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张学良送蒋离陕杨虎城几乎与其2016年8月11日
原标题:西安事变张学良送蒋离陕杨虎城几乎与其2016年8月11日
长期从事历史研究的陕西社科院学者雷云峰说,受宋美龄重托,端纳此次前来带着两封信,一封是给张学良的,希望张能就如何顾全与蒋个人的公私两方面关系、如何顾全国家大局予以考虑。另一封给蒋介石的信说:
“……东北军官兵是亡省亡家的人,他们要求抗日是自然的事情……应该很好地安慰。”
12月17日,在何应钦通电就职“讨逆总司令”之时,军机对陕西三原、渭南和赤水车站等地的大肆轰炸已进入第二天,数百居民死伤。二十余万军队已进驻潼关至华阴一带,战事一触即发。
蒋介石被后的第二天,杨虎城连夜召集部下研究如何处理蒋介石。一时间,杀蒋之声弥漫会场,也有部分将领主张谨慎行事。与此同时,亲日派何应钦亲率数十万大军逼近陕西潼关,要“血洗长安”,营救蒋介石。
“捉活蒋介石,还得放活蒋介石,杀是不能杀的,放是一定要放的,只要我们提出的救国主张蒋能接受并保现,中央军能退出潼关,我们便放他。”
二十余万军队已进驻潼关至华阴一带,战事一触即发。
“为什么没有话说?我们一定要同他好好地谈。他要答应我们抗日,我们还要他做呢。”张学良劝道。
张、杨的突然行动让南京朝野震动。两天后,西安上空出现一架飞机,盘旋几圈后向西郊机场投下一个信筒,要求交给张学良。张学良打开一看,是籍英国人、自己曾经的顾问端纳来的信,希望面见蒋介石。此时的端纳是蒋的顾问,颇得宋美龄赏识。合上信,张学良命令卫兵马上点起烟火发出信号,让飞机降落西安。
危头的复杂局势已远远超出杨虎城的预料,但他始终“西安事变”的初衷:结束内战,逼蒋抗日。
《西北文化报》关于西安事变的报道
12月16日晚,南京召开中央常务委员会临时会议及中央会议,决定革去张学良兼任各职,“交军事委员会严办,所部军队归军事委员会直接指挥”。
当天晚上,张学良陪同端纳去见蒋介石。被扣几天后,蒋介石已经慢慢了解了张、杨的真意,估计他的生命不致有,看了宋美龄的来信,脸上渐渐有了笑容。
上世纪60年代,杨虎城的机要秘书米暂沉回忆,12月17日,一行代表中央,在十七军的下乘张学良座机抵达西安。次日下午,前往“止园”会见杨虎城。此次谈话确立了中张、杨“三位一体”逼蒋抗日的方针。紧接着,宋子文、宋美龄、端纳、戴笠等人在12月22日飞抵西安,开始与“三位一体”进行释蒋谈判。
兵谏突起宋美龄托人带信
1936年12月12日,蒋介石被扣,张、杨“兵谏”,国内外一片。当天,张学良、杨虎城领衔向全国发出通电,提出抗日救国八项主张。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复杂局面,张、杨二人在军事、和对外宣传方面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除电告各地方实力派和外,中央、南京均收到了张、杨的电报。
蒋介石到达西安时张、杨前往迎接。左起:蒋介石、杨虎城、邵力子、张学良
可12月16日下午,当端纳再次从洛阳返回西安时,南京已下达了对张、杨的“令”。
原标题:西安事变张学良送蒋离陕杨虎城几乎与其
大兵压境多方展开谈判
此时,针对蒋介石被扣,南京内部争吵不断,意见相左。以何应钦为首的亲日派主张用武力平息事变。黄埔系和中央军的部分人竟纷纷大声齐喊,要求带兵“血洗长安”。但这一主张立即遭到四大家族的反对,面对亲日派的咄咄逼人,孔祥熙大呼,“不要急,蒋介石生命要紧,急狠了,蒋介石就没有命了!”
现在的新城大楼已成为陕西省省的一部分。西安事变当晚,这里是军事行动总指挥部所在。八角挑檐、黄壁赤柱,虽没了历史的余音,却成了风云的。蒋介石被扣后,即被送往这里。“我们现在就去见他吧。”蒋介石被当天,张学良就力邀杨虎城去见蒋。听罢,杨虎城退后一步,摆摆手,“我不去,我见了他没话说。”
随后的几天,张学良、杨虎城也多次会面商讨该如何处理蒋介石。两人还曾发生激烈争吵,近乎。那么此时,处于事变中心的杨虎城究竟主张杀蒋还是放蒋?
“你的脾气不好,你心中的话总不肯很好地对部下说明,你也不能虚心地倾听部下的意见,这种情况,我很担心……东北军官兵是亡省亡家的人,他们要求抗日是自然的事情,你应该把你心里的话告诉他们,对他们的抗日情绪,应该很好地安慰。你不这样做,所以激出这次的事情。”
11月22日上午,在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古荥村,曾在杨虎城十七军担任勤务班班长的92岁老人屏回忆了“西安事变”当天见到蒋介石的情景。蒋介石光着头赤着脚,只披一件长袍,神情沮丧,身后紧紧跟随着几名卫兵。后来他才知道,蒋已被。
如何放蒋张、杨几乎
- 标签:西安事变的意义
- 编辑:白守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