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创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城市发展典范2016-9-1西安历史文化名城
原标题:西安创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城市发展典范2016-9-1西安历史文化名城
西安城墙四周高楼林立,城内城外百业兴旺,城墙内外主城区居住人口数百万,巨大的城市交通压力,建设必要的穿越性、连通式交通体系,是必须面对和破解的难题。
2002年以来,西安以古都历史文化复兴为,结合新的文物考古佐证,对西安城墙的历史渊源进行新的梳理。全国文物和规划界的专家,以此为契机,为西安城墙的传承建言献策,形成了诸多共识。西安城墙由于特殊的历史地位和地理,成为西安构建世界文明古都、创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依托。
古城墙建成后历经三次大修整
无论是罗马、雅典这样的世界文明古都,伦敦、巴黎这样的世界文化名城,或是京都、首尔这样的国际文化旅游名城,都选择了文化古迹融入现代都市生活的发展取向,实现了城市发展和文物传承的和谐共生。“让文物古迹活起来”,“让文物古迹美起来、亮起来”,为文物古迹注入新的生命力。西安城墙作为“活着的载体”,在利用的前提下,将融入西安现代城市发展中,创建最具古都风貌的文物展示体系,最具现代功能的城市立体交通体系,最具规模的城市文化活动体系,最具特色的城市景观体系,从而使西安成为现代都市和古迹和谐共生的国际典范。
许多关于西安的遐思,都是从城墙衍生开去的。而历史悠久的南门,历经时代变迁的洗礼,如今仍在默默守望着西安在新世纪里不断前行。
责任编辑:网站编辑
由于历史原因,环绕一周的护城河既是景观河,又是排污渠、泄洪渠,直接影响城墙本体和整体与风貌。虽然过两年即进行清污、清淤,但从根本上改变,必须投入足够财力进行重大的技术性,这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和系统性的防治。
在西安市委、市的决策下,在相关部门支持配合下,曲江新区建设者们通过系统化思考,实施系统性举措,首先选择南门区域作为西安城墙提升的示范区,全面实施文物展示和综合配套提升工程,破解文物、风貌展示和文化建设、生态建设、城市交通、建设运营等系列难题,使西安城墙古韵更添新风,焕发出新的活力。
城市的“可识别性”,可以消除现在城市越来越的通病。以西安为例,如今她已经了3100余年的建城历史。西安现有的古都风貌,主要来自西安城建史上的两个鼎盛时期:明代和唐代。西安城墙是明朝初年在明太祖朱元璋的政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指导下,在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的。建成后历经三次大修整,明隆庆二年将土城墙变成砖城墙;清乾隆四十六年修整了城墙和城楼;自1983年以来,陕西省和西安市人民对古城墙进行大规模修缮,从而使古城墙焕发昔日风采,成为西安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也因此,南门综合工程选择在西安南门区域、建国门至朱雀门建设示范段工程,在3公里的水域面积内首先实现净污分流、管道分流,还西安城墙一个水清河净、画舫游弋的优美。
西安,以世代传承的雍容儒雅、博学智慧、大气恢弘,成为中国古代历史的底片、中国文化的名片之一。
在新的历史阶段,西安城墙的传承,不仅需要解决古与今、新与旧、修与补的现实难题,需要解决与利用、经营与管理,更需要破解传承文明、承载城市功能、融入现代城市发展的重大命题。
为此,南门综合工程实施三大隧道工程,缓解环城的交通压力。
西安,就是这样一座城市。她就像一部活的史书,一幕幕,一页页,记录着中华民族的沧桑巨变。
文物和传承面临现实挑战
解放后,西安城墙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最为完整的城墙古迹,于196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单位。在上世纪十年代,西安城墙进行了多次较大规模的修葺整治,形成了墙、楼、门、园、河、巷等较为完整的历史风貌体系,被誉为全国文化遗产的典范工程。
任何一座城市的魅力,都可以从历史的厚重与当代的活力两方面来发现。它们无一例外地,都有一本本厚重的历史来诉说着古老的传奇。同样,在当代生活中,它们那种无可替代的个性,又在延续中不断塑造着新的都市传奇。
古老的城墙要融入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西安的城墙面临着古韵又添新风的时代机遇。在西安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的伟大时代命题前,其和传承面临着多个领域、多个层次、多个方面的现实挑战。
古老的城墙建筑,让西安在大多数高楼林立的城市中,成为“辨识度”很高的古城。
- 标签:西安历史文化名城
- 编辑:白守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