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样交出“抗疫答卷”
原标题:中国这样交出“抗疫答卷”
新华社北京4月27日电 题:中国这样交出“抗疫答卷”——专访国家卫健委主任、党组书记马晓伟
新华社记者陈芳、陈聪
4月24日,湖北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清零;4月26日,武汉在院新冠肺炎患者清零!这标志着以湖北、武汉为主战场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阶段性重要效果,湖北省、武汉市疫情防控已由应急性超常规防控向常态化防控转变。
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何快速遏制疫情蔓延趋势?面对病例数量激增,如何解决收治难题?在社区传播大量发生情况下,如何争取抗疫斗争的主动权?国家卫健委主任、党组书记马晓伟就上述问题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
如何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扩容床位近11万张,多措并举解决收治难题
问:从“四早”“四集中”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等决定战“疫”走向的重大节点中,我们如何因时因势调整疫情防控着力点和应对举措?
答:在疫情防控全过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深刻把握湖北、武汉与全国“两个战场”的辩证关系,坚持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坚持疫情防控与患者救治并重。
1月27日,中央指导组进驻武汉,指导湖北等疫情严重省份防控工作。当时疫情防控最突出的矛盾是,病例数量“井喷式”激增与医疗资源供给不足。“增加床位”是最紧迫的任务。我们每天与湖北省特别是武汉市研究,最后决定不能在现有床位里打转转,四种办法拓展床位,报请中央同意,组织实施。
一是建设方舱医院,共建设了16家。二是新建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三是改造现有医院。四是征用530多个宾馆、培训中心、疗养机构,改造为隔离点。通过建立梯次布局的应急防治网络,扩容床位近11万张。在上述举措中,大规模建设方舱医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武汉市的新冠肺炎患者,每4人就有1人是在方舱医院治疗的,做到了“零感染、零死亡、零回头”,方舱医院发挥了改建快、容量大、成本低、集中度高等优势。
提高收治率、遏制社区传播,通过“攻坚战”争取抗疫斗争主动权
问:在提高收治率的过程中,武汉市疫情持续蔓延,并有大量的社区传播。为彻底控制传染源,我们打了怎样的“攻坚战”?
答:1月23日,党中央以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和巨大的政治勇气,果断作出关闭离汉通道的决策。实践证明,这是阻止疫情快速扩散蔓延的关键一招。
离汉通道关闭后,对社区传播的阻断成为控制疫情的关键。2月3日,孙春兰副总理率领中央指导组到武汉市指挥部部署社区“确诊、疑似、发热、密接”四类人员分类集中管理,打了三场“攻坚战”。第一场是“拉网排查”,2月6日推动武汉市召开社区排查电视电话会议进行部署,不落一户、不漏一人。第二场是“集中收治”,调集167辆负压救护车,抽调医务人员、社区干部和公安干警等组成转运队,边排查、边收治、边清零,24小时昼夜奋战。第三场是“清底排查”,针对前期排查存在盲点、仍有病患滞留家中的情况,2月17日再次发起为期3天的清底大排查。武汉市实现新增病例应收尽收、日清日结,争取了抗疫斗争的主动权。
同时,我们坚持“外防输出、内防扩散、严格管控”策略。从中国疾控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和30个省份的疾控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派近千名优秀疾控和公共卫生人员,组成36支防疫队驰援湖北,与当地疾控人员并肩战斗。一是提高核酸检测能力。二是重心下沉、关口前移,构筑起群防群控的严密防线。三是精准指导加强重点单位、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防护。四是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后,精准推动防控措施由“围堵”向“防御”转变。我们提出,4月8日决不是疫情防控阻击战最后的胜利日,解封不等于解防,零新增不等于零风险,突出做好无症状感染者的防控管理。
从全国驰援到患者清零,打响感天动地的生命保卫战
