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即时通人人通区域|山东泰安:“云”的技术与“地”的实践
原标题:家校即时通人人通区域|山东泰安:“云”的技术与“地”的实践
云教育让教学更精彩。本着“应用驱动、融合创新”原则,泰安教育人积极创学模式,探索了基于教育云平台的个性化学习与传统教育优势互补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利用全省“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及“基于云平台同步大教研”项目着力推进,带来了课堂教学的全新变革。宁阳第二实验中学“S—R—G”智慧课堂、肥城市3D打印仿真教学、泰山区东岳中学“四模块”(微课程助学——小组合作对学——课堂师生共学——当堂达标评学)教学等多元化教学风生水起,卓有成效。“混合式教学”让个性化学习、一对一教育,因材施教成为活生生的现实。泰安师范附属学校的“在线课堂”,使学科教学化,引导家长、学生全程参与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后反馈的教学全过程,人人是老师,人人是学生,问题难点大家解决,好的方法大家分享,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泰安市实验学校的“思维碰撞”课堂荣获国家教学二等,2014年,国家教育部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中心召开现场会向全国推广,这一还荣获2015年全国教育创新优秀案例。
学生体验3D打印技术
云教育让学习更精妙。基于市智慧教育云平台,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电子白板、包、移动终端成为常用的学习工具,学生在学习内容、时空和方式的选择上更为与自主,个性化学习和泛在学习成为常态。同时,泰安教育人整合数字探究实验室、数字科技馆、数字星球教室、机器人教室,开发比特课程,学生实行网上选课,实施走班教学。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加工、利用能力得到培养,综合素质进一步完善。在2015年第32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中,仅泰安一中就获得两金一银的好成绩,三名学生进入国家,将参加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国家队选拔。
适应“互联网+”大战略的要求,市教育部门于2015年10月,启动实施了“基于云平台同步大教研”项目,基本流程是:教师资源上传—校级资源评审—区级资源评审—市级资源评审—资源推送—进行课例研究—借鉴创新应用—打造智慧课堂。目前,形成了以市县教研员为“首席信息官”,以研究、研发、研讨及应用为一体的“三研一用”为流程,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以生成“基于学时的课程资源包”为呈现形式,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打造区域信息化应用样板和示范区,为推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提供有力支撑。该项目实施一个多月的时间,参与学生50多万人,参与教师1.2万多人,生成基于学时的资源包24260个,为全市教师每节课的教学设计提供了6种以上的“同课异构”资源,成为教育信息化中一支备受关注的重要力量,探索了一条“教研员引领、教师全员参与、资源共建共享”的本土化资源内生之,破解了当下推进信息化过程中的“资源困境、本土不服”的难题。
泰安智慧教育云生态系统,构建了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数字课件、公共服务平台和先进的云端设备组成的校园,实现了个性化智慧教育服务。如今,“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三项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教育资源和教育管理两大平台的应用渐具雏形,市县两级数据中心建设完成,建成录播教室218间,优课9000余节,省级优课4396节,制作微课程13228节;全市购置包4600余台,在100个班级开展微课、翻转课堂实验;全部学校均接入市教育专网,实现校校通;全市班班通达到100%;有506844名学生,41400名教师在云平台上注册,到2015年12月31日,表文章21.3万多篇,上传资源3.6万多件,为区域教育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优质教育资源。
共建共享:“云”起风生春水皱
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指出:推进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是手段,发展教育是目的,关键是融合创新,促进传统教育与信息教育的优势互补。在具体实践中,泰安市本着“应用驱动、深度融合、变革创新、全面提升”的原则,扎实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及创新创业的深度融合,较好地发挥了信息技术助教、助学、助管、助评及助均衡功能,催生了全市各类教育的全新变革。
