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墙南门历史文化街区全面开放
原标题:西安城墙南门历史文化街区全面开放
其中,永宁门俗称南门,是资格最老、沿用时间最长、格局保存最为完整的城门。一直作为古城西安最具文化底蕴的城市名片。
然而,数千年历史推移,西安城墙周边的“生态环境”早已今非昔比,四周高楼林立,城内城外百业兴旺,城墙内外主城区居住人口数百万。巨大的城市交通压力、文保体系不完整、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护城河雨污水混流等都成为西安城市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西安市政府于2012年启动城墙南门区域综合提升改造工程,并交由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曲江新区负责实施。
9月6日,西安城墙南门、月城、瓮城三大文化广场建成开放,这不仅标志着西安城墙南门历史文化街区的全面开放,也标志着西安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融合发展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融合发展新典范
如何使现代城市发展融合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之中,让优秀的历史与文化以鲜活的方式融入到现实的生活中,这是困扰当代城市发展的普遍性难题,特别是对于全国125座历史文化名城来讲。
南门历史文化街区工程实施过程中,西安曲江新区通过文化挖掘、文物展示、博物展陈、水上游览、文艺演出、商业配套、标准化景区建设等多元化、系统化举措,促进城、墙、河、路、景融合发展,实现了保护、利用、建设、管理、运营“五位一体”,使南门历史文化街区成为了集文物保护、历史街区、旅游景区、都市休闲、生态水系五大功能为一体的国际化特色人文景区。
国家住建部原副部长、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会长赵宝江表示,西安城墙南门区域综合提升改造工程正确地处理好了保护和利用的关系、保护和创新的关系,实现了城、墙、河、路、景的融合发展,展示了古城风貌,延续了历史文脉,提升了城市品位。规划和设计理念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不仅疏解了交通、保护了遗产,更在完整展现历史风貌的同时,使城墙本体和休闲公园相融合,给市民提供了很好的休闲场所。
立体交通新格局
南门区域作为西安南北中轴线上的交通枢纽,在立体式交通格局建成之前,一直是西安交通拥堵较为严重的区域,“人车抢道”、“停车困难”等问题屡见不鲜。
随着南门文化广场的开放,南门文化广场地下停车场、松园及榴园地下停车场也正式投入使用,人行地下通道实现人车分流,地下通道与地铁无缝对接,南门区域“双环一穿八通道”立体式交通格局全面建成。
位于南门文化广场下方的地下停车场可直接连通地铁及城墙景区,车辆可从珠江时代广场西南侧和长安城堡酒店东南侧进入。据停车场项目负责人介绍,南门文化广场地下停车场分为两层,面积约1.5万平方米。南门文化广场地下停车场平时可停放社会车辆,同时可满足重大活动、举行仪式、表演时的停车需求。目前,整个南门区域共开放了372个车位。其中榴园地下停车场82个,松园地下停车场85个,南门文化广场地下停车场负一层205个。附近环岛右侧均有明显的指示牌,司机注意辨认即可。
同时,南门文化广场地下停车场还与地铁永宁门站的站台及城墙地下通道形成无缝接驳,人们可直接从地下停车场进入南门景区游览古城墙。除此之外,南门文化广场还有通往地铁及商场的地下通道和电梯,方便游客安全通行,另设有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可为游客提供咨询和售票服务。
南门区域“双环一穿八通道”立体式交通格局的成型,不仅解决了南门区域交通拥堵的问题,而且也成功创新出文物保护与民生改善协调发展的新路径。
美丽西安新名片
西安城墙南门历史文化街区融文保、文化、旅游、生态、交通等城市发展要素为一体,是近年来西安市规模最大、综合性最强、社会关注度最高的城建改造工程。
实施过程中,工程以“保护文物、传承文明、弘扬文化、提升城市、惠及百姓”为原则,通过展示性修复南门箭楼,建设护城河水上游览区,提升改造环城公园,构建立体式交通体系,打造文化旅游演出平台,创新性破解了文物保护、风貌展示和文化建设、生态建设、城市交通、建设运营等系列难题,使西安城墙古韵更添新风,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融合发展的典范案例,被誉为使历史文化遗存焕发新生的经典之作。
工程以“五一”、“七一”为时间轴,各大项目分批次陆续建成开放。今年5月1日,南门箭楼修复性展示工程、护城河水上游览区、环城公园景观提升改造工程、南门内地下人行通道等四大项目全部完工。7月1日,松园、榴园与市民见面。9月6日,以南门、月城、瓮城三大文化广场正式开放为标志,南门历史文化街区全部亮相。
全新亮相的南门文化广场总体呈“U”字形,占地面积约3.2万平方米。其中各类草地、灌木、乔木绿化面积超过2.1万平方米,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南门文化广场初一亮相,即成为陕西省、西安市旅游的新热点和焦点。据统计,中秋节三天假期期间,南门文化广场共接待游客13.2万人次。
- 标签:西安城墙历史文化
- 编辑:白守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