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四面镜子”,打赢脱贫攻坚战
原标题:用好“四面镜子”,打赢脱贫攻坚战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紧要关头,全党上下务必要坚定信心,鼓足干劲,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体党员干部要用好“四面镜子”,如实检验工作,回应群众期盼,扎实开展工作,落实脱贫政策,迎难而上、奋勇当先,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客观检视工作实际,要用好“平面镜”。脱贫攻坚工作已经进入收官阶段,每名扶贫干部都需要低下头检视一下自己的思想、工作,看看自身存在哪些不足,看看与别人有哪些差距。这需要用一面“平面镜”客观真实地照照自己,看看自己的“素颜照”。把自己的优势照出来,也把自己的短板照出来,原原本本、不走样、不修饰、不摆拍,对自己的扶贫“答卷”进行客观审视,公正评估。通过照镜子,认真分析原因,仔细查找不足,剖析自己的问题,研判存在的漏洞,心平气和地进行对比,认识差距,找准根子,该改正的改正,该补充的补充,该抛弃的抛弃,争取在扶贫工作结束时交出一张让群众满意的“自画像”。
切实回应群众期盼,要用好“显微镜”。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扶贫工作要讲究“绣花功夫”,做细、做实、做精准。通过“显微镜”,我们要看看工作做得细致不细致,踏实不踏实,有没有搞“一刀切”、“一窝蜂”、“大呼隆”;工作有没有做到群众的心坎上,贫困群众是不是从心里信服、佩服。扶贫干部要继续下沉基层,深入贫困群体,坚持从实际出发,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与群众心贴心、手拉手、肩并肩地开展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贴近群众、了解群众,明确贫困群众最需要什么,我们下一步工作急需从哪里入手,从而实现精准脱贫、高质量脱贫,让脱贫成果切实惠及贫困群众。
让扶贫成效最大化,要用好“放大镜”。很多扶贫干部总是感觉干了好多工作,吃了好多苦,受了好多累,但脱贫成效却不显著,群众满意度也不高。究其原因,是多数干部对工作创新重视不够,缺乏深入挖掘脱贫工作亮点的耐心,没有充分发挥脱贫产业特色,没有打造出持续产生经济价值的产业品牌。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脱贫攻坚要注重发展优势产业,切实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要把扶贫工作队外在的推动力转化为贫困群众的内生驱动力。让扶贫成效最大化,要着力在生态农业、文化产业、农村电商、民俗开发、特色种养、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上下功夫,深挖特色、形成品牌、树立口碑、形成效益,让贫困群众享受“最大红利”。
建立脱贫长效机制,要用好“望远镜”。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扶贫干部要吃透上级精神,紧密结合实际,认真制定好脱贫长效机制。大力发展“短平快”项目,让贫困群众在较短时间内得到实惠固然是好事,但更要谋划好脱贫工作的长远之策,让贫困群众既有眼前收益又有长远盼头。广大扶贫干部,要努力培养宽广视野和长远眼光,树立前瞻性思维,围绕中心、顾全大局,形成完整的思路和清晰的路线图,着重在创新产业机制模式、构建扶贫产业龙头企业与贫困群体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上下功夫,积极发动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参与扶贫产业开发,形成全社会脱贫合力,以长效产业、长远机制为脱贫攻坚注入源头活水。同时要处理好脱贫攻坚战与乡村振兴持久战的关系,确保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力有序共同推进。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脱贫攻坚已进入“冲刺”阶段,我们要抱定“不获全胜、绝不收兵”的誓言,弘扬担当作为的精神,激发共克时艰的斗志,撸起袖子加油干,坚决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圆满完成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和时代重任。(贾玉宝)
- 标签:宜家家居网站
- 编辑:白守业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