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西安网事

民国往事下载天津日报:叶嘉莹:关于王国维的《词话》(图

民国往事下载天津日报:叶嘉莹:关于王国维的《词话》(图这“要眇”和“宜修”都是《楚辞九歌》里边的语言,是形容湘水上的一位,说她不但有一种深微幽隐的美,而且还有一种修饰的美…

原标题:民国往事下载天津日报:叶嘉莹:关于王国维的《词话》(图

这“要眇”和“宜修”都是《楚辞九歌》里边的语言,是形容湘水上的一位,说她不但有一种深微幽隐的美,而且还有一种修饰的美。王国维说词也具有这样的一种美,说词的这种美能够传达出诗所不能够传达的内容,但不能够完全传达出诗所能够传达出来的内容。我在上次也曾简单地说过,像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和《北征》这样的长诗,记录了天宝的乱离,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历史,词是没有这种容量的。词只是给燕乐的曲子所配的歌词,一首歌曲只要几分钟就唱完了,所以它不能够像杜甫那样长篇大论地叙写历史。然而词却能够写出诗所不能够传达出来的东西,那是些什么东西呢?今天,我们要用晚清的一位遗民词人陈曾寿的一首《浣溪沙》词作例子,来看一看词能够传达出哪些个诗所不能传达的东西。我先读一下这首词:

你看这首词,它的“目成”两个字的深厚的意思,它的“天水碧”这样的典故,它的“缱绻夕阳红”的那一份心情,都常微妙的。这些东西如果用诗来写就变得落实了:你说你眷恋故国?你说你忠爱缠绵?那太落实了,你不会那样说的。这也就是王国维《词话》说的“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了。而且你看,这么短的一首词我为什么讲了这么多?因为在短短的七个字里边他就有说不完的意思,给读者非常丰富的联想。这就是王国维《词话》所说的“词之言长”啊。

下一句,“目成朝暮一雷峰”的“目成”两个字,就仅仅是“看见了”这么简单吗?读中国古典诗歌是需要有古典的做基础的,你的古典越丰富,你从中体会到的意思就越多。“目成”两个字有出处,出于《楚辞》的《九歌》。《九歌》本来是楚地祭祀时所唱的歌,最初可能是比较的,但是它经屈原改写过,其中包含了屈原的感觉和感情,所以就有了很深厚的意思。按楚地的习惯,祭神如果请的是男神仙就要用女巫,如果请的是仙就要用男巫。《九歌》里有一首《少司命》,是男性神仙,所以用了女巫的口吻。其中有两句说:“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说是在祭祀的大厅里虽然有这么多美人,可是那的神仙只对我看了一眼,我们两个就一见倾心了。这就是古人所说的“目成心许”啊!所以“目成”这个词,它是包含有感情的投入这样一种意味在里边的。“目成朝暮一雷峰”我抱着如此的感情,从早晨到晚上就看着这唯一的雷峰塔,我已经把我所有的感情都寄托在它了。而这雷峰塔呢?它真是美丽极了,黄昏时的满天晚霞染就了从橙红到浅黄之间错综复杂的、深深浅浅的多层颜色,没有一个画家能够用人工的色彩把它画出来,那真是“黄深浅画难工”。

摘自《词话七讲》,【加】叶嘉莹著,大学出版社2014年5月出版,有删节

南唐是亡于北宋了,现在陈曾寿所经历的,又是清朝的败亡。所以他说:雷峰塔在西湖边阅尽了多少朝代的盛衰兴亡,而我陈曾寿在西湖边上,和雷峰塔一起,也看到了那么多的盛衰兴亡。你们看,这首词表面上都是风景,但内里却隐藏着很多的感慨悲哀。清朝已经了,而且他自己是一个汉人,为什么要做清朝的遗民,为什么对那个已经成为日本傀儡的溥仪还有那么深的感情呢?这就是古人所说的“看得破,忍不过”了。陈曾寿本来是溥仪皇后婉容的老师,溥仪非常信任他,在离开天津时把天津的一切事情都交托给他,到了东北以后又几次叫他去。他不愿意在伪满做官,不肯去,最后溥仪说,你来管我们祖先的陵墓吧,他不得已才去了东北,但溥仪祖先的陵墓后来好像也被日本人了。陈曾寿为什么不能够断然离开溥仪?因为溥仪是个小啊,他即位的时候才是个三岁的孩子,清朝的和并没有他的责任。正是由于陈曾寿从内心摆脱不了,所以他无可奈何。他这些感情的来龙去脉,我用了这么多的话来解释,而陈曾寿也说了这么多话吗?没有啊,人家陈曾寿只是说:“一生缱绻夕阳红。”你看他用的这“缱绻”两字,都是绞丝边,都是缠绵不断的,都是双声叠韵的,那就是他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啊。人的一生留恋什么不好?像陶渊明“抚孤松而盘桓”,他留恋的是松树,因为松树是的、挺拔的、在霜雪中都不凋零的。而你陈曾寿为什么留恋夕阳呢?你这一生缱绻不能摆脱的,难道就是夕阳那即将消逝的颜色吗?

