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遗址公园旅游指南西安西郊地图
原标题:园遗址公园旅游指南西安西郊地图
筚蓝缕——遗址的起步(1949~1976年)
根据园的历史、现状、遗址的价值和作用,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其性质为遗址公园。“遗址”是园遗址公园的主体,遗址是园遗址公园整修利用的前提。园遗址公园的性质和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园遗址,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使中国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历史,是爱国主义教育,是全国重点文物单位,是以遗址为主题的公园。
1976年11月,园管理处成立,1988年1月园遗址公园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单位,1988年 6月29日,园遗址公园正式开始对社会。经过1990年、1993年两次,园遗址公园回收了盛时园规模的全部土地使用权。1996年9月被六部委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1998年11月,园遗址公园被市国防教育委员会命名为“市国防教育”。2000年9月,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复《园遗址公园规划》。2008年11月20日通过国家旅游局4A景区评审。2010年10月12日,荣获“新十六景”之一,成为最新的代表京都魅力的16张名片之一。
关于园遗址公园的性质与功能,《园遗址公园规划》有了明确定位。
如今的园遗址公园,以遗址为主题,已经形成了凝固的历史与充满蓬勃生机的园林气氛相结合的独特的旅游景观。三园区内的山形水系已基本恢复了历史原有风貌,再现了山水相依、烟水迷离的迷人景致;初步形成了以松、竹、柳、荷为主题的植物景观,数十万株树木蔚然成林,季节性花卉如霞似锦;一些重要遗址得到整修,复建的少量园林建筑如绮春园新宫门、鉴碧亭及园欧式迷宫等重现昔日光彩;部分建筑的基址尚可找到,数处假山叠石仍然可见,西洋楼遗址的石雕残迹更是引人注目。整个遗址公园已形成了以西洋楼为代表的宏大遗址群落,给人以深刻的历史启迪。既有洋溢着大自然气息的山林野趣,又富有遗址的特色,也具备公园的功能,实为一处难得的休憩、游览佳处。
1976年11月,园管理处成立。遗址专管机构的成立在粉碎“”之后才出现,这再次说明园的盛衰始终是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联的。最初,园管理处只有28名职工。当时在园遗址内种田、居住的有海淀(乡)二三千个农业人口,并有十多个市属、区属和乡属驻园单位,而园管理处又是业务上属市园林局,党政关系在区建设局,这种管理体制就造成了谁也管,谁也不好管的困难局面,增加了遗址管理工作的难度。不过园遗址毕竟有了专管机构,遗址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遗址、园林建设开始有了明显进展。
以2000年《园遗址公园规划》的出台为契机,园遗址公园的整治成为工作一大重点,各级对园遗址的力度越来越大,并投入了大量资金。先后对园大宫门、九州清晏等28余处景点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勘测,以及含经堂遗址、园宫门遗址的考古发掘和寺的修缮工程。与此同时,园管理处清理同规划和遗址公园内涵、不协调的联营项目,调整了部分观赏设施,解决了大量的历史遗留问题。依据《园遗址公园规划》、《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及《奥运行动规划》的要求,研究制定了整治实施方案,这是落实《园遗址公园规划》的重大举措,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改变了遗址西部景区垃圾成山、污水横流、河道淤塞、荒芜封闭的状况。完成了一系列绿化项目,逐步调整了植被,增加了植物品种的多样性,生态得到明显改善。了园的荷花区,开办了体现园荷花文化的系列琴、棋、书、画节目。2002年5月16日、17日,在达园宾馆举行了“园遗址专项规划(以下简称‘专项规划’)论证会”。参加会议的有市文物局、首规委、海淀区及园管理处的领导以及徐苹芳、汪原平、孙凤岐、杨鸿勋、秦佑国、郭黛姮、晋宏逵、吕舟、王有泉、郁金城、靳枫毅等十几位专家。“专项规划”是园管理处根据国家文物局《关于对园遗址公园规划的批复》文件的,分别委托大学建筑学院就园遗址古建复建部分、市文物研究所就园遗址考古发掘与部分及市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就园山形水系整修部分制定专项规划。