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西安资讯  民生

咸阳中院周亚萍:扎根基层青春无悔 坚守初心司法为民

为凝聚斗志,鼓舞士气

咸阳中院组织召开了

全市法院系统英模先进事迹报告会

五名报告团成员

从不同角度真实讲述了法院干警勇于担当、忠诚履职、克服困难、心系群众的感人事迹

今天,我们听听她的故事

旬邑县人民法院太村法庭庭长 周亚萍

今天非常荣幸在这里向各位汇报自己的工作心得,不妥之处恳请指正。下面,我分三个部分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成长经历、办案故事和心路历程。

一、感党恩,红色家风铸初心

我生长在一个中共党员之家,全家有八名党员,我的爷爷今年93岁,是一名老党员,他十几岁就被国民党军队抓去当壮丁,几次冒死逃了回来,后来报名参军,因为表现优秀,很快就入了党。他参加过抗美援朝,曾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爷爷总喜欢给我们讲共产党是如何解救穷苦人民、如何为人民服务的故事,他后来把两个儿子、三个孙子都送去部队服役。我小时候就在心底立下了长大后要为人民做奉献的誓言。

2008年9月,我通过公务员考试,作为第一批法院系统的选调生来到旬邑法院,那时的旬邑县还很落后,坐车要七八个小时才能到,四面环山更是我从小都没见过的地形,心里顿时很失落,但是想起自己的梦想,越是艰苦的地方不是更需要我们去努力改变吗?于是,我选择留下来。为尽快适应工作,我经常加班学习法律规定,研究案例,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工作得到了领导和同志的一致认可,上班第二年,我就入了党,至今仍记得自己站在鲜红的党旗下,庄严的紧握右手,坚定的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那时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我在心里告诉自己,从此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以党的事业为重,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党和人民。正是这份初心,让我在无数次坎坷与艰难中能够迎难而上,始终以一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为民情怀忘我工作。

二、存善心,公正执法守正义

刚上班时,我被分配到刑事审判庭工作,虽然刑事审判主要是惩罚犯罪,但我始终认为司法是一门公正与善良的艺术,做一名合格的法官,仅有信仰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娴熟的审判技巧、清晰的逻辑分析能力和一颗为民服务的真心,只有这样才能将法律所蕴含的公平正义运用到具体案件中。初任法官时承办的第一起案件至今仍让我记忆犹新,那是一起交通肇事案:我当时去被害人家里了解情况,走进门看到的情景,不禁令人心酸:这个家庭如今剩下的是年迈的老母亲、瘦弱的妻子和一个年幼的孩子,遭遇不幸的被害人是整个家庭的顶梁柱。见到我们,被害人的母亲顿时嚎嚎大哭,我足足用了一个多小时,才劝停了她的哭声。回来后,我一直在想,怎么才能让那个不幸的家庭在经济上得到最大的弥补,而事实是,肇事者未成年,无证驾驶,本人及家庭均无赔偿能力,唯一的突破点在保险公司身上,然而当时《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司法解释》尚未出台,保险公司对无证驾驶的拒绝赔偿,经过查阅大量案例,我先后五次与保险公司代理人沟通,把判例拿给他们看,告诉他们被害人家庭的现状,并前往上级公司协调,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保险公司终于答应赔偿,领到赔偿金的那一家老小拉着我的手不停地道谢,那位老母亲当时激动地说:“我们真是遇到了为人民办事的好法官,如果拿不到赔偿款,我们一家孤儿寡母的真不知道以后怎么生活,真的谢谢法官!”那一刻,我深刻的感受到:只要怀着一颗善良之心,为普通群众办一件事,当事人会打心眼感激你,甚至会铭记你一辈子!

