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杂谈
原标题:诗词杂谈
一是律诗每首限定八句,五律为五言八句共四十字,七律为七言八句共五十六字。二是只能押平声韵。三是每句平仄都有规律。四是每首诗的颔联、颈联必须对仗。例《答友人》:
(四)节律对拍。上下联语句节奏(节律)保持一致。“声律节奏”以二字而节,节奏点在语句的偶数位次,出现单字占一个节奏;“语意节奏”,以语意的自然停顿处来确定节奏点。如,“于无声处听惊雷”,语意节奏为“于/无声处/听/惊雷”。按语意节奏确定节奏点时,遇到不宜拆分的三字、四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中间不再细分节奏点。
宋词按长短规模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以内)和长调(91字以上)。一首词,有的只有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俗称“曲子”,是对各种曲调的泛称,每一个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唱法,同时也规定了该曲的字数、句法、平仄等。一部分曲牌由词发展而来,故曲牌名也有与词牌名相同的,但是内容并不完全一致。曲牌格律谱,是记述每支曲牌固定的字数、句数、句式、平仄、韵脚的辞书,和填词一样,按这个固定的谱序填入需要的字、词,组成一支完整的曲。
元曲在押韵方面严守《中原音韵》十九部的要求,用韵上有以下特点:平仄通押,不避重韵。曲在用字的平仄上比诗词更严,而特别注重每首末句的平仄。曲的对仗要求比较自由,可平仄相对,也可平声相对,有“两字对”、“首尾对”、“衬字对”等。在语言的运用和词序组合上有许多特点,主要表现在:有工对,也有宽对。
平仄在诗词中的运用,可以用两句话概括:一是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二是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例《登鹳雀楼》诗:
律诗对仗的词大致分为九类:名词、形容词、动词、数词、颜色词、方位词、副词、虚词、代词。同类的词为对仗。连绵字只能跟连绵字相对。连绵字中分为名词连绵字、形容词连绵词、动词连绵词。不同词性的连绵字一般是不能相对的。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诗的总称。古体诗是不受近体诗的格律所束缚,也就是说不受平仄的限制。我们可以说,凡是不受近体诗格律束缚的诗,都是古体诗(古风)。
(一)赋,做诗的技巧很多,最常用的当属“赋”。赋,就是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直述出来。但是,赋并不是平淡地表白事物,赋关键在于抓住所表现事物的主要特征,直接而鲜明地表现出来。例王维《使至塞上》诗:
从上可以看出,其实熟练运用五律二个标准格式即可,即五律仄起首句不押韵的标准格式、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韵的标准格式,而五律仄起首句押韵的标准格式、五律平起首句押韵的标准格式与上述首句不押韵的标准格式仅首句末三个字平仄略有调整,其余相同。在五律基础上,前面各添加两个字,逢平添加仄、逢仄添加平即成为七律。五绝、七绝分别取其五律、七律的首联、颔联即可。
(一)避免孤平:孤平就是一句诗中,除了韵脚之外,在两仄之间只有一个平声字。在五言诗中的“平平仄仄平”句式中,如果第一字用了仄声字,就成了“仄平仄仄平”。这种情况就叫犯了“孤平”。当然,前人留下孤平句的诗也很多。
“一三论,二四六分明。”意思是说,每句诗的第一、第三、第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可平可仄,而第二、第四、第六字的平仄必须分明,也就是固定的。五言就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一)出句自救:在“平平平仄仄”句式中,可变成“平平仄平仄”特定句式,第三字位置该用“平”而用了“仄”,于是在第四字位置补回一个平声字,叫做“三拗四救”。
掌握平仄通用字对于写好诗词帮助很大。“醒、看、忘、望、叹”等五个字无论何种情况下都平仄两读。需要它充当平声时它就读平声,需要它充当仄声时它就读仄声,完全根据句中平仄的需要。如:“看雾看云似天阙,比山比水若蓬莱。”第一个“看”读仄读平都可,第二个“看”在句中需平,那它就读平声。即使词性发生变化,此五个字平仄两读不改变。除此以外,平仄通用的尚有140余字,供参考。如:
睁、誉、钿、蜺、缠、酤、料廷、听、溶、稍、澜、舸、霓、探、他、翰、凭、跗、峨、淙、眩、憨、嵌、吒、哨、挠、醒、粗、畛、驱、慷、粗、淹、飏、缭、票、囤、站、敲、憨、砻、笼、跫、凇、撞、欷、诽、嘘、淤、龉、茹、欤、醵、纾、痿、睢、枇、岿、澌、司、孺、瓠、批、睚、楷、秸、傀、娠、囷、泯、喷、沅、滩、瘅、谰、潸、擐、讪、填、鹩、獠、嘹、铫、佻、胶、坳、缫、痨、轲、么、逻、髁、杷、渣、爹、颏、偿、吭、障、檠、瞪、侦、惺、瞑、町、瘤、浏、咻、揉、瓿、祲、妊、颔、砭、觇、崦、襜、谗、监、仔、篓、诋、拌、皖、赳、椠、黯、缔、挤、孪、漩、磋、桦、砀、订、售、漱、叭、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