2006年4月27日,中央局常委在中央局委员、市委,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市市长王歧山,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蔡赴朝等同志的陪同下,视察了园遗址公园的西洋楼景区、园全景沙盘、含经堂遗址。指出,文物的、发掘、管理和利用,是展示和传承中华文化,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方面,并强调,要把文物的利用与爱国主义教育、旅游开发和城乡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展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发展壮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园遗址公园的性质决定了它具有以下功能:1、具有参观凭吊、教育后人不忘国耻,热爱世界和平、进行国际友好交往的教育功能。2、具有历史文化研究,造园艺术科学考察及借鉴功能。3、具有东文化交流的功能。4、具有游览休憩功能。通过对遗址的整体,对山形水系、园林植被的整体恢复和建筑遗址的清整,使人们能够感受到过去皇家园林的风貌。
步入新世纪——全新发展阶段
岁月,致园遗址几乎被人们遗忘。管理处成立初期地图、报刊、影视、几乎都没有“园”这个字眼。鉴于当时人们不重视甚至有意无意地遗址,主要还是由于不懂得珍惜民族历史文化遗产。为了促进遗址工作,园管理处于1977年4月在侯仁之教授、赵光华先生的推动下,邀集各方面专家首次就“遗址”进行笔谈和参观座谈。管理处着力通过呼吁加强遗址,还专门抽调人员搜集史料、调查遗址现状。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于1979年11月,在西洋楼旧址正式推出“园园史展览”,受到国内外游人的好评。展览从内容确定,到制作复原模型,乃至修建200多平方米的简易展览室,都是由管理处职工独自完成。这样,一代名园的兴建史、惨毁史、昔日状貌和遗址现状等基本轮廓,得以首次形象地展现在人们面前。这对帮助群众了解园、矢志振兴中华起了积极作用,也成为后来遗址整修的先声。
关于园遗址规划,《园遗址公园规划》中明确提出:保持园遗址范围的完整性,保持园遗址的完整性,保持园三园格局的完整性,保持园主要建筑遗址的完整性,保持园历史信息历史的完整性。关于园遗址公园的整修规划,《园遗址公园规划》中重点安排了建筑遗址的清理,山形水系的恢复,园林植被景观的恢复,园桥涵的恢复和整修,围墙、园门的恢复以及 10%古建的恢复等6个方面。
园是清代皇室优游的地方。皇室们可以在河湖泛舟,在福海观赏龙舟竞渡、河灯、乘坐冰床游赏;在文源阁等藏书楼读书、在同乐园等戏台听戏、在山高水长欣赏元宵火戏;在买卖街陶醉于模拟市井街市的风情;在北远山村、多稼如云等地享受农桑、田园、水乡的景致;在西洋楼欣赏各式各样的西式水法;他们还可以在园内拈香、登高揽胜、宴饮咏对。皇室贵族们在园优美秀丽的中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
(二)、皇家园居生活。清帝长年居住在园,他们通常是从正月灯节之前,就由紫禁城移来。届时皇太后、皇后嫔妃、皇子公主等眷属,都一同随往。待入冬之后,又由园迁回大内时,也是“宫眷皆从”。这种每年两度的浩浩荡荡大迁居,当时俗称为“大搬家”。但一年之中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园度过的。如雍正在园度过十几年的帝王生活,除冬日在紫禁城略住几十日之外,主要在园居住。雍正十一年(1733),全年共计355天,胤禛有247天生活在园,占全年的百分之七十。乾隆的活动范围较大,除紫禁城、避暑山庄、南巡、东巡等,他也是长期在园居住。乾隆二十一年(1756),有闰月,全年共384天,乾隆外出巡游、行围、谒陵共109日,其余居大内118日,居园157日。嘉庆之后,在园居住的时间更长,尤其道光帝,每年在园居住的时间一般要接近300天。道光二十四年(1844),共347天。道光帝在园居住达274天,在宫中居住仅73天,园居时间达全年的八成。该年冬至前道光帝奉太后回宫,次年正月初九就回到园。由此也不难看出皇室在园生活居住的时间之长。