三、守初心,赤诚奉献为人民

2015年7月,我调入基层法庭担任马栏法庭负责人,基层的条件远比我想象的要艰苦许多,每到冬天,水管都会冻住,整个冬天没有水用,我们只能去周边群众家里买井水,没有暖气,虽然领导关怀,给我们每个人房间都装了空调,但是零下二十度的天气,风每天吹得呼呼响,脸还是经常冻得发紫,手指甲只要长出来一点就会干的断裂,每天面对的都是为了家长里短、琐碎小事吵吵嚷嚷、互不相让的当事人,那时,我也曾迷茫过,但是当看到孤独无依的老人因我们的工作重享天伦时,当濒临破碎的家庭破镜重圆时,当怒目相向的邻里又和睦相处时,当老百姓真诚的说出一声“感谢”时,我觉得,吃再多的苦也是值得的。这里更需要我去传播法治的种子,让正义的阳光洒满人间。

2016年4月,我被任命为太村法庭庭长,虽然已经在其他法庭锻炼半年多,也适应了基层的艰苦条件,但是面对太村法庭只有四名同志,每年却有近300件的案件,而我现在不仅要办好每一起案件,还要处理法庭的所有事务,我陡然觉得身上的担子重了许多。要维护一方稳定,必须先了解这个地方,于是,我为自己制定了工作计划,每个星期最少走一个村子,半年下来,我走遍了辖区每个村庄,也熟悉了这里的风土人情,出去送达案件时,我能准确的找到当事人所在的村子,有同事曾调侃,你这个外地人,比当地人路还熟。

原以为适应了艰苦的自然条件,熟悉了地方的环境,工作就好干了,事实却没有那么简单,等待我们克服的还有心理上的难关。法庭后面是农田,周边杂草丛生, 2019年夏天的一个傍晚,我们正在调解案子,书记员打开电脑准备记录时,桌子下面居然跑出来一条小蛇,这可把几个年轻同志给吓坏了,说实话,我从小也怕蛇,但是这时候,只能硬着头皮把它铲出去,几个年轻同志从此都心有余悸,为了让大家安心,我每天带领她们喷药水,与大家谈心,告诉她们条件虽然艰苦,但艰苦的地方总需要人坚守,作为青年人,我们应该在基层锻炼自己,不光要学习业务知识,更要磨炼意志,走过了这些困难,以后遇到什么难题都不怕了。经过一番开导,大家都不再有恐惧心理,更加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了。在一群朝气蓬勃、团结奋进的年轻人共同努力下,太村法庭每年结案260件以上,连续五年结案位居全院前列。2020年,在诉源治理工作的有效推行下,收案首次下降至172件,较上年减少89件。

在基层,很多农民工干活都是没有书面合同的,如果不调查,一味地让他们提供证据,农民工的工资很难要到手。2018年9月,我审结六起农民工讨要工资的劳务合同案件:当天,六个甘肃籍农民工情绪激动的跑到法庭,说干了一年活,没拿到一分钱,他们没有起诉状,没有任何证据,安抚好他们的情绪后,我带领庭上同志随即前往被告的工地了解案情,因为太村产业园区的建设工程大多是外地人承包,在包工头联系不上的情况下,我找到工程发包单位,核实了六名原告确实在工地干活的情况后,我开始做发包单位的工作,希望他们积极联系承包人,尽快支付工人工资,并建议在承包人未支付工资时,暂时延缓支付其工程款。经过两天的努力,终于让原告拿到了血汗钱,那几个朴实的农民工送来一面锦旗,乐呵呵的说:“因为没有证据,当时来法庭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没想到两天就拿到了钱,人民法官真的是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呢!”那时我深深的体会到:公正不仅要体会到裁判文书中,更要让人民群众摸得着,看得见,一个好的法官,不仅要依法裁判,还应主动做调查、释法和调解工作,如果仅仅机械判案,就可能与事实偏离。

参加工作13年来,我尝过基层的酸甜苦辣,回首走过的路,我觉得能够坚持下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论何时何地我都铭记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知道自己肩负的使命是什么。眺望前行的路,我将一如既往的铭记初心,努力办好每一个案件,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让老百姓感受到司法的温暖,为社会撑起一片法治的蓝天!

来源:咸阳中院

编辑:苏霞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