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西安资讯  信息

“管”好农田水利这个农业之本

原标题:“管”好农田水利这个农业之本


  “管”好农田水利这个农业之本

  清代钱泳在《履园丛话》里说,“善治农田者,必资乎水利;善治水利者,必溯其源流”。自古以来,农田水利兴衰关乎着农业存亡、更关联着苍生安危,从大禹治水、到李冰父子修都江堰、再到苏东坡建筑苏堤等,足见农田水利之于农业发展的根本与关键作用。

  日前,有媒体下乡村调研农业生产旱情发现,不少地方重金打造的水利设施发挥不出作用,囿于财力有限、村组集体经济十分脆弱,以致水利工程政府管不到、集体管不好、个人管不了,水利设施废弃闲置、灌溉渠道千疮百孔,由而导致农业生产严重缺水,成为制约地方乡村振兴的一大短板。

  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民经济重中之重,是百姓群众生存发展的基本要素。农田水利建而不用、失之于管,让为民工程成为摆设、“好事落实不彻底”,不仅浪费了大量资源,且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更为关键给农业带来实质性的制约与掣肘,损害了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利益。

  “水之为利甚广,而害亦甚广。盖治之则为利,不治则为害也”,农田水利作为农业保障与后盾,唯有发挥水利设施的积极作用,才能掌握农业生产主动权。农田水利要么因缺乏资金“管不了”、要么因缺专业人才“不会管”、要么缺群众基础“不想管”,成了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强的“最大短板”。让农业发展回到了“看天吃饭”的老路,与现代农业集约化与转型化之道严重失调,给粮食安全生产和国家持久发展带来不利因素。

  农田水利管好,主要在重农。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很大程度上,农田水利荒废与轻视,与地方政府“轻农重工”、片面政绩观不无关联。加上,乡村外出务工人口流出,家庭农场、种田大户等新型农业生产主体出现,集资修缮农田水利成“无人牵头”和“事不关己”的常规心理。以致农田水利陷入不到关键时刻不管、一到关键时刻掉链子的怪圈,所以“管”好农田水利,主要还是立起重农爱农意识,形成良好扎实的社会基础。

  农田水利服务于人,得靠“人”去管。事实上,基层政府和乡村农民并非不知道农田水利的重要地位,往往囿于缺乏专业技术性人才,难以维持农田水利的日常保养、管理与修整工作,从而让农田水利处于“用则管、不用则弃”状态,而这往往因“小问题拖成大问题”导致农田水利负荷运转。此外,农田水利实际上的受益主体由过去“家家户户”变成了“几个大户”,由而管的“人”与角色也应发生变化,正如有专家提出“坚持谁受益谁管理”原则,不失为有益尝试。

  《国用》有云,“水旱之灾,虽天所为,至干人力,亦有可及矣”。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自然规律造福人类,农业恰恰是其中重要环节的呈现,而农田水利正是利用自然规律、增进福祉的重要抓手。显然,一旦失去有力有利抓手,那么农业必然会衰竭而止。因此,追逐农业现代化和升级提质,得从“管”好农田水利做起做实。

  作者:段官敬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