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历史博物馆电话【走进博物馆 传承中华文明】陕西历史博物馆
原标题:陕西历史博物馆电话【走进博物馆 传承中华文明】陕西历史博物馆
《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主要展示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1970年10月5日,在西安城南何家村,唐长安城兴化坊所在地,施工者发现了埋在地下的两个陶瓮。当闻讯赶来的考古学家小心翼翼地打开陶瓮时,诞生了一个惊世发现:一千余件深埋地下上千年,工艺精湛,器型独特,大气典雅,富丽堂皇的金、银、玉、水晶、玛瑙、琉璃器皿呈现眼前。这些器皿,既显大唐风范,又具外域风格。令人目不暇接、惊叹无限。随后,有考古学家称之为“何家村遗宝”,与著名的考古发现“阿姆河遗宝”相对应。中国权威考古机构将其列为20世纪中国重大考古发现。唐人留下了美妙与震撼,也留下了谜团与悬念:这批宝物何时、何人所埋?因何而埋?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何家村遗宝发现以来,仅有小部分或陈列于本馆展厅,或应邀至海外巡展。绝大部分深藏库中。此次集中陈列,与观者共享唐人的丰厚馈赠。愿观者赏其美、品其韵、思其华、解其迷,并从中和领略大唐文化的精美绝伦与中华文明的精深。
同时,馆内常设专题展览《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唐代壁画珍品展》。
《唐代壁画珍品展》是陕西历史博物馆专题馆唐墓壁画珍品馆的主题陈列。《唐代壁画珍品展》,展出馆藏1500余平方米600多幅壁画中的97幅精品。壁画多出土于唐太子、公主墓,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以高度写实的技法,真实地再现了唐代上层社会的礼仪、风俗、服饰、建筑艺术等,堪称一幅瑰丽多彩的盛世生活长卷。
唐神龙二年(公元706年)绘制。1960年陕西省乾县唐永泰公主墓出土。此画绘制于墓中前室东壁南侧。画面绘九位风姿绰约的宫女,真实地再现了唐代宫廷生活的一个侧面。构图疏密得当,错落有致,人物造型优美,线条洒脱,色彩浓淡相宜,是唐代仕女壁画的代表作。
陕博拥有各类藏品37万件。所属时代涵盖中国古代史的全过程,种类囊括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文类、质地齐全,高等级文物数量大。其中青铜器、金银器、陶俑和唐墓壁画四类文物更是兼具数量大、品质精、孤品多、观赏性强等诸多特点。如何以如此优越的藏品体系为依托,构建陕博科学、合理的陈列体系?
此外,陕西历史博物馆每年还推出6-7个大型临时展览,如《骁腾万里——中国古代马文化展》,汇集历代有关马的文物精品150余件,其中该馆的秦鞍马、唐三彩鞍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的唐彩绘泥鞍马、青海省湟中县博物馆的北朝胡僧骑马俑、甘泉县博物馆的商代青铜马、富平县文庙博物馆的唐代马术俑等,均是首次在馆内展出,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中国古代马文化的方方面面。
唐代。通高58厘米,长41厘米。1959年西安市西郊中堡村唐墓出土。这组乐舞俑是典型的盛唐时期的作品,舞乐者均穿着汉族衣冠,使用的却大都是从西域传入的乐器,表现的是流行于开元、天宝时期的“胡部新声”即胡汉文化融合后的新舞乐。这组俑以狭小的驼背作舞台,却承载阵容庞大的乐队来表现当时流行的新舞乐,大胆运用了艺术夸张,充满想象与浪漫。制作工艺精湛,形态逼真传神,使人仿佛耳闻悠扬的乐曲。釉色鲜明亮丽,协调自然。堪称唐三彩中的极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对我们研究盛唐时期的音乐、歌舞以及中外文化交流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今年是陕西历史博物馆新馆建成23周年,博物馆成立70周年。1944年4月,当时的陕西省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做出成立博物馆的决定,并于6月启用陕西历史上第一个博物馆公章,馆址设在建于宋元祐二年(1087年)的西安碑林。1949年7月,西安市军事委员会接收陕西历史博物馆。1950年5月,改馆名为西北历史文物陈列馆。1952年11月,改馆名为西北历史博物馆。1955年6月,改馆名为陕西省博物馆。这几个名称的博物馆总共在西安碑林的旧址上存续了40余年。1987年,新馆启动筹建,并于1991年6月20日正式。新馆落成后,原陕西省博物馆的藏品除碑刻、石雕、书法作品、部分印章和版本外,全部移交陕西历史博物馆,碑林旧址则成为西安碑林博物馆所在地。在陕西文博界,习惯上将这次变化称为“分馆”,而将分馆后的陕西历史博物馆称为“新馆”,将碑林博物馆称为“老馆”。
