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西安旅游

《乐队的夏天》之后,我们重新认识“乐队”

原标题:《乐队的夏天》之后,我们重新认识“乐队”

  赵朴

  音乐综艺《乐队的夏天》成为近来大众热议的话题。它与过往十余年间循环于观众眼前的其他音乐综艺节目最大的不同,在于以乐队而不是歌手为核心展示对象。其中的31支乐队,覆盖了朋克、金属、放克、民谣、爵士等多种音乐体裁,展现了多样的音乐形态;作品意涵丰富,兼具文化参与意识与思想深度;与已习惯了综艺套路的歌手们相比,乐手们的言谈举止也更真诚可爱。

  乐队这种形式,与过往音乐综艺中以歌手演唱为主的呈现方式相比,具有审美品格上的差异。歌手比赛往往以翻唱他人作品为主,留给音乐人自己的艺术创作空间有限,而《乐队的夏天》中大部分为乐队原创作品,在作词、作曲、编排、表演各方面拥有广阔的自主空间,乐手的美学追求和艺术个性得以表达得更为充分。即使节目中安排了翻唱比赛环节,很多乐队也是借此展示创作能力,不只表现为把原作改编为乐队标志性风格的重新演绎。更有一些乐队有意把原创作品和翻唱歌曲进行巧妙嫁接融合,产生独特“化学反应”,实质上达成了新的原创。

  乐队的这种原创能力,与乐队本身的组织方式息息相关。乐队一般都是由志趣相投的乐手自由组合,通过长期磨合产生音乐思维的共鸣和艺术旨趣的碰撞,这也正是创作灵感的来源和独特风格的保证,正所谓“乐队是长出来的,不是凑出来的”。节目中也出现过个别临时拼凑的“练习生乐队”,但与自然“生长”出来的乐队不可同日而语。同样,我们很难想象歌手比赛中常见的“行活儿乐手”组成的伴奏乐队,在这个舞台上会表现出多少艺术上的原创性。

  乐队的原创性、自然组织性,意味着其作品可能会部分地超越商业市场的制约,在形式上更为艺术化、个性化,在内容上更广泛涉及较为深刻的题材,而不限制于风花雪月的狭义感情表达。这一点,在《乐队的夏天》中九连真人、刺猬等乐队的作品中体现得尤其充分。

  乐队的种种特质,使《乐队的夏天》拥有了与其他“综艺味”浓厚的音乐真人秀节目不同的气质,而它是否真的为乐队带来“夏天”,也成为节目内外都颇受瞩目的话题。节目中关于乐队生存状态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过。新裤子乐队在歌中怒吼“我不要在失败孤独中死去,我不要一直活在地下里”,直观地反映出众多摇滚乐队窘迫的现实处境。在眼睁睁地看着民谣、嘻哈等独立音乐的难兄难弟破土而出后,处境还较艰难的乐队也冀望有翻身的一天,他们在节目中毫不掩饰对于圈粉、成名的企图心。如今,第一季的乐队“Hot 5”已决出,几支顶级流量乐队纷纷接到商业代言,节目捆绑的巡回演唱会票价高企,几倍于以往音乐节演出却依然一票难求。貌似乐队的确是火了。不过,少数乐队的“夏天”,是否能让乐队文化真正起势,依然要打个问号。

  首先,与一些大牌乐队相比,活在更低处的“野生”乐队难以计数,《乐队的夏天》这股热风吹拂到它们的机率能有多少?即使只看节目上露面的31支乐队,头部与长尾之间资源配比的巨大差异,正是马太效应在流量时代的表征。故而不难理解,节目刚刚结束,留在我们视野中的乐队已然不多了。

  其次,在突如其来的金钱和盛名之下,先“富起来”的这部分乐队能守住做音乐的初心吗?他们能调和商业市场侵袭和自身艺术追求之间的矛盾吗?不算太长的流行音乐历史上,已经出现了太多一朝成名便江河日下或分崩离析的先例。当然,没有理由责怪乐队想要改善生活条件的愿望,只是希望在乍富之后,它们的初心仍在,仍然能写出好歌。

  黑豹、唐朝等乐队在25年前曾经代表中国流行音乐的高峰,但愿,《乐队的夏天》之后,乐队重整旗鼓能迎来契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