资金流紧张,劳动需求下降以及疫情带来的全方位冲击。通过梳理国务院以及各省市制定的稳定经济发展政策,可以发现以下四大特点:第一,财政政策力度更大,受益行业更广;第二,政策节奏更快;第三,政策工具更加多元化,财政政策应出尽出;第四,政策目标更加明确。

  在新一轮针对中小微企业的帮扶过程中,需要降低投入侧成本,稳定主要生产要素的价格。并且要关注困难企业的生产运营状况,针对中小微企业减税减租、贴息补助政策要落地落细。针对企业融资问题,要扩大现金流,加大纾困专项资金支持。在疫情防控方面,首先要避免执行过程中的一刀切,在推进复工复产的同时,要兼顾好两者的协调。

  除了国家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为广大中小微企业提供精准服务。还需要企业内功、融通发展。首先,要主动走专精特新发展的道路,通过不断增强产品创新能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来切实增强抗风险能力。其次,要主动实施数字化转型,制定自身发展道路。最后,主动顺应当前提出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趋势,学习研究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典型模式和典型经验,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的融通发展道路,成为产业链、供应链上稳定的一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许召元表示今年三月份以来,我国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困难还是比较明显的。但是经过国家系统性政策支持,本轮中小微企业经营最困难的时期可能已经过去,进入到企稳回升的新阶段。要进一步恢复经济发展,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发展,还需要通过政策解决当前面临的三重压力。而要克服当前面临的需求收缩问题,还需要从投资和消费两方面着手。

  从长期看对中小微企业的有效扶持需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系统性降低中小微企业房租成本。当前减免房租政策受益的市场主体占比较小,并且主要集中在国有物业。并且当前部分城市存在小微企业房租偏高和城市写字楼空置的矛盾。这需要国家层面做好系统性引导。另一方面,系统性降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当前我国储蓄率较高,而中小微企业融资却比较困难。这需要进一步创新供应链金融政策工具,减少市场中低效率的投资,从而帮助中小微企业改善经营状况。

  中国民生银行600016)首席研究员温彬指出从PMI现行指数看,中小微企业从去年五月份开始,整整12个月处于50荣枯线之下。这反映出虽然去年整体经济发展状况不错,但是中小微企业经营仍然面临了巨大的困难和压力。要做好中小微企业的纾困,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对中小微企业影响最大的仍然是订单需求不足的问题。这种情况下企业没有收入,减税降费也就无从谈起。尤其今年一季度外需对经济的贡献下降到了3.7%,稳定和扩大内需就成了重中之重。其次,政策投放要更加精准有效。在对企业的帮扶过程中要区分企业的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加大有关部门的减租让租力度。要做好政策衔接,真正发挥政策对企业的纾困作用。最后,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当前我国中小微企业有资金需求,却又很难获得银行支持,这也弱化了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能力。银行还需要进一步利用金融科技创新,通过供应链、生态金融以及社会信用资源来拓展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降低其融资难度和成本。

  在汇率方面,温彬表示近期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稳定出口,增强我国出口小微企业的竞争力。但是面对未来双向波动的人民币汇率走势,还需要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弹性,使经济更好地实现内部与外部的均衡。小微企业也要进一步树立汇率风险中性的理念,做好汇率风险的管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