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西安生活  网事

采取主动防御措施 提升网络自我“免疫力”

原标题:采取主动防御措施 提升网络自我“免疫力”

  “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不仅意味着更加便捷高效的日常生活,随之而来的安全隐患也不容小觑。”奇安信集团解决方案部专家白玉强在近日召开的2019网络安全标准论坛上坦言。

  众所周知,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稳定运行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勒索病毒、信息泄露……近年来,网络安全事件不绝于耳。

  但如今多数防护措施,属于安全事件出现后的被动响应或补救手段。那么,能否转变思路,提升主动防御能力、由内增强系统的“免疫力”?

  内外夹击下的网络环境

  在分析防护手段前,有必要先了解下,我们目前所处的网络环境。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5G等新技术的发展,各个行业的核心业务已实现高度信息化,网络安全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

  在白玉强看来,网络安全面临的风险主要来自两方面。一个是外部威胁与对抗的持续升级,信息化环境的复杂性带来了不可预知的安全风险。当前,信息系统面临的威胁有了变化。比如,网络攻击实施方由普通网络罪犯,演变成了专业组织或机构;网络攻击的目标也从普通民用设施,演变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

  另一个是来自内部的安全风险,即传统安全体系存在着固有的问题。一些网络安全方面的专家对记者说,传统的网络安全设备注重单点防护、静态防护,缺乏联动能力,且对未知威胁缺乏“看得见”的能力。同时,安全管理系统重建设、轻运营,缺乏有效的安全运营工具和手段,难以定位攻击方,缺乏事后分析能力,这些不足都需要通过技术手段进行弥补。

  “这些外部威胁和内部问题,也导致针对信息系统的安全威胁不断升级,尤其是针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威胁。”白玉强强调道。

  转变思路加强主动防御

  那么,针对这些网络安全问题,我们该如何提高防护能力?

  对此,白玉强表示,如今传统的安全措施已不足以应对新威胁,在此背景下,我们需要转变防护思路,采取主动防御措施。具体来说,一是要在基础架构安全和被动防御的基础上,为系统增加监测响应、态势感知功能,做到能从海量的安全大数据中“发现”攻击行为;二是将威胁情报与本地全量数据进行整合,利用可视化分析技术,快速排查安全风险;三是要结合安全运营,提升整体的信息系统防护能力,从而使安全运营、安全态势感知与防御协同形成联动,提升防护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同时,一些网络安全专家对记者表示,还要以体系化的设计思路,打造自适应的安全架构,以基础信息网络及其承载的信息系统、数据为保护对象,通过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安全运营体系的建设,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安全体系。

  此外,还可采用“零信任方法”。所谓“零信任方法”,就是以身份为中心,将网络中的人、设备、应用都赋予逻辑身份,对所有访问请求进行认证授权和加密处理。这一授权也不是永久的,工作人员会根据阶段评估对该权限进行调整。

  让从业者在对抗环境中成长

  构建安全的网络体系,不仅需要外部防护措施,提升网络内生安全能力也很重要。

  白玉强向记者介绍道,所谓内生安全,就是把安全能力构建在业务系统上,让业务系统自己“衍生”出防护能力,提升自我“免疫力”,从而保证“即使网络被攻破、业务也不受影响”。

  在白玉强看来,要想实现内生安全,即业务系统与安全系统的结合,就必须使业务系统的每个环节都具备安全防护能力,使其内生出一种自适应的安全能力。例如,国产基础软、硬件,可实现基于业务生命周期的“过程安全”,这种安全机制与业务深度融合,能在信息化系统内部“培养”安全能力,并随业务量的增长而获得提升,从而持续保证业务安全。

  数据往往是业务系统的核心,因此也是安全防护的重中之重。“以往,更多人会比较关注网络运行数据,但要建立自主的内生安全体系,还必须关注相关的业务数据。”白玉强说,通过聚合业务数据和安全数据,可形成一个完整的安全数据视图,再利用检索、人工智能等技术来发现隐藏在其中的安全问题,从而可同时发现网络层面的安全问题和数据滥用、泄漏方面的问题。这就使业务系统具备了自主安全能力。

  升级系统的同时,还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专业训练。“目前,尽管网络攻击变得越来越隐蔽,但我们仍可通过攻防演习、渗透测试等手段,不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前提是要让业务人员在网络攻防对抗的环境中不断成长。只有配备了技术过硬的人才队伍,才能构建出系统强大的内生安全。”白玉强说。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