园管理处职工主要靠自身力量,大大地改善了遗址东半部的游览条件。并且从园的特点出发,年年利用十冬腊月绿化淡季,地精心清理西洋楼遗址。先后清理并初步整理了方外观、观水法、大水法和远瀛观等5处古建基址。清运渣土3000多立方米,并将500多块几百公斤重的石构件,一寸一寸地挪归原位,大水法前的三个喷泉池,正是这样逐渐显露出旧貌的。观水法的五块石雕巨屏和两件汉白玉方塔,早在五六十年前被弃置于朗润园。1977年10月,园管理处职工用一架绞盘,将其一块一块地拉出百余米长的湖滨曲径,而后吊运回园内并归安于原位。百余年来园的建筑残件一直在被运走和,这是破天荒的第一次将失散遗物运回园内归位,实为园残毁史的重大转折。从此也宣告了西洋楼遗址一带“树乱草杂地不平,游人计少冷清清”的残景的终结。不仅西洋楼遗址一带得到局部清理和整理,而且整个遗址东半部的园林道、园林设施也从无到有,逐年改善,来园凭吊的游客也大幅度增加。
稳步发展——2000年《规划》的诞生(1988~2000年)
解放初期,园遗址仍由颐和园管理部门代管。1951年,市人民任何机关移用园石块。1956年2月,市城市规划管理局批准:市园林局在园内荒地进行绿化,用地18公顷。1959年12月,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划定园的绿化用地设计范围为423.5公顷。1960年3月11日,海淀区人民委员会公布海淀区第一批古建文物名单,园西洋楼石雕及散失在朗润园的五块刻石列于其中。同年5月,市园林局完成征用园内农业用地1069亩。1962年5月,根据大力支援农业的,市副市长万里决定将园已征用的土地和地上苗木移交海淀区管理。6月,市园林局与海淀区签订移交协议,计交地1809亩、树木72万余株。颐和园代管之苇塘等不作移交。移交后,区人委责成区农林局将园绿地交海淀西苑大队管理。1964年10月,海淀区成立专业绿化队,园遗址交区绿化队管理。1973年,海淀区革委会在园遗址召开现场会,明确不许擅自砍伐园内树木、不许挖山取土、不许挖掘砖石和随便建房。
1988年1月,园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单位。6月,遗址公园对外,年接待中外游客超过100万人次,揭开了首都园林建设史上新的一页。
经过多年曲折的工作,园遗址的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为园遗址实行科学、依法管理积累了宝贵经验,为遗址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并逐步进行了前期考古、清运渣土、遗址、理湖、整修驳岸、整理山形水系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多项工作,在文物遗址、生态建设等多方面均取得了丰硕,遗址公园建设总体上初具规模,为全面建成遗址公园打下了的基础。最近几年,盛时园最为核心的九州景区也得到了集中整修,山、水、建筑遗址等面貌有了良好改观,2008年7月29日,九州景区对社会试。九州景区整治工程包括复建如意桥、南大桥和棕亭桥三座古桥;修整景区约40万平方米,包括正大、勤政亲贤、九州清晏、镂月开云、天然图画、碧桐书院、慈云普护、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荡、茹古涵今、仙馆、曲院风荷、洞天深处14组园林景观。目前,园遗址公园内市政管网、网已基本建成;标识系统、无障碍设施、停车场等旅游接待设施进一步完善。硬件能够满足文化旅游项目建设的各项需求。
园坐落在西郊海淀,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07年),由、、绮春三园组成。占地350公顷,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园,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并付之一炬。
1991年7月13日,市人民发布《关于严格控制颐和园、园地区建设工程的》。自8月1日起施行。1991年、1992年,遗址公园整修和建设方面重点修复了别有洞天西山四方亭、绮春园鉴碧亭、亭;全面补砌绮春园东半部河湖自然石驳岸4960延长米,新建凤麟洲九曲桥;全面清整西洋楼遗址西半部,廓清各座建筑基址及喷水池,并归位部分石件。1992年12月,整修园山形水系工程开工,至1994年5月放水竣工。共清挖土方30万立方米,恢复水面28公顷,整理山形42座,整修驳岸9232延长米;清整海岳开襟、思永斋、流香渚、得全阁、玉玲珑馆、鉴园等7处遗址2万平方米;整理十三孔长桥、三孔翠鸟桥桥基,挖掘复位狮子林单孔“虹桥”等3座石拱;并修闸建桥,铺设园和污水管线,全面进行绿化美化,种各类乔灌木5万余株。1993年3月19日,国务委员来园视察,并主持会议研究遗址、整修、利用问题。国务院副秘书长徐志坚和国家文物局局长张德勤、市市长李其炎、副市长何鲁丽等负责人出席会议。经讨论决定:对园遗址要“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当务之急是尽快把遗址内的单位和住户搬迁出去。会后国务院发了专题会议纪要。