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碑林博物馆:历史文化宝库 书法艺术—西安历史博物馆在哪
原标题:西安碑林博物馆:历史文化宝库 书法艺术—西安历史博物馆在哪
西安碑林的源头可追溯至唐代立于长安城务本坊国子监内的《石台孝经》《开成石经》。唐天祐元年(904),唐昭迁都洛阳,长安驻守韩建缩建长安城,将原存务本坊国子监内的一部分石经迁至唐尚书省附近的文宣王庙(今西安社会一带)。后梁三年至乾化四年(909-914),长安驻守刘鄩接受幕吏尹玉羽将其余石经迁至唐尚书省之西隅(今西安社会一带)。
从年轮上说,她无愧为历史古老、积淀深厚的博物馆之一;从性质上说,她俨然是宇内首屈一指的碑刻与石刻艺术类专题博物馆;从体量上说,她以4000余方碑版和近千件石刻艺术品的宏富收藏,早已成为翘楚;从品类上说,她的藏品上自秦汉、下迄,略无间断,且碑版、墓志、造像、经幢,以及各类石刻艺术品一应俱全,堪称宝库;从文化价值上说,她是与张扬五千年历史文明一脉相承与文字书法渊源递嬗的不朽载体;从社会意义上说,她更是代表祖国先进文化和彰显中华民族品质的乐园。
3、承担文化传承的
始建于北宋元祐二年(1087)的西安碑林在全国数量众多的碑林之中当之无愧地处于群伦的地位,被誉为“历史文化的宝库,书法艺术的”,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和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之一。
1、迁徙集藏的沧桑历程
游客在地上摹写书法
2、一轴两翼的展陈格局
传统博物馆通常只是建树文物本身的信息,但是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巨大的呈链条状的文化信息,如何将这些文化信息用最佳形式,碑林做了多方面尝试,大到整个博物馆设计体现的文化思,小到每一方碑刻背后的人文故事,细到对碑文字句所蕴含的文化研究。2010年落成的新石刻馆获得“鲁班”,这是中国建筑行业的最高项,其与碑林原来建筑既完美融合,又体现现代人的人文,同时兼具实用功能,这可以说是碑林人对碑林文化理解基础上的成就。
石刻艺术馆
同时,碑林通过三年的努力建成了全国首家文物类图书中心——陕西文物图书中心,经过70余年的积累,古籍图书、普通图书、过报过刊等存量丰厚,总存书量达15余万册。在陕西省文博系统的线装图书存藏中,目前西安碑林居领先地位。
建于1963年的“西安石刻艺术室”以陕西的汉唐陵墓石刻为特色,其中的精品又多集藏于此。这些艺术精品不仅在我国雕刻史上具有突出地位,而且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珍贵财富,备受珍视。
石台孝经
西安碑林博物馆是以西安碑林和西安文庙古建群为基础建立的专题性博物馆,具有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单位、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旅游景区等多项殊荣。历经920多年沧桑岁月,有赖于诸多仁人志士的精心和营造集藏,西安碑林发展成为今天这样一座独具特色而令心仪的东方文化圣殿。
石刻艺术馆建成于2010年,《长安佛韵——古代佛教造像艺术展》共展出能代表长安地区佛教石刻造像艺术最高水平的151件精品佛教石刻造像文物,文物数量多,等级高,品类全,体量大。从不同角度展现出长安地区佛教造像的典型样式,代表了长安地区佛教石刻造像艺术的最高水平。
孔庙,又称文庙,是为纪念、祭祀孔子所修建的式建筑。西安文庙迁建于北宋,其地位规模虽比不上山东曲阜孔庙,但历经近千年风雨仍能完整保存的格局和留存较好的古建群还是显示着其巍巍雄姿,成为陕西屈指可数的几处明清建筑群之一。
碑林通过深入挖掘蕴涵廉政文化内容的馆藏,探索廉政文化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打造了全省廉政教育,并于2014年正式对外。以传统文化为核心,通过廉政文化教育,忠、孝、仁、义、礼、智、信、廉等古代优秀廉政文化思想。在这里,广大干部可以亲身体验一条蕴含丰富传统文化思想的廉政教育线,在西安碑林廉政文化大讲堂聆听一场由专家学者讲授的精彩,可以举办“廉政戒尺”的颁发仪式,还可以抄写廉政格言警句体验中国书法,在书法体验中寓教于乐。(韩建安 车晓铃)
