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一个腾讯人眼中的阿里
原标题:企业文化一个腾讯人眼中的阿里
在中国互联网行业中,BAT(百度、腾讯和阿里巴巴)分别从各自擅长的领域切入,奠定了目前所谓“三巨头并立”的格局。
谈及三家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江湖”上有另外一句传言:百度的技术,阿里巴巴的运营,腾讯的产品。
其中,比较激烈是,几年前腾讯投资的滴滴与阿里巴巴投资的快的,在城市出行市场展开的那一场烧钱补贴大战。
如今,在视频行业,百度旗下的爱奇艺、阿里巴巴旗下的优酷土豆和腾讯视频,也在内容和运营各个方面,相互较劲儿。
当腾讯企业文化与员工关系团队的小伙伴们一行踏入阿里巴巴位于杭州西溪的园区时,大家突然发现,两家公司彼此其实很相似。
在北一门入口处,取得访客贴纸,右转,经过一个双层立体停车场,穿过五彩斑斓的涂鸦文化墙,就来到了阿里巴巴西溪园区的广场。
我不知道,这两座雕像背后的准确文化含义,但在一个参观者的眼中,它们流露出一种强烈的务实色彩和奋斗精神。
在广场的另一端,有一个巨大的电子屏幕,上面播放着视频,其中一个画面的字幕是:信仰良心、责任和爱!
做生意,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中国,一个有着上千年重农抑商传统的国家,一个法治、信用、企业精神和商业基础设施还非常不完善的国家,做生意更不容易。
但,恰恰是生意,让人们互通有无,让社会充满活力,并创造出就业和税收这两个现代社会繁荣与稳定的支柱。
过去十几年,阿里巴巴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了一个影响亿万人的电商平台,让无数的中小企业做生意不再那么困难,取得成就令人钦佩。
在阿里巴巴上市的宣传视屏中,那位身患残疾、通过淘宝出售自己手工艺品的女子的故事,看完令人动容。
在阿里,你可以深刻地感知到,这或许是一群平凡的人,但他们一定是一群有梦想、有、有强烈使命感,希望改变世界的一群人。
阿里巴巴与中国所有传统企业和互联网企业不同的一点是:它拥有非常适合西方受众理解和接受的讲故事方式。
同时,阿里巴巴最终选择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它的确也非常需要面对美国的投资者和媒体,讲清楚自己的故事。
阿里巴巴的沟通,从一开始就因为马老师而具有一种国际范儿,在上市路演和持续的投资者沟通中,它不断演变,最终形成了一种具有阿里味儿的语言风格——这是一种全世界、特别是美国能听得懂的“语言”。
一个是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的总统林肯,他从幼年时代的小木屋,到最后成为美国总统,入主白宫,其人生历程充分彰显了小人物个人奋斗最终取得成功的力量。
在美国当代历史上,作为遗腹子的比尔·克林顿,还有非洲裔的巴拉克·奥巴马,最终都入主白宫,都是这种力量的体现。
另一个美国人喜欢谈论的社会文化符号是“美国梦”,在大熔炉式的美国社会里,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努力打拼,追求自由、幸福和成功。
马老师坎坷的创业和人生路,充满了“小人物”个人奋斗的力量。他最终赢得了财富和声誉,这是美国人非常理解、非常喜欢、容易接受的“英雄”。
我强烈推荐大家看一看阿里巴巴上市的宣传视频,还有最近推出的Dream Maker(造梦者)长视频。
也许,BAT现在的收入和主要市场结构,还远远比不上华为,但未来5到10年,随着中国国内人口红利逐渐减退,“出海”一定是BAT共同的选择。
在交流当中,大家发现,腾讯和阿里,在企业文化的具体做法上,有很多共同点,但也有很多鲜明的不同点。
今天,很多企业对华为、BAT赞不绝口。但是,文化只有在一个企业自己的土壤里生根发芽,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当一个人选择用做企业的方式,集中数万、几十万平凡的人,有一点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企业家精神便由此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