问: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武汉实现在院新冠肺炎患者清零,这标志着什么?在这场驰援湖北的生命大救援中,“中国医生”这个群体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答: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湖北、武汉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处于复杂胶着的“战时”状态。特别是疫情初期,由于对新冠病毒认识不足、防护物资严重缺乏,湖北省超过3000名医护人员被感染。
从1月24日开始,医疗队员从春节团聚的饭桌上与家人告别、义无反顾冲上疫情防控第一线。全国42600余名优秀医务人员投入主战场,我们对医疗资源全局把握、有力把控,使支援医务人员力量水平与支援任务量、救治难度相匹配。
经过艰苦努力,4月24日,湖北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清零;4月26日,武汉在院新冠肺炎患者清零,这标志着以湖北、武汉为主战场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阶段性重要效果;标志着我国新冠肺炎治疗水平处于国际前列;标志着我国近年来重症医学、呼吸道传染病救治等达到了一个新水平。
在这场驰援湖北的生命大救援中,有21个省份派出医务人员超过千人。其中,江苏、广东、辽宁3省超过2000人。因为湖北、武汉的背后是14亿中国人民。广大医务人员把每一名患者看作自己至亲至爱的人,全力救治,穷尽一切手段,绝不轻言放弃。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第一位,就是要求我们要像钉子一样钉在这里,扼住病魔的咽喉。
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中,广大支援湖北医疗队员与当地医务人员共同顽强拼搏、日夜奋战,打响了感天动地的生命保卫战。经受了疫情的锻炼和洗礼,年轻一代医务工作者愈加成熟,他们将成为护佑人民健康的中坚力量。
管理与救治双管齐下,50天内实现诊疗方案快速“迭代”升级
问:诊疗方案,不只是印在纸上的文字,也彰显着中国人民共战疫魔的智慧。作为新冠肺炎救治工作的遵循,国家诊疗方案如何在不到50天的时间里快速更新“迭代”升级?
答:患者救治始终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而新冠肺炎作为一种新发传染病,医学界对其致病机理掌握较少。我们从加强内科救治,提高基础医疗护理质量起步,采取积极、科学、灵活的救治策略,从管理与救治两方面入手,不仅承受住暴发流行期诊疗量激增的“冲击”,而且随着对疾病认识的深化和战线的稳定,救治水平不断提高,武汉重症患者转归为治愈的比例从14%提高到89%。
管理方面,坚持“四集中”原则,将重症患者集中到重症定点医院,采取国家医疗队整建制接管、“以院包科”“以省包科”“以省包市”等模式,强化重症救治。加强制度建设,在重症定点医院抽调各支医疗队管理、业务骨干组成“联合医务处”“联合护理部”“联合院感控制部”和“联合专家组”,迅速建立医疗服务指挥系统和医疗质量共治共管体系。组织院士团队、相关学科带头人组成国家专家组,将重症患者纳入个案管理,建立和落实患者日评估、疑难病例讨论会诊、专家组定期巡诊、整体护理、死亡病例讨论等制度,7次制修订诊疗方案,3次制修订重症患者诊疗方案,提升医疗救治的规范化、同质化水平。
救治方面,坚持“五个结合”,即基础医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前方临床救治与后方多学科支持相结合,医疗与护理相结合,医疗与管理相结合,中医药与西医药相结合,边治疗、边总结、边探索、边完善,不断提升治疗的针对性整体性创造性。
一是不断总结临床救治经验。我们发现隐匿且难以纠正的缺氧是新冠肺炎重症的主要特征之一。我们及时调整治疗策略,推广“插管小分队”“护肝小分队”等做法,尽早使用有创呼吸支持。
二是及时进行基础医学研究。组织开展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尸体解剖和病理学研究,从病理结果综合分析中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主要表现为病毒性肺炎,同时也可造成多脏器损害,治疗上应更加注重多器官、多系统功能保护和功能支持。
三是及时发现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从病毒致病等原理入手,寻找突破口。从现有的针对相似病毒的抗病毒药物中广泛筛选、仔细论证,发现药物。
四是注重发挥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的独特优势。从传统医学宝库中寻找治疗方法,对症施治。中医领域院士、专家研究筛选出“三药三方”,湖北全省中医药使用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都超过90%。
- 标签:像素论坛
- 编辑:白守业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