4月3日,指出:园的问题,首先要把围墙修起来,住户搬出去。搬迁是核心工作,要多渠道多方式筹集资金。12月18日,著名爱国人士、全国代表、金利来有限公司董事局曾宪梓先生为园遗址捐款800万元人民币仪式在钓鱼台举行。1993 年,国家收回了园、园、绮春园全部土地使用权。1994年4月2日,、、、、、清、等中央领导,到园遗址公园海岳开襟北岸参加义务植树日活动。江总植树后说:今天在园植树意义十分重大。中国在近代一百来年间备受列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园为什么叫遗址公园,这就是要让大家看到这颗灿烂的东方文化明珠,当年被外国的历史,给人民以爱国主义教育。现在我们把她绿化起来,进行整建,就是要让全国人民和外国友人看到我们国家的发展变化。1994年4月起,遗址公园全面复建三园围墙,至1995年底园北墙、西墙等共修复4835延长米。1995年~1999年,继续复建三园围墙,园内外墙共修复10700延长米。1996年被国家教委等六部委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1997年3月17日70余位将军来园植树,张震、、等军队和市委、市、张百发等领导参加。1997年~1998年,清挖福海,整修福海周边遗址,共挖土方13.24万立方米,清整遗址3604平方米,新建桥梁1座,桥梁6座,铺装道2183.92米,整修福海驳岸5992.7延长米。1997年建成思永斋西三孔翠鸟桥,思永斋东未名桥,园西侧山上3个四方亭。1998年建成园十三孔长桥。1999年重新铺装公园主干665平方米。1995年~1999年遗址公园整修建设工程总投资1708万元。
各级和社会也对园遗址更加关注和关心。1978年4月,民盟、农工的部分领导和市政协委员等60余人来遗址参观,侯仁之教授作园史介绍。同年9月下旬,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历史所刘祥桢、程敬琪的推动下,土木建筑学会古建筑古园林学组,就园遗址和利用举办了一次较大规模的学术活动。先是在建研院礼堂作学术报告,到会700余人;接着组织参观遗址,国家建委副主任韩光等百余人参加,单士元先生作了园史介绍;尔后还召开了专家座谈会。会后,土木建筑学会撰呈报告——《园遗址应当,不容》,谷牧副总理很快批示:“请养初同志找市有关同志一起,研究提出方案”。12月6日,国家建委副主任宋养初召集国家和市城建、文物、园林、规划等部门负责人开会,研究制定园遗址和利用方案。宋养初还专门参观了遗址,并特意会见美籍华人著名建筑师贝聿铭征询意见。此后先由市园林局接着又由市建委出面,在1979年2月和4月,两次召开园遗址利用方案,5月2日,谷牧副总理视察了园遗址。1979年8月市公布园遗址为市文物单位。1980年是园罹劫120周年。汪之力、单士元等专家学者积极推动,中国建筑学会历史学术委员会,于8月13日~19日,在国家建委礼堂召开了的“园学术”,与会的有国家建委、国家文物局、全国政协文化组、市有关领导及、上海、南京、广州、沈阳、西安、包头、承德、合肥、等地的专家学者90余人。会议决定成立“中国园学会筹委会”,并发起“、整修及利用园遗址书”签名活动。随后园学会筹委会又在和故宫多次举办园学术研讨会、纪念会和历史资料展陈活动。“书”也得到了宋庆龄、、沈雁冰、许德珩、张爱萍等知名人士及专家学者社会1583人的积极支持;与此同时各种报刊、、电视等,相继、播发了大量有关消息、图像和专题片,从而形成了对园遗址极为有利的强大社会,、整修及利用园遗址的社会活动在国内外全面展开。1981年5月,园内由颐和园代管的309亩苇塘移交园管理处管理。1981年8月,市40名常委视察了园遗址,“迅速采取措施,开辟园遗址公园”。10月,市责成海淀区负责遗址公园开辟工作,区随即呈送了专题报告,市长办公会议原则决定“对园遗址必须加以,并根据财力,逐步进行必要的整修”。1983年10月,经市副市长张百发、白介夫批准,园管理处升格为处级事业单位,由海淀区直接领导。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把园遗址规划为遗址公园,这明确了园遗址的发展方向。同年,市召开了园遗址整修专题会议,研究园遗址的整修问题。并决定成立“市园遗址公园筹建委员会”,由副市长白介夫任主任,副市长张百发和市政管委、文物局、海淀区及园学会负责人任副主任(该筹建委员会1986年更名为建设委员会,相继牵头的副市长有陈昊苏、张百发、何鲁丽、汪光焘等)。与此同时,市并拨专款40万元,用以修复园围墙。“以木为本、以水为纲,以遗址为特色”,成为建园的基本指导思想。然而在当时,尽管遗址整修已提上了日程,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园遗址内尚有农耕地2000余亩,园内农民的出问题颇为棘手,这是遗址公园建设所面临的一题,遗址整修实际上只具有象征意义,或者说只是拉开了序幕。