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西安资讯  民生

泾河新城 向小康生活大踏步迈进——泾河新城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扫描

十月深秋,寒意阵阵,走进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的乡镇村庄,却处处迸发着党群齐心、合力向前,大步迈进小康生活的似火激情。

徐徐摊开画卷,一个一个项目落地生根,一座一座厂房拔地而起,一张一张幸福的笑脸正书写着泾河人脱贫致富的生动答卷。

近几年,泾河新城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愿景,以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为重点,以打造长效增收机制为目标,将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头等发展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数据是最好的答案——

泾河新城下辖4个街镇,54个涉贫村,贫困村1个,建档立卡户1215户4210人。截至目前,贫困村新庄村顺利脱贫退出,贫困户减少至150户、贫困人口减少至238人,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3%降至0.1%。

1 新庄村的“新”变

白墙青瓦、绿植环绕、街道整洁,这是笔者日前在泾河新城高庄镇新庄村看到的景象。目之所及,让人很难想象这里曾是西咸新区唯一的省定贫困村。

过去的新庄村一片窘相:村路坑洼不平,整村基础设施落后,生产生活条件差,集体经济薄弱,村民收入普遍偏低。脱贫攻坚战打响后,一项项关系村容村貌、完善基础设施的工程紧锣密鼓开工,建广场、修道路、装路灯、改造公厕、改造电气、纯净水直通入户,村民生产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2018年底,新庄村实现脱贫摘帽。从此,新庄人挺直了“腰杆”,彻底丢掉了“穷帽”。

“新庄村地处旱塬,多年来群众靠天吃饭,忙活一年打不了多少粮食,很挫伤积极性。在‘高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努力下,我们正在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往后,新庄的地再也不‘渴’了。”新庄村党支部书记胡菊萍高兴说道。她口中的“高书记”是泾河新城派驻新庄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长高永辉。2020年,在新城的大力支持下,新庄村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入了实施阶段。

“只有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打造可持续的产业发展模式,才能提高贫困群众抗风险能力,才能让群众小康之路行稳致远。”高永辉说,眼下,新庄村的党员干部和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在此基础上,新庄村瞄准产业多点发力:咸恒苗木基地从6亩规模扩到50亩,预计年收益近20万元;新增草花种植项目7亩,收入6万元;还有光伏产业、合作社200多亩苗木花卉基地等的收入。“全村有就业意愿和条件的贫困劳动力就业率达到100%。村民通过土地入股、在合作社和基地务工、分红等形式,实现了新增收。”

咬定目标不放松,立下愚公移山志,泾河新城各级帮扶组织和党员干部在新庄村发出了“不获全胜决不退兵”的脱贫攻坚决战攻坚最强音。

2 足不出村有“饭碗”

2020年6月,泾河新城百年新业吉元村扶贫社区工厂落成,20多名妇女经过7天缝纫技术培训上岗。自此,吉元村响起了悦耳的机杼声。

“咱没有手艺和特长,过去想也不敢想有一天也能有份工作。”吉元村脱贫户王改利丈夫的哥哥患精神疾病,多年来看病吃药花销很大,现如今他们家享受到很多好政策。“哥哥住进专业福利机构,孩子也大学毕业,我也有了工作能给家里贴补一些,日子越过越有了盼头。”

笔者了解到,百年新业吉元村扶贫社区工厂投运后,群众参工热情高涨。8月份,该厂完成二期扩建,机器设备增至40台。吉元村40多名贫困家庭和低收入家庭的妇女摇身一变,成了“上班族”。

与王改利一样,足不出村抱上“饭碗”的还有脱贫户张娟利。前些年因家庭变故,她独自抚养两个孩子。由于腿脚不灵便,加之要照看两个孩子没法外出务工,张娟利和两个孩子常年靠低保维持生计。几年来,在新城、镇村帮助下,张娟利走上公益性岗位,当上村里保洁员,每月稳定收入1800元。2019年底又参加了泾河新城缝纫技术培训,由工厂提供机器、原材料,在家进行床上用品代加工。“没有党和政府的帮衬,我们娘三儿不会有今天的生活。”说这话时,张娟利红了眼眶。