第三类是临时性的文物展,分为两类:输出和引进。以往,我馆文物出展以外展为主,每年都有几批文物参展赴国外展出,也曾举办过出国展。接展以国内为主,如、云南、广西等地的文物都曾在我馆展出。也展出过外国文物。如《长安与罗马》,就有半数文物来自意大利。近两年,国内博物馆之间展览交流比较频繁,多有兄弟馆与我馆商谈借展事宜,联合办展也在展览计划之中。
陕西历史博物馆位于西安大雁塔西北侧,建筑颇有唐朝风韵。吸取了唐代建筑的雄浑,借鉴了中国传统“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四隅崇楼”的结构特点,陕西历史博物馆典雅凝重,古朴大方,既体现了民族传统,又极具地方特色。
古都明珠 华夏宝库
基本陈列还采用了电脑查询、影像播放、语音导览、动漫故事、电子图版、沙盘模型等技术手段,受到观众普遍欢迎。前不久,我陪客人参观时,看到数十位观众席地而坐,静静地观看介绍唐代长安的影片。这个场面很令人。以前,我多次在发达国家的博物馆看到过这种情景,曾希冀我们的博物馆也能提供这样的观赏条件,也曾幻想我们的观众也能在博物馆如此投入。如今,这样的景象终于出现了。
五代时期。1968年陕西彬县出土。胎质坚细,呈灰白色。釉色淡青而略泛灰,光泽莹润。壶身呈圆球形,虚设的壶盖与壶浑然一体,提梁为一伏卧的凤凰,壶嘴部雕一对正在哺乳的狮,造型生动逼真。这件提梁倒灌壶是著名的耀州窑(窑址在今陕西铜川市黄堡镇)产品。耀州窑是唐宋时中国北方名窑,时人推崇耀瓷“巧如范金,精比琢玉”。此壶造型古朴典雅,制作规整精细,纹纹繁褥华丽,尤其是构思奇特,设计巧夺天工,被认为是国内外存世耀州窑瓷器中最为精美的一件。
鎏金舞马衔杯纹皮囊式银壶
我馆计划长期固定展出的专题陈列有《唐墓壁画展》与《何家村遗宝展》。唐墓壁画是陕博极富特点的收藏,所藏壁画有1000多平方米,540余幅。这些壁画分别揭取自20余座唐代贵族墓葬,墓主包括唐高与武则天之子章怀太子,以及他们的孙子、孙女懿德太子和永泰公主。仅凭这些墓主的身份,便可想见墓中壁画的精美程度及其所代表的绘画水准。这些壁画生动逼真地描述了墓主人的生活片段和当时的宫廷生活场景。欣赏这些珍贵的画面,观者好像面对着用生动线条和缤纷色彩构成的百科全书,几乎可以破解所有关于唐代宫廷生活的难题。壁画馆设在陈列楼东侧地下展厅。参观者沿阶而下时,恰似由地面步入神秘的墓室。而展厅内的装饰和设备,又使人充分感受着现代化的氛围:洁净和恒温、恒湿自动控制系统,具有恒湿、净化、密闭系统的展柜和国际最先进的高强度、高透光率、高清晰、低折射率的安全玻璃以及三维虚拟场景人机互动的多技术。
青釉提梁倒灌壶
唐永泰公主墓壁画《宫女图》
陕西历史博物馆积极与国内多地多家博物馆开展交流合作,自2008年至2014年底,已经与国内外相关博物馆举办了55个展览。作为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把收藏保管、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相结合,呈现光彩夺目的三秦文化和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
陕西历史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37万件,数量多、种类全,其中商周青铜器精美绝伦,历代陶俑千姿百态,汉唐金银器享誉华夏,唐墓壁画举世无双。
对于一个博物馆来说,基本功能应该体现在收藏、展示、研究几个方面。而对于走进博物馆的大多数观众来说,参观陈列展览是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目的。吸引人们走进博物馆的是陈列展览,观众对于博物馆的印象和评价,也基于观看陈列展览时留下的印象和感受。因此,如何在详尽研究本馆藏品的基础上,构建体系完整、吸引力强、有自身特点的陈列展览体系,便成为一个博物馆需要首先考虑和长远规划的问题。
《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展出1970年西安南郊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的300余件(组)金银器、玉器、玻璃器、中外货币等珍贵文物。展览内容分为三单元,分别展示窖藏出土的精美玉器宝石、金银器、中外珍稀钱币。
三彩骆驼载乐俑
唐神龙二年(公元706年)绘制。1971年陕西省乾县唐章怀太子墓出土。马球,又称“波罗球”,本源于波斯(今伊朗),经由丝绸之东传至中国。唐代皇室为健身娱乐,大兴力倡,广为普及。有关马球运动的资料过去只见于文献的零散记载,这幅《马球图》以写实的风格,真实地再现了昔日马球运动的场面和风貌,是研究唐代马球运动的重要资料。
陕西历史博物馆
——从陕西历博看博物馆的功能和文化内涵
旟鼎