随着城市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1984年9月,在海淀区离休老干部原区委张还吾、原副区长杜辉的鼎力推动下,在市特别是海淀区直接领导以及园学会的大力支持下,园管理处与海淀乡园内农民达成联合协议:由国家与农民按照统一规划共同开发建设遗址公园。开发中涉及到的农户劳力,由联合开发公司安置从事种养业和服务业,开发建设中需占用农田时则不发补偿费。这是既不让国家在农民转居、转工上为难,同时能让农民安居乐业,而又于园开发建设极为有利的好办法,从而使遗址与整修事业迈出了有决定意义的一大步。1984年12月1日,福海景区整修开工典礼举行,历时7个月竣工,继而又动工整修绮春园的山形水系,至1986年6月开缆放船。工程以挖湖补山为主,共动土方40万立方米,使110公顷范围的山形水系基本恢复原貌(包括近60公顷水面),后又经过两年完善提高,并修复新宫门和欧式“迷宫”,遗址公园已初具规模。从福海整修工程前后起,园遗址公园的开发建设工作,除了市遗址公园筹建(建设)委员会和市有过多次重大决策之外,海淀区还成立了“园联合开发公司董事会”,区委张福森、区长史定潮均为常务董事,张还吾出任董事长,杜辉是副董事长兼联合开发公司总经理。当时遗址整修的领导工作,实际上是由张还吾和杜辉两位老干部亲自挂帅主持的。从福海整修起,工程资金主要由海淀区筹措。最初的福海景区整修和农业劳动力安置,共筹集了306万元,其中市拨款及市有关部门给专项经费100万,海淀区拨款70万,文物部门给古建基址整修费20万,管理处自筹50万,其余是由社会集资、损助的。
(一)、举足轻重的地位。园由紧相毗连的、、绮春三园组成,是清朝五代历时150余年,集中无数能工巧匠倾心经营的大型皇家宫苑。它始建于清朝康熙四十六年(1707)。最初是康熙给皇四子胤禛(即雍正)的赐园。雍正即位后,在园南部增建正大殿、勤政亲贤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值房。乾隆在位60年,他除了对园继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东侧新建了园,在东南邻并入了绮春园。至乾隆三十五年(1770),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时,又对绮春园进行修缮和扩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道光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山、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山庄与木兰狩猎,却仍不放弃对三园的改建和装饰。
《园遗址公园规划》的出台,可以说是对多种意见进行整合的一种。是园历史演变形成的现实结论,它凝聚了多方专家的智慧,体现了社会最广泛的共识,它所表述的园的性质与功能定位,代表了一代人的认识水平。是一个定位准确、内容全面的完整规划。近年来遗址和公园整修的实践也直接证明这一点。因此,该规划理应继续成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园遗址和遗址公园建设的基本纲领和基本依据。遗址的管理机构和主管部门理应继续贯彻落实《园遗址公园规划》中明确的各项实施任务,在实践中丰富完善《园遗址公园规划》,并应加大《园遗址公园规划》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规划,了解园、关注园,在遗址的和建设方面形成最大的共识,为遗址的与利用出谋划策。
这一时期尤为需要牢记的是,在新中国百废待兴的情况下,的总理曾经三次力保园遗址。特别是在1951年时,他即都市计划委员会主任梁思成:“园要保留,地不要拨用了。帝国主义把它,以后有条件,我们还可以恢复嘛”。1953年周总理又及时了中央党校拟在园选址建房方案,并对主持党校日常工作的副校长杨献珍说:“园这地方,总有一天会整理出来供国人参观的。国耻勿忘,园遗址是侵略者给我们留下的课堂”。正是由于总理的远瞩,以及市长对园遗址和遗物的多次关照:“今后任何机关,不得移用园石块”。因而在首都建设用地日趋紧张的情况下,园遗址总算比较完整地保留下来,并在遗址内进行了大规模的植树绿化,共有10余万株树木存活并蔚然成林,初步改变了园遗址昔日满目蒿莱的荒凉景象。这也正是后来能够开辟园遗址公园的根本基础。但非常遗憾的是园遗址在得到初步的同时,期间又遭到一些人为。
在中央及市的领导下,在社会的热心支持下,海淀区以及园管理处为贯彻落实《园遗址公园规划》,为遗址、建设遗址公园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
探索中前进——遗址公园的开辟(1976~1988年)
