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击战”式扶贫啃不下“硬骨头”
原标题:“游击战”式扶贫啃不下“硬骨头”
“游击战”式扶贫啃不下“硬骨头”
当前,距离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进入倒计时,各地各单位通过不懈努力与挑灯夜读取得巨大成绩,不少贫困县纷纷通过国家验收、“摘帽”成功,贫困群众获得感与幸福感爆棚,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也进入全新局面。正因如此,不乏少数驻村工作队和扶贫干部滋生傲慢和懒散情绪,之前潜沉坚韧的意志、脚踏实地的耐性丧失了,无法一如既往、保持谨慎、甘于寂寞,由“阵地战”式扶贫变成了“游击战”式扶贫,势必引起高度警惕与重视。
比如,有的驻村工作队“小胜即安”,无法做到摘帽不摘责、脱贫不脱“气”,责任意识松懈、吃苦勇气萎靡,干劲与激情“180度大转弯”,“跟换了个队伍似的”;有的扶贫第一书记把摘帽后当作“快活三里”,坐等“全面小康”,存在歇歇脚、缓缓气的心理;有的扶贫干部犹豫徘徊、踟蹰不前,缺乏帮扶打算与安排,“拨一下,动一下”等等。
类似种种,积极作为退变为消极应对,要么等上面来了督查检查才佯攻努力、要么等上级催促调度才加班加点,甚至存在个别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扶贫干部“耍太极”,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套。有的驻村看风声,“紧则驻村、不紧则出村”;有的帮扶看动态,群众有埋怨则帮、百姓不发声则无视;有的走访看通知,不发通知不走访、来了精神便“逛逛”。总之,把扶贫工作当成“游击战”,光靠上级检查督查推动,毫无主见与激情,严重影响了扶贫最后关口的工作进程。
古人云,“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扶贫脱贫亦如斯,“出水才见两腿泥”,不到最后不见结果就不能明鼓收兵,要将扶贫进行到底才能打赢攻坚战、采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硕果。有道是,“人到半山路更陡,船到中流浪更急”,越是关键时期和重要节点,扶贫工作到了今天这个地步,往往遗留下来的越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更具挑战性,是更大的硬骨头,若以“游击战”式的状态恐难向党和人民交上满意答卷。
扶贫脱贫是一项进程性与连贯性的发展工作,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与系统性。拿扶贫产业来说,从引进到落地、再到运营、销售、拓展市场、扩充壮大,定然需要深挖前景、不断培育,才能成为一村一域的“造血工厂”。换而言之,扶贫工作需要继续努力,产业才能成熟成型。再拿脱贫退出贫困户来说,脱贫质量怎么样、贫困户能否扔掉政策拐杖、内生动力如何,等等,都是必然要巩固和强化的“补课”。简而言之,扶贫还有很多实事要做,甚至是迫在眉睫的问题解决。
当然,“游击战”式扶贫在少数扶贫前线存在,与个别驻村工作队、扶贫第一书记、扶贫干部思想滑坡、精神松懈分不开,但也存在其他不可忽视的因素,直接或间接滋生不良情绪。如,有的上级部门或地方领导层本身存在“骄兵”心理,认为全面小康指日可待,紧绷的神经一下反弹,对扶贫条线人与事疏于管理;再如,有的地方单位对扶贫领域干部承诺的提拔优先、待遇补助等落实不到位,甚至“说话不算数”、摘帽后不了了之;还如,有的基层承接“上面千根线”的压力,将工作重心转移、把有限资源与精力用于其他领域,不能很好“弹钢琴”。
俗话说,“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管理学上有个“10-1=0”的说法,即前面十步走对了,最后一步失误,结果也会归“零”。扶贫脱贫同样不能在“最后一步”行差就错,必然要久久为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拿出义无反顾、一往无前的精气神朝前继续走,才能真正收获“三军过后尽开颜”的喜悦。由此,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起来,教育引导扶贫条线相关党员干部撑起来、鼓起来,做强做大扶贫攻坚阵地,紧密配合、健全机制、自我加压,甩脱“游击战”式扶贫、彻底啃下“硬骨头”。
作者:段官敬
- 标签:
- 编辑:白守业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