三秦大地是中华民族生息、繁衍,华夏文明诞生、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中国历史上西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曾在这里建都。丰富的文化遗存,深厚的文化积淀,形成了陕西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而陕西历史博物馆正是展示陕西历史文化和中国古代文明的艺术。
唐章怀太子墓壁画《马球图》
唐代。高14.8厘米,口径2.3厘米,重549克。1970年10月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银壶的造型采用了北方游牧民族使用的皮囊和马镫的综合形状,这件银壶是汉族与契丹等各族文化交流的。舞马是唐玄朝宫廷中流行的一种娱乐活动。据《明皇杂录》记载,唐玄宫中特殊训练了一批骏马,能随音乐翩翩起舞。每逢玄生日,使其舞于兴庆宫之勤政务本楼前。这件银壶的出土,了文献记载的可信。
拥珍品而现精妙
陕博是一个有较大规模和影响力的博物馆。这得益于历史的馈赠、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一代代陕博人的辛勤努力。所以,当我们成为这份事业的传承者时,便地担上了一份责任:做好这座博物馆的所有事情,不历史、社会与先行者的重托,使这座博物馆真正成为社会文化和百姓家园。我们将无怨无悔地担起这份责任。(原载《中国文物报》,作者: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 成建正)
铸于西周康王时期。造型敦厚雄伟,纹饰庄重神奇。1972年5月陕西省眉县杨家村出土。立耳,深腹,平沿方唇,三柱足。口沿下饰浮雕状饕餮纹,地衬细雷纹。三足根部饰大饕餮面。双耳外侧各饰一条曲体上缘的夔龙。腹外壁及底部厚积烟迹,显系长期使用所致。腹内壁铸有铭文28字。旟鼎承袭商代圆鼎风格,造型厚重庄严,纹饰十分精美,所刻铭文是研究周初土地制度的重要史料,具有珍贵的历史及艺术价值,加之铸刻时代明确,被为周康王时的标准器,是一尊著名的西周时期的国宝。
铸于西周厉王时期。1980年11月西安市长安区斗门镇下泉村青铜器窖藏出土。双直耳,深腹,圜底,三蹄足。腹部饰二道凸弦纹。腹内底出土时附有厚达0.2厘米的墨灰。腹内壁铸铭文22行,278字。多友鼎形制俊伟,是西周后期青铜铸造业的代表作。所铸铭文是重要的上古文献,对于研究匈奴史及当时社会的、经济、军事和民族关系,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铭文结构凝练,字迹秀丽,又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中的重要篇章。
多友鼎
《巧手良医——陕西历史博物馆文物修复工作展》,是以文物修复工作为主题的专题性展览,主要展示多年来在文物修复工作方面的举措,展示文物修复的、方法和技术。
西汉。通高58厘米,口径9厘米,重2.57千克。1981年陕西省兴平市茂陵东侧从葬坑出土。铜炉系博山炉形式,由炉体、炉柄、底座分铸铆合而成。整体铜铸,精雕细镂,纹饰鎏金鋈银,异常华美。炉口外侧刻铭文一周135字。中国古代香炉,以汉晋间流行的博山炉(以其盖高而尖并镂雕成山峦形,象征着海上仙山“博山”故名)最为精美,而此炉又为所见博山炉中最精美者,是我国古代罕见的艺术品,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
馆内的基本陈列为“陕西古代文明”,萃聚3002件特色精品文物,分三个展厅,以《人猿揖别》、《凤鸣岐山》、《东方帝国》、《大汉雄风》、《冲突融合》、《盛唐气象》、《告别帝都》等七个单元,集中展示了陕西古代文明孕育、产生、发展和鼎盛的过程及其对中华文明的奉献。
鎏金银竹节铜熏炉
总体说来,规划中的陈列展览有基本陈列、专题陈列、临时展览三类。按照“历史博物馆”的定性,基本陈列应该与陕西古代史的基本过程相关;从陕西在中国古代史不同阶段的地位、影响、作用和本馆的藏品特点出发,这个过程的不同阶段又不应该是平分秋色、完全均衡的;从博物馆陈列的基本特性出发,即便是历史类陈列,亦应以文物的基础,避免牵强地表现文物资料难以表现或说明不了问题。基于以上考虑,在基本陈列时,将名称由原来的《陕西古代史陈列》更改为《陕西古代文明》。更名的寓意有二:一是不拘泥于传统历史陈列、经济、文化的面面俱到的体例,而是按照时代顺序、从大历史的角度,通过实实在在的文物和适当的辅助手段体现各个时代的文明;二是合理安排“线、点、面”几个要素,既涵盖古代史的整个过程,又重点突出在陕西建都、文物遗存丰富,且代表中国古代文明发展水平的史前、西周、秦、西汉、隋、唐等历史时期,而将未在陕西建都、馆藏相关文物较少且不具代表性的宋、元、明、清等朝代用“唐以后的陕西”一个单元集中表现。这样,宋以前的部分精彩纷呈,即便是唐以后的部分,由于集中展示,诸多亮点相对集中,也很有看头,避免了虎头蛇尾之感。
- 标签:陕西历史博物馆电话
- 编辑:白守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