管理处成立之初,缺房少钱设备差,条件十分艰苦,几十名职工凭着满腔热情,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他们既要养护园内已有的十多万株林木,又年年新植树在6000株以上。而那时除了每月几十块钱工资之外是没有任何补贴和金的。就这样,他们先后绿化了70余处荒山空场,重点调整了园北半部的绿化,西洋楼大水法—带,还栽了鲜花、灌木、草坪和近千米的绿篱,这就明显地提高了绿化美化效果。
《园遗址公园规划》所确定的园遗址公园的性质与功能,遗址分类和规划功能分区,园遗址规划和遗址公园整修规划,清晰明确,符合遗址和利用的实际需要。
园是清代五位长年居住、生活并处理朝政的地方,即所谓“以恒莅政”,或称之为“凡莅官治事,一如内朝”的一座大型宫苑,前后长达130余年之久(1723年到1860年)。这就是说,清王朝中国268年,全国的中心,实际上是由园与紫禁城共同构成的。它与大内(紫禁城)的不同之点,在于宫苑结合、以苑为主,是封建帝王“避喧听政”、“宁神受福”的理想场所。并形成了独特的帝后园居、官员奏事、禁园管理和护军拱卫制度。清帝每年都有大半时间居住园中,并在此举行朝会,处理政事,设置有内阁、六部、军机处等中央各部院衙门的办事机构,成为封建王朝的中心。
新中国成立后,如何积极抢救、妥善、科学整修和有效利用园遗址这一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充分发挥其重大、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和爱国主义教育功能,一直是各级及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的问题。
令人的是,由于清的逐渐衰落和列强的侵略,正是这凝聚着中国人民和智慧的举世名园,竟然于咸丰十年即1860年10月,遭到英法联军的,并被付之一炬。过后四十年,即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园内建筑,再次遭到官僚、、奸商和军阀的,此后,一代名园园逐渐沦为了一片废墟。
关于遗址分类和功能分区,《园遗址公园规划》中将遗址分为遗迹类、重点复建区类、一般遗址类以及三园外规划绿地类;规划功能分区分别为遗址凭吊活动区、园史文物展览区、休憩游乐区、综合服务区和公园管理区。
盛时园
随着首都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以及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园遗址的与发展问题更加引起的高度重视。1999年5月,市责成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着手《园遗址公园规划》的编制工作。在对园进行历史研究、现状调查分析、综合社会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园遗址公园的性质与功能,编制完成了《园遗址公园规划》方案,该规划是依据《中华人民国文物保》、《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等相关法规制定的,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市领导、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分别于1999年8月25日和2000年3月9日,组织文物、规划、建筑、园林等方面数十位专家以及市文物局、海淀区等有关单位参与进行讨论和审定,国家文物局和市最终于2000年9月29日和2001年12月13日分别正式批复同意。
园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造园艺术、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突出的地位闻名于世,被誉为“万园之园”,界园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乾隆赞誉其“规模之宏敞,邱壑之幽深,风土草木之清佳,高楼邃室之具备,亦可称观止。实天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法国大文豪雨果把园和雅典的帕特农(Parthenon)神庙分别称为东艺术的代表,盛赞园“不但是一个绝无仅有、举世无双的杰作,而且堪称梦幻艺术的崇高典范”。一位曾经看到园景色的英国随军写道:“必须有一位身兼诗人、画家、历史家、美术鉴定家、中国学者和其他别种天才的人物,才能图写园景,形容尽致。”从这些描述中不难想见园曾有的辉煌与秀美。
- 标签:西安西郊地图
- 编辑:白守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