2017年,丈夫肝癌离世;2018年,婆婆去世;公公患老年性痴呆,离不开人照顾;因女儿嫁人,家里没有劳动力,更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沉重的生活一度让高庄镇新庄村的田蜜峰喘不过气。

而现在,她的身份可多了,她变成辛勤的“小蜜蜂”,成了街坊邻里交口称赞的脱贫励志典型。她是茯茶销售员,借助电商平台,有了较为稳定的收入;她是群众演员,在乐华城参与《秦汉·风云》实景演出,一年下来又有几千元收入;她也是一个创业者,在家开办“田蜜蜂被罩加工部”,半年时间加工被罩的收入就有5000多元……

3 特色产业兴 脱贫有奔头

从油菜花、格桑花到粉黛乱子草、向日葵,随着季节的变化,泾河两岸焕发出不同的色彩,这是游客眼中的美景,更是群众眼中的希望。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富不富,关键看产业。发展产业是稳定脱贫的根本措施和长久之策。几年来,泾河新城坚持大产业助推大扶贫的理念,努力实现“输血”与“造血”并举。在谋划产业扶贫项目中,创新布局集农业用地景观生态、农产品生产、乡村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泾干街道姚坊村等地建设了万亩油料种植扶贫基地,油菜成熟收割后接着种油葵,就地建设油料加工厂进行深加工,由春天到秋天,2000亩油菜花和油葵花海吸引了大量游客,为发展乡村旅游创造了条件,也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此外,泾河新城还以打造稳定长效的增收机制为目标,推动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齐头并进,先后实施了高庄村特色农产品种植及加工销售、南吴村葡萄等经济作物种植及栽培等产业项目30余个,实现了街镇产业100%覆盖,每户贫困家庭有1-2稳定增收项目,直接增收超4000元。

同时,通过定向培训、专场招聘和岗位开发,辖区实现就业人数1465人,完成贫困群众“至少一户一人就业”目标;同时,利用辖区企业优势资源建立2个村级社区加工厂试点、6个家庭工厂试点等一系列引导贫困群众积极就业的举措。目前,贫困户家庭人均纯收入超过14000元。

为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泾河新城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55个村分别成立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各级各类专项资金和自筹资金投入超过1200万元,各项目实施以来累计接待游客20.56万人次,带动周边4000余名群众实现直接收益超过60万元,持续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夯实了产业基础,也加速了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来。

4 农村美 农民富 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双胜利”

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中秋国庆小长假,泾河新城茯茶镇再次迎来火爆客流,“国潮+周莹+茯茶文化”为全国各地游客奉献了最具文化特色的沉浸式旅游体验。

几年来,茯茶镇为贫困群众、返乡农民工和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累计带动3000余人创业就业。旅游业的兴旺带动了双赵村及周边村的发展,群众的腰包鼓了,村容村貌也发生了极大改观。

现代农村有了生机与活力,留得住乡韵,记得住乡愁,近几年,泾河新城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围绕“三保障”,全力抓好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安全住房、安全饮水等工作,累计资助贫困学生8306人次,发放资助金433.675万元,落实送教上门6人;落实医疗报销553.7万元,家庭医生签约8670人;累计对1000余户群众房屋进行修缮;投资超1.4亿元建设集中供水设施,通过分质供水、安装直饮水机等,解决辖区55个村约12.6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辖区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全部达标。

除此以外,泾河新城全面推动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加强农村水、电、路、通讯设施建设,群众日常生产生活更加方便。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村8个,美丽庭院示范户174户。辖区农村群众过上了“小车开进来、走路不湿鞋、吃水不用抬、煮饭不用柴”“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的新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升,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实现了同频共振、相得益彰。

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又给这项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和困难。疫情的发生给企业带来严峻考验,特别是涉贫企业,经营受阻,贫困群众的“饭碗”也不稳。为落实“六稳”“六保”,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参与脱贫攻坚企业和贫困劳动力就业收入影响,泾河新城大力开展以工代训工作,出台相关奖补政策,支持涉贫企业复工复产,助力贫困群众稳岗增收,捍卫了脱贫攻坚成果,也让群众大踏步迈向小康生活有了更足的底气。

决胜全面小康,泾河新城信心百倍、不胜不还。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总有幸福在等你
  • 编辑:白守业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