西安碑林博物馆
北宋景祐二年(1035)范雍在唐尚书省西隅附近建立京兆府学;元丰三年(1080),吕大防将文庙和府学的一部分迁至西安碑林现址;元祐二年(1087)陕西转运副使吕大忠因看到保存在唐尚书省之西隅的石经“地杂民居,其处洼下”,遂将石经及其他唐宋碑刻徙至“府学之北墉”;崇宁二年(1103),虞策知永兴军时将府学彻底迁至“府城之东南隅”即西安碑林现址,并进行了修建和。至此,府学、文庙与碑林同在一地,即今西安碑林博物馆所在地。经金、元、明、清及历代修葺形成今天的格局。
汉至宋各体书法的珍贵碑石,隶书有东汉《曹全碑》《熹平石经》,魏碑有北魏《司马芳残碑》《晖福寺碑》以及介于隶楷之间的前秦《广武将军碑》《邓太尉祠碑》。楷书有隋《孟显达碑》、虞世南《孔子庙堂碑》、颜真卿《臧怀恪碑》《郭家庙碑》《颜勤礼碑》。草书有张旭《断千字文》、怀素《千字文》等。宋至清代书法名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赵孟頫、祝允明等人书迹也有展示。另外,历代石刻线画、修庙、赡学、筑城等内容的记事碑,是研究地方史和当时经济、文化状况的重要史料。于右任所捐《鸳鸯七志斋》志石和隋唐墓志珍品也蔚为大观。
随着馆藏文物日益增多,碑林在创新文物管理思中寻找博物馆发展出,启动馆藏文物柜架项目,地面有孔庙文物库、版本书画库、拓片资料库,地下有半精品墓志库、石刻造像库、画像石库、密集式墓志文物库、砖墓志库,总面积1600余平方米、柜架体积1066立方米、展出858件精品墓志,实现了文物从传统人力搬运到机械搬运转变,多层式设备有效地利用文物库房空间,延长石刻文物的保存时间。
碑林陈列着碑林中最早、最重要的藏品——唐《开成石经》,石经刊刻了12部经典,堪称现存最厚最重的一部石质图书,是研究唐代儒学典籍的实物资料;这里也是唐代书法名家代表作品的荟萃之地,欧阳询《皇甫诞碑》、褚遂良《同州三藏圣教碑》、欧阳通《道因碑》、颜真卿《多宝塔碑》《争座位稿》《颜家庙碑》、柳公权《玄秘塔碑》、李阳冰《三坟记碑》以及唐刻僧怀仁集王羲之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等皆汇聚于此。此外,《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和《不空碑》是研究古代文化交流的珍贵史料。
经过几代碑林人的不懈努力,今日的西安碑林博物馆已形成了以文庙古建群和碑林为中心,东有佛教类石刻艺术馆,西有陵墓类石刻艺术室“一轴两翼”的展陈艺术新格局。共11个展室,6个碑廊,8个碑亭,总占地面积3.19万平方米。
展厅
除了对静态文物的,碑林博物馆在动态研究方面也做了很多有益尝试,研究不仅仅局限于藏品,涉及面广。此外,馆里每一年都要求各部门提出科研选题和方案,经过评选后,对有价值的课题进行相关资金和人力投入,有力推动了博物馆科研业务建设。
同时,为了将馆藏文物所蕴涵的文化内涵以最多形式、最佳表达让更多人了解,碑林历时三年开发中华文化原典《开成石经》大型典藏图书,它的出版带动了相关领域研究,有力推动了文化领域的交流,也是碑林主动融入文化脉络的有利实践。此外,“面碑”流动展览,是碑林近年推出的一种书法艺术活动,通过在全国各地甚至走出国门进行书法作品巡展,古老的碑林博物馆寻找到了现代的解读。
员给学生
近年来,碑林突破,让博物馆的展示由被动变为主动,从参观者走进来到展品走出去,开展“三贴近五走进”活动,让博物馆走进校园、走进课堂。碑林宣讲小分队走进大中小学校,让师生不出校门就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领略到书法艺术的魅力。
1938年成立碑林管理委员会,1944年在西安碑林的基础上成立陕西省历史博物馆。1950年改馆名为西北历史文物陈列馆,1952年又改为西北历史博物馆,1955年更名为陕西省博物馆,1961年,国务院公布“西安碑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单位,1993年1月正式更名为“西安碑林博物馆”。
- 标签:西安历史博物馆在哪
- 编辑:白守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