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西安新闻

陕西省周至县剧团“深耕”基层28年常唱不衰

陕西省周至县剧团“深耕”基层28年常唱不衰  新华网西安9月26日电(记者杨一苗、陈钢)初秋农忙,本应是剧团演出淡季,但陕西省周至县剧团依然非常红火…

原标题:陕西省周至县剧团“深耕”基层28年常唱不衰

  新华网西安9月26日电(记者杨一苗、陈钢)初秋农忙,本应是剧团演出淡季,但陕西省周至县剧团依然非常红火。25日刚刚结束了在西安市区的演出,剧团又要接连分赴周至、户县等地。周至县剧团1984年改制,到现在持续演出28年常唱不衰,每年演出超过800场。

  秦腔是源于陕西、甘肃一带的古老剧种,被誉为中国“梆子腔”的鼻祖。周至县剧团1953年由秦腔艺人张捷民筹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红极一时。到了改革开放初期,面对多元文化冲击,经费拮据、人才流失,周至县剧团像大多数县剧团一样几乎名存实亡。

  但这并不意味着秦腔在广大农村没有了市场。二曲镇渭旗村戏迷李耀斌说:“周至号称‘戏窝子’,喜欢秦腔的人很多。像俺们渭旗村2000多人中,戏迷占了一半多。对剧团来说,只要唱得好,就会有人看。”

  周至县剧团从1984年开始进行改革,走上了自主经营之路。通过对县剧团进行重组,保留了12名骨干,将30名县艺校毕业生补充进来,从邻近县区“招兵买马”充实了骨干队伍。改革后,剧团不再由县财政大包大揽,开始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管理。

  周至县剧团团长孙多祥说,为了求生存谋出路,周至县剧团不是守在家门口等戏演,而是主动出击找戏演,把市场慢慢延伸到陕西、甘肃、宁夏等地乡村。周至县剧团还对传统剧目进行了扬弃,注重弘扬人生意义、伦理道德、生活哲理等对社会有益的部分,摈弃迷信等糟粕。为了贴近群众需求,剧团坚持年年排新戏,不断增加新看点。孙多详说:“我们在改编《封神榜》中,加入了魔术、杂技,表现了梦幻气氛,这部戏也成了剧团的‘看家戏’。”

  为了解决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周至县剧团1999年办起了80多人的演员训练班。2004年,剧团从中选出40名优秀学员成立演出二团。如今,周至县剧团已拥有两个演出团共130多人,两套戏剧服装道具设备,能演出60多本大戏和几十个折子戏。为满足不同观众需求,他们还精心创作了一台融歌舞、小品、快板、杂技、魔术、武术等不同表演形式于一体的综合文艺节目。

  2010年,周至县剧团改制成企业,并始终坚持立足基层为群众服务。现在,在剧团的会议室里挂着《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等20多块荣誉奖牌。孙多祥说:“我们心里最重的奖牌是观众的口碑。这让我们看到了自身的价值,也看到了振兴秦腔的希望。”

  周至县剧团23岁的武旦演员李毅盟,入团13年,以精湛的表演赢得不少“粉丝”的喜爱。“粉丝”中有的年过花甲,有的二三十岁,只要有条件,都会跟随剧团看她的戏。去年夏天,在周至县集贤镇的一次演出中,全身戏装的李毅盟出演《白蛇传》过程中感到中暑,浑身湿透,但仍然咬着牙演到最后,下台后几乎昏倒。她说:“俺们很多团员都有这样的经历,这既是俺团的台风,也是对观众的责任。”

  通过“深耕”基层,始终坚持以老百姓的需求为导向,周至县剧团不仅在市场中顽强地生存了下来,而且发展蒸蒸日上。孙多祥说:“现在各地向剧团约戏不断,每年演出超过800场,连明年的戏现在都已经订出了80场。戏价也一直在上涨,从2010年改制时的平均每场3000元左右,上涨到了今年的近5000元。正是我们不断排新戏演好戏,才获得了观众的好口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