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I和全国卷Ⅲ高考作文 你给央视评论员打几分?
原标题:全国卷I和全国卷Ⅲ高考作文 你给央视评论员打几分?
每年的高考作文题,都能引起全民热议。今天语文考试结束后短短几个小时,@央视新闻以#2017年高考季#为话题的微博阅读讨论量就过亿次。在众多题目当中,你对哪个最感兴趣,哪个又勾起了你的高考记忆呢?
不少网友看了今年的作文题都表示:“要想高考作文写得好,央视新闻少不了。”央视新闻除了为大家提供热点新闻和写作素材外,今天还邀请了几位特别的“考生”央视评论员来写今年的高考作文。
如果要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你会选哪几个关键词?是“一带一路”、“高铁”、“大熊猫”还是“共享单车”?这个题目就出现在今年高考全国卷I的作文中,央视特约评论员杨禹面对这道题目,如何接招?这也是杨禹第四年给央视新闻新媒体写“高考作文”了,迫不及待地要看看了:
帮外国青年读懂中国,不能只给他们讲“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和“高铁”的单独涵义,而要讲讲它们之间可能发生的故事。
帮外国青年读懂中国,不能只讲中国人今天已经轻松办到的事情,还要讲讲中国人正遇到的难题,以及攻坚克难的故事。
在今天的中国,大熊猫分为两类:生活在野外的,和生活在温室里的。保护大熊猫的努力,也分为两类:帮它们维护野外生存环境,和让它们在温室里成为人见人爱的乖宝宝。当然,这两类努力殊途同归,最终都是为了让大熊猫们过得更好。
如果全世界的大熊猫都进了保持恒温和充满美食的温室,那么,这个物种,可能就真的离灭绝不远了。所以,中国人民正在做两个努力,一是在温室里研究大熊猫,二是在大山里研究人与大熊猫的关系,减少人类活动的干扰,促进野外大熊猫自我繁衍、生长。
因此,热爱中国大熊猫的外国青年们,不要只对温室里大熊猫们享受的美食啧啧称奇。那些在崇山峻岭间喝着山风、沐浴着冷雨、致力于重塑大熊猫栖息环境的人们,其实比大熊猫还要可爱。
热爱中国大熊猫的外国青年们,也不要以为大熊猫只登上了明信片、T恤衫、扇面、鼻烟壶和外交殿堂。它们还登上了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会议桌。中央深改组研究过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一起被研究的,还有东北虎豹。
大熊猫已登上了很多地方,但目前看,让它们去跳广场舞,还是有些不慎重。不是大熊猫不会跳舞,是广场上跳舞的人太多,而且还有一拨儿打篮球的小伙子,正费力地跟大叔大妈们讲“篮球场是用来打篮球的,实在不行咱们一人一半”的道理。
一定要告诉外国青年们,在今天的中国,广场舞不仅是一种舞蹈,还是一场考试,每天都在考验着大叔大妈小伙们的规则意识,考验着各地如何补上公共服务设施的短板,比如谁能给那个篮球场安个照明灯?考验着各地基层社会治理的智慧与能力,比如怎么让跳广场舞的人们和被广场舞打扰的人们,最终找到平衡点,和谐一万年。
然而,高铁已承载了无数的中华之美,唯独中华美食,似乎还没有买到高铁票。坐在世界一流的高铁车厢里,仍然吃着统一提供、口味有限、相对二流的快餐盒饭,这是目前中国人民高铁生活里的“阿喀琉斯之踵”。
铁路方面近期已表示要在高铁上引入多样化餐饮服务了。这就对了,这叫做“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能用发展来解决”。
不过,一旦各色中华美食昂首进入高铁,新的难题可能又会出现在一节封闭严密的高铁车厢里,乘客A热好了一碗香气袭人的羊肉烩面,乘客B举起一只热气腾腾的韭菜馅包子,乘客C端出一盘榴莲蛋糕,乘客D是老北京,直接捧起一碗五味浓香的卤煮火烧
亲爱的外国青年们,看出来了吧,要读懂中国,就必须带着“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一哲学基本功来。中国前进之时代难题,不仅在于要把每一个单独的事物发展好,更在于要把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不仅要让每一个人都成长好、生活好,还要让大家共处一个屋檐下时,也能相处好。
放眼地球村,也是这个理儿。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好,但能否做到你我他相处好,求同存异、和而不同,才是全村面对的大考。“一带一路”受到普遍欢迎,就是因为答好了这个题。
40年前,高考制度恢复,开启了梦想的时代。40年来,高考记录了一代又一代人“知识改变命运”的痕迹。如果以“我的高考或我看高考”为题,你最想说些什么?评论员王健,今天就写了这个题目,悄悄告诉你,他当年可是所在自治区高考第三名哦!
在中国,没有什么话题比高考更具争议性和话题性了,赞其者谓其蜜糖,弹其者谓其砒霜。有人说,高考是促进社会阶层流动和体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机制,万千学子通过高考改变了人生命运。与此同时,对于高考的质疑和诟病,几十年来一直相伴相生。高考曾经让许多人不知疲倦地为了理想奋斗,也曾让不少学子在落榜时黯然神伤、扼腕叹息。高考曾经让“黄冈”、“海淀”、“衡水”和“毛坦厂”名扬天下,也让这些名词饱受争议。高考是一段人生奋斗的终点,也有人说,高考是梦想的又一个起点。
四十年前,初为人父的北京考生阎阳生在1977年高考命题作文《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回顾自己三十多年的人生岁月,想起刚刚出生的孩子,写下“不战斗,再年轻也已经衰老;战斗,再年老也会永葆青春”的话语。毫无疑问,他在用自己的人生作答。四十年间,我们每个经历过高考的人,又何尝不是怀揣梦想、搏击人生呢?十几载寒窗苦读,肩负着亲人期盼的目光,走入考场的每一位学子都深知,这一场考试和此前的万千测试决然不同。决定人生方向和命运的,往往是人生旅途中关键性的几个十字路口,高考毫无疑问是其中的一个。
四十年前,许多人把高考的召唤当做人生的一次重大机遇。四十年后,人们的心态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2016年,一位家长在孩子高考后写下这样一段文字:“对我而言,女儿去高考考场,和去逛商场的性质是一样的,也许满载而归,也许两手空空,无论结果如何,生活还得照常进行。”让这位家长如此淡然的,是四十年间社会对于人生和成才的理解。在她看来,人生出彩远不止高考一条路:“整个高中,我对女儿的教育,不是强调要考上一所重点大学,而是侧重于习惯和态度的培养:终身阅读的习惯,终身学习的习惯,良好心态、积极人生态度的确立。上述习惯和心态,比高考分数和上哪所大学对人生更具有决定性的力量。”
过来人都知道,高考的回忆甘苦相织,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更重要的是,无论成功与失败,高考都像一个仪式一样,让我们从中明白人生奋斗之不易,为梦想打拼之艰辛。从这个意义而言,高考从来就没有失败者,所有的考生都必将收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