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教育信息化网
2015年12月17日,在泰安市“智慧教育数字化校园”应用工作现场推进会上,笔者遇见了肥城市孙伯镇中心小学南栾分校的武心华老师正在微视频,熟练的操作让我感触良深。当问起这位50多岁的农村老师何以如此“时尚”时,他说:“信息化是大势所趋,我虽然是农村教师,但不能在信息化时代落伍。”简单而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泰山脚下众多教师的一致。
泰安云平台覆盖全市教育系统,提供学生、家长、教师全面的教育信息化服务。泰安云平台建设的目标,就是利用云计算对传统的教育信息系统、网络进行整合和优化,聚合丰富的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大数据,以支持教育教学的智能决策、实施、评价全过程,为创建优质公平教育提供信息化平台支撑。在基础方面,云平台基于先进的虚拟化技术建立市、县两级“教育云中心”,为泰安教育提供统一的应用运行平台。各区县分别设置云中心机房,用于放置本项目城域网传输设备和云中心硬件设备。泰安云平台涵盖数字化校园、基础教研、教师培训、资源中心、职业教育、OA办公、包教学、学前教育等泰安教育的方方面面,完成了全市教育云平台数据中心整体架构、软件应用平台的设计和建设,构建了国内首家以地级市为单位的、职教、学前教育的应用、管慧教育生态系统。
信息技术的应用障碍并不来源于技术操作本身,更与年龄、学校、地域没有直接利害关系,而是反映在对信息时代发展的认知判断及认识深度的把握,教育不应成为移动互联高度社会化下的落寞之隅。试想,在信息漫卷的狂潮中,我们既应有坐看“云”起的悠悠心态,更要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气魄和智慧,并且在基于校园的“地”的实践中彰显实效。近年来,泰安市大力实施“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战略,以建设“智慧教育数字化校园”为突破,全力打造市、区县、学校架构的教育云平台,为各级各类学校提供了无处不在的泛在学习时空,成功走出了一条适应泰安教育实际、有效提高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新子。
立足“十三五”教育规划的实施,泰安教育将创新、协调、绿色、、共享的发展,把创新摆在智慧教育发展的核心,把的体制机制和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智慧教育支撑的关键,运用信息技术推进学习模式、学校形态、教育管理的创新;把泰安教育云平台建成市、县、校教育管理资源共享平台与泛在学习共同体,促进区域共建共享,实现优质教育资源面向全市集约供给,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共享共治属性,促进数字资源、数据模式广泛共享。泰安教育将继续紧紧抓住数字化发展机遇,树立互联网思维,创新驱动、跨界协同,从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向多方参与的治理转变,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推动教育转型发展。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国家和省、市实施的一系列重大工程和政策措施推动下,泰安市深入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和网络应用,全面实施“校校通”“班班通”工程,教育信息化建设已初具规模,城市中小学及乡镇中心小学已基本建成校园网,初步形成了面向全市的教育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全市98%以上的班级已实现“班班通”,教师机基本实现专任教师人手一机,学生机基本满足按最大班额人手一机。但是,从市域层面看,推进教育信息化缺乏统筹规划和总体设计,缺乏高层次的数字化服务平台;各学校建设,重复投资,设备利用率低,资源难以共享,形成“信息孤岛”;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程度低,县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差距较大,一些先进的和设想难以落地或大规模推广;优质教育资源难以实现共建共享,影响了偏远地区学校或薄弱学校提升,制约了市域内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这是宁阳第二实验中学初二郭广龙老师的地理课,课题是《南极地区及北极地区》。课前,学生利用平板看微课程进行自学,解决基础知识。课上,教师组织学生在进行交流的基础上,围绕“如何在两极辨别方向”“两极地区气候特征的成因”等问题进行探究学习,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和指导,最后,进行了当堂达标和学以致用的拓展训练。尤其是利用平板电脑将学生的达标训练卷上传进行案例剖析,凸显了平板教学的优势。整堂课,始终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微课图像清晰,精要,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渐成自然,师生互动,兴趣盎然,气氛极为活跃,学生个个展现出成功的喜悦。这样的课堂,还会低效吗?