如前所说,陈曾寿经历了清朝的、军阀的混战、日本的挟持,经历了这种种的乱离与灾难,终于从东北回到了杭州,住在了西湖边上南屏山下,所以他说:我真是“修到南屏数晚钟”。这“修到”两个字之中实在有太多的感慨在里边。而且你看,他还不是“听晚钟”而是“数晚钟”。这个“数”字也很妙,是那每一声每一声的晚钟,其实都是他内心的寂寞和哀感啊。这就是词的要眇幽微了。一首好词中的每一个字,都起着非常微妙的作用。

诗都有一个题目,比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那是在唐代的安史之乱中,杜甫在剑门关外听到官军收复了河南的消息,喜极而作。诗的标题就已经把要说的意思说得很明白了。而词呢?词的妙处在于它常常没有题目,《浣溪沙》是音乐的词牌而不是题目。陈曾寿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好,有一位朋友说:“他写的难道不是一幅西湖美景的图画吗?”那我们现在就来看一看,他是否只是在写一幅美景图画。

《词话》中关于词之特质的五则词话,先看其中的第一则:

中国最古老的《诗经》所提供给我们的三种作诗的方法赋、比、兴。它们是作诗的方法,而不仅仅是作诗的技巧,它们所的,其实是作诗的时候你内心的由来:一个是由外物引起你内心的,一个是你内心先有了然后用一个外物的形象来表现,一个是你就直接用你说话的口吻和语气把你的表现出来。这就是古人所总结出来的诗歌中三种表现兴发的方式。陈曾寿的曾祖陈沆写了《诗比兴笺》。这个“比兴”,就是从《诗经》发展下来的中国传统的诗歌理论,但他更注重的是比的方法,即所谓“言在此而意在彼”。我所说的都是诗,那么词呢?如果说,词也常常在表面上说的是一种东西,却引起读者联想到另外的东西,那也是“比兴”吗?我以为,那与传统的诗论所说的“比兴”是不一样的。这我们还是要看完了陈曾寿的这首词,才能知道它们是怎样的不一样。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是比较容易讲的;而“修到南屏数晚钟”就不那么容易讲了,你要注意它的每一个语言的符号都起着很微妙的作用。比如,他为什么不说他“住到”了南屏山下,而要说“修到”了南屏山下?你要知道,陈曾寿经历了晚清的,经历了国民,经历了东北的伪满,经历了种种的乱离的,而这些还仅仅是外在的,其实最苦的是他的内心:作为一个汉族人,他却甘心做遗民,对已经的清朝有这么深厚的感情,这不是很难被人理解吗?

修到南屏数晚钟。目成朝暮一雷峰。黄深浅画难工。

推荐理由:《词话》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著作,也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它的文辞优美,但因为它的解说方式是中国传统的式的意象,所以一般读者不易读懂。本书为著名词学大师叶嘉莹的主讲内容。作者以深入浅出和典雅细腻的文字,为读者讲述了王国维《词话》中著名的“境界”说、词与诗的美感特质的区别,及历代著名词家词作。

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而且还不仅如此,如果眼前还有那个雷峰塔,还有那黄深浅的背景,还有那夕阳红的颜色,那么你还有一个可以留恋的对象,还可以“目成朝暮”,还可以“一生缱绻”,而实际上,现在连这个夕阳红的雷峰塔也没有了。在陈曾寿写这首词的那一年,雷峰塔倒了。所以他说:“为谁粉碎到?”为什么连这一点点聊以缱绻的对象都不能够保留呢?听说,现在已经重建了新的雷峰塔,不过旧塔的遗迹还留在那里,供大家参观。

雷峰塔是北宋初期建造的,而陈曾寿来到这里是什么时候?已经是初期。从北宋到,千年往事都已经过去了,这雷峰塔就一直矗立在青山绿水的西湖边,阅尽了千古兴亡。所以是“千古苍凉天水碧”。那么这个“天水碧”,看起来不就是说上边是青天下边是绿水吗?可是你一定要知道中国古典诗词的妙用。里边其实藏着一个故事。五代十国里的南唐,南唐的李后主是很有名的,他是一个有才华的诗人,却不是一个好。这个人非常喜欢歌舞宴乐,养了一大批歌儿舞女,这些歌儿舞女需要做漂亮的衣服来穿,有一次,他们就把一匹丝绸染成浅蓝的颜色,晾在外面,到夜间忘记了收进来,第二天早上一看,经夜间的露水浸染过的这匹丝绸,它的颜色比他们以前染过的任何一匹丝绸都漂亮。于是,这种蓝色就被起名叫做“天水碧”。古人认为很多盛衰兴亡的事情都是有预兆的。宋朝的不是姓赵吗?赵姓的郡望就是天水所谓“郡望”就是指一个姓氏中最有名望的家族的所在。而这个“碧”字呢,在古代是个入声字,读音同“逼”字。所以,“天水碧”就预示了南唐将要亡于北宋的这样一个史实。

千古苍凉天水碧,一生缱绻夕阳红。为谁粉碎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