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科研成果产业化 长虹携手电子科技大学共建联合实验室
原标题:加强科研成果产业化 长虹携手电子科技大学共建联合实验室
中新网6月6日电 日前,电子科技大学与长虹共建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联合实验室协议签署和揭牌仪式在成都举行。双方携手共建“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联合实验室“,将以实验室为载体,促进双方在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领域的科学研究,推动新能源材料技术创新研发及产业化。同时,在长虹建立相关领域学生实训基地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标志着双方合作又升华到了新的高度。
据了解,长虹为加强公司新能源产业的技术储备与产品竞争力,于今年初,成立新能源材料灯塔实验室,主要负责新能源材料领域的技术战略研究与规划、制定技术发展路线、研究开发新能源关键材料及器件等,提升长虹新能源业务竞争力。本次与电子科技大学携手共建实验室,是长虹新能源材料实验室充分整合内外资源,发挥协同效应的重要一步。
优势互补,共谋新能源材料产业新突破
“和电子科技大学成立联合实验室,将有助于我们在人才储备、新材料及新技术研发方面形成新的优势。”长虹新能源材料实验室首席科学家高剑表示。
据高剑介绍,此次与电子科技大学共建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联合实验室,将充分利用电子科技大学学科及人才优势,服务于长虹及当地企业,并辐射全国,提升先进技术等创新研发能力;通过新能源材料产业相关技术的消化吸收提高和原始创新,积极推进技术和科研成果产业化,服务于新能源材料产业的发展;通过市场化运作,为相关领域企业提供公共性、开放性的技术研发、整体方案制定服务及产品检测、验证服务平台。
此外,为提高校方研发团队积极性,促进实验室持续、稳定、长期运营,双方还将在科研成果产业化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探讨研发运营机制,为科研成果产业化提供平台及保障。
“长虹具有很强的产业优势、管理优势与技术优势,我们相信双方共建联合实验室,充分协同、优势互补,在新能源材料方面开花结果。”电子科技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
电子科技大学研发实力雄厚,与长虹的技术结合度高,双方合作历史悠久。2011年,双方形成战略合作关系,在人才、科研、学术等方面开展了多层次、多方位的合作,并陆续共建了信息显示器件、数字应用支撑软件和精密测量与雷达系统等校企联合实验室,开办长虹人才培养班,对长虹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长虹公司董事长赵勇表示,当前长虹正以深化国企改革为契机,持续推动智能战略落地,加快面向物联网的转型,努力构建全新的产业生态。同时,他强调,双方将不断深化合作,进一步在人工智能、物联网、信息安全等领域,探讨构建新型科研组织机构,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建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利益链均衡机制,推动领域内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和价值实现,支持长虹的创新发展,为我省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资源协同,构建多层次技术创新与研发体系
近年来,面对全球技术进步加快,智能化、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深入推动产业变革的外部趋势,长虹结合产业发展方向与技术路线规划,加快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全球研发布局和多层次技术创新体系。
据长虹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充分发挥长虹、美菱、华意等国家级技术中心以及北美、西班牙、捷克等海外研发中心的研发与协同优势基础上,长虹相继建成人工智能、信息安全、新能源材料灯塔实验室,匹配核心战略方向强化技术创新引领能力,同时进一步加强与清华大学、中科院、电子科技大学、MIT等国内外顶级高校、科研单位建立技术合作,着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据上述负责人透露,除了在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等领域强化技术创新与积累外,未来长虹在“传热学、仿真能力、视觉识别技术、产品外观工艺”等电子工业重点科学领域深入开展技术创新工作。
新经济时代,企业的边界正变得越来越模糊。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没有核心技术,就难以形成良性的长远发展,在当下的全球经济环境下尤其如此,加强企业与高校的合作,产学研成果化,是技术创新的有效路径。
- 标签:
- 编辑:白守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