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大学生被罚抄事件引热议 点评:不必当作“新闻西安市长安新闻
原标题:西安大学生被罚抄事件引热议 点评:不必当作“新闻西安市长安新闻
西安一大二女生向反映,所上的概率论课,学生回答不出课前提问时,会被老师罚抄概念十遍;如果下节课再有学生回答不出问题,则需要罚抄新的概念二十遍。
但“怀旧”本身,也可能是“旧”的标志。远的不说,当笔者想把当初“错一罚十”的经验,移植到上小学的女儿身上时,便遭到了强烈。比如,她会说这一点都不科学,也会气急地说,你没有这么做!机制下讨价还价的结果,是“错一罚三”了事。和谐是和谐了,但女儿的错别字到今天还是不绝如缕。可错别字又怎样?女儿在美国也上了半年小学,那里的老师,对语法错误和拼写错误,一般也是不大纠正的。他们的大致是,兴趣最重要,长大一点就会了。因此,美国孩子这方面的基本功自然不如中国;不过,再转折下,他们未来的创新能力和成就,倒也未必比中国孩子差。
这则新闻能引起网友关注,是因为“新鲜”。一是“罚抄”本身新鲜。中小学“机械罚抄”并不稀罕,但发生在大学,而且是“叠加罚抄”,的确比较少见。二是这样的教师新鲜。在高校教师颇多不安教位、专谋前(钱)途,大学生理想缺失、学习敷衍的诟病声中,有如此“传统”而且“执著”的教师,倒颇有点让人“怀旧”。
说“怀旧”,一是因为笔者小时候顽皮,当时语文老师的拿手绝招便是“错一字罚二十遍”。惜乎当时没有“意识”,现在回顾,满腹怨恨罚抄之余,倒也练就了错别字很少的“童子功”。二是因为笔者本科就读于工科院校,当时颇有一些专业教师,批改近百人作业而未尝懈怠,敬业程度直追中小学老师,现在想起来,都是肃然起敬的。
对教育严厉还是的争论,正如“虎妈教育”与“赏识教育”的争论一样,注定不会有的结论。只是,大学生的意识更甚于中小学生,大学教育不能忽视这一现实。
- 标签:西安市长安新闻
- 编辑:白守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