来源中国教育报
肥城市仪阳镇中心小学根据学生特点及认知现状,依托市智慧教育云平台,对课标进行了适当分解,对课程内容进行了适当整合,构建了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共生课程体系,生成了以动手制作为主的劳动技术课程,以问题探究为主的科学研究课程,以艺体活动为主的课程,以TED晨会、校园吉尼斯为主的特色课程,以健康和安全教育为主的生命教育课程。丰富多彩的云资源课程让学生的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点击上方蓝字「中国教育信息化」一键关注
“风吹大海浪千朵,雁点晴空字一行。”泰安市智慧云教育在上。我们相信,随着“互联网+”大战略的启动实施,勇于开拓的泰安教育人在教育信息化上会越走越远……
跨界协同:乘风破浪挂“云”帆
云教育让教育公平更落地。市教育部门把农村学校作为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中之重,以“基于云平台同步大教研”项目、“同步互动课堂”、“梦想教室”、“专递课堂”等形式,不断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快速向农村和边远地区扩散,努力提升广大农村学校的信息化水平,缩小地区、城乡、校际之间的差距,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肥城市教育部门和东平县教育部门依托市智慧教育云平台,研发了“同步课堂互动平台”,实现了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了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地处偏远山区、只有7位教师和42个学生的岱岳区道朗镇鲁能教学点,借助云平台应用,突破了农村学校的办学困局,让山区孩子与城市孩子一样享受到优质教育的阳光雨露。宁阳县伏山镇中心小学,依托1间网络同步课堂主讲教室,为本乡镇另外3所小学提供教学服务,实现了4所学校师生同步交流、双向互动,有效解决了村级小学师资力量薄弱难题,促进了镇域教育的均衡发展。历经三年多的不断探索和扎实实践,泰安教育信息化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可喜局面,全市智慧教育云平台建设与应用现场会、专题研讨会多次成功召开,《新华网》《齐鲁晚报》等专题进行了报道,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反响。
作者|许兴亮 景婧
基于智慧教育云平台,泰安市学生成长服务中心打造了“一库”(学生发展信息数据库)、“一平台”(泰安市学生成长服务平台)和多终端的学生综合服务,利用大数据分析对学生成长服务项目进行精准推送,实现对学生的全流程、一站式管理服务。建立志愿服务在线管理系统,通过手机APP等搭建起志愿者荣誉激励、志愿者组织管理、志愿者增值服务、志愿者交流沟通的有效载体;建立起以国际教育资源共享为纽带的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系统,引进国际先进的教育和资源,服务于全市教育发展和教育国际化进程,其中泰山中学承办的国际校长连线板块,定期邀约国外校长在线上开展,深受市民欢迎,助力泰安教育国际化进入快车道。
利用网络同步课堂城乡学校同上一节课
泰安市智慧教育云平台(以下简称“泰安云平台”)是综合性、个性化的智慧教育平台,它基于教育信息化运用,利用虚拟化云计算、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教育云平台,解决资源共享、数字化互动教学、数字化校园等应用问题,真正实现了班班通、人人通和教育发展地区不平衡问题的突破。云平台的建设和启用,标志着全市教育信息化战略进入了实战阶段。
融合创新:“云”霄曼舞浴新生
您喜欢这篇文章就请分享给朋友们吧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2012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明确了“三通两平台”模式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要求。《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要求2015年底前基本完成“三通两平台”建设,提出“建立引导、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合作机制”。这既给泰安教育人指明了方向,也坚定了他们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信心和决心。经过周密调研、科学规划、严格论证,结合全市教育实际,他们制定出台了《泰安市教育信息化推进计划》,确立了全市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基本方略:转变教育信息化“碎片化、零散化”的实施方式,本着“市建县用、市建校用”的原则,与企业合作,由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技术服务和网络安全保障,先后投入5000多万元,建设“智慧教育数字化校园”,用互联网思维推进实现跨界协同、模式创新,全力打造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泰安智慧教育云平台,推进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为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就这样,一场教育信息化攻坚战在巍巍泰山脚下吹响了集结号。
“云平台还可以利用云计算对传统的教育信息系统进行整合、优化,形成教育大数据,支持教育决策、评价全过程。”泰山学院附属中学校长秦洁新如是说。走进学院附中,引人注目的是学校依托市教育云平台,建立了学生网络绿色评价平台,每个学生都拥有个人主页,创设学生、教师、家长无缝连接空间,从德、学、体、美、劳等五个维度实施“快乐成长积点卡”评价,全面呈现学生的发展状况和成长历程,真实记录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轨迹。云评价的实施,将学校引入素质教育的快车道。
云教育让管理更科学。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了学校的管理方式。依托市教育云平台,各试点学校积极推进以办公自动化为标志的“助力学校管理”工程、教学设施、校舍实现了网上申报;会议通知、公文实现了无纸化;教务管理、学生德育管理实现了网络化;家校联系、教师与家长沟通实现了教师个人空间、学生个人空间、微博、微信、QQ聊天、邮件等多种形式;课堂教学、师生安全实现了全方位;教学研究、课题探讨实现了远程化运行。新泰市云录播系统实现了网上巡课、网上评课、同步课堂和网上研讨的即时化和常态化,极大提升了管理效能。正在建设的基于泰安教育云平台的学前教育管理平台,将实现专家在线、保教工作、卫生保健、儿童身心发展、后勤工作、综合治理、幼儿园数据搜索系统、对外信息发布等功能,家长可随时登录查看幼儿在园情况。
泰山学院附属中学教师陶安泰依托市教育云平台建立了“泰安泰教学”微信号,探索实施微学。微信普及到每位家长,学生利用家长的手机端自主获取所需学习资源,进行微信学习。微信资源丰富,学习自主即时,交流研讨便利,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内驱力,更利于教师因材施教、实施一对一个别教学,还有利于家校共育、形成育人合力。
- 标签:家校即时通人人通
- 编辑:白守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