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语音交互也要恪守隐私底线
原标题:南方日报:语音交互也要恪守隐私底线
原标题:语音交互也要恪守隐私底线近日有报道称,苹果手机的语音助手会将用户录音上传到服务器,由外包商进行人工分析。苹果公司回应称,这是一个随机子集,不到每日激活的1%;音频数据与用户账号并不相关联,目的是改进语音助手的听写功能。显然,这样的回应并没有让公众满意,反而引发了对个人信息保护问题的高度关注。
有用户发起测试,向苹果语音助手发问,“你会泄露我的隐私吗?”一种回答是,“我尊重你的隐私。只有在你对我说话的时候,我才去听。”但越来越多信息表明,这是可疑的。今年4月份,美国媒体调查亚马逊,发现该公司以提高软件水平为由监听用户录音,不仅包括用户直接发出的指令,还包括无意唤醒软件后的录音。这意味着,我们寸步不离身的手机,很可能变成了“窃听器”。事件发生后,这些科技巨头叫停了人工审核,或者明确征求许可,允许自主叫停。
从倾听到窃听,一字之隔,却相差甚远,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和隐忧。早在今年初,就有媒体指出,一些外卖软件有“偷听”的嫌疑,谈话提及某种食物后,出现相关推荐的概率高达60%—70%。虽然各软件纷纷否认,然而从技术上讲,这是完全有可能的。人们难免会设想,那些所谓的精准营销,是不是以后将更加无孔不入?此外,被人工审核的录音,还包括家庭、住址、姓名等隐私信息,这些信息掌握在他人手里,是否意味着我们将生活在一个“楚门的世界”?
有人预测,接下来将是语音交互式时代。的确,一句简短的话语,就能激活手机助手、发出操控指令等,语音交互正在释放出前所未有的便捷度,各种智能家居产品争先恐后融入人们的生活。但如同许多新事物一样,风光无限的背后,往往跑在了监管的前头。比起屏幕点触的直接式交互,语音交互更加隐蔽,它看起来只是纯粹的程序和算法,但如果不是上述新闻的出现,人们恐怕很难知道,自己的指令会被录音,语音助手的另一端还有人工监听。
面对质疑,大多数公司抛出了“收集数据、改进功能”的说辞。这也可以理解,毕竟海量数据喂养是科技产品得以优化的基础。但真的要问一句,软件明确发出“您会被录音”的告知,究竟有多难?正是在这个问题上,显示出了一些公司的“鸡贼”,既希望能更大程度收集数据,又希望用户不会发现。坦白说,对软件收集少量录音的做法,相信多数人会予以理解,也并非什么不光彩行为。相反,以科技进步之名想当然侵犯个人隐私,即便成功了,也会遭到用户唾弃。
这就又回到了以制度建设保护个人信息权利的话题。只有通过严苛的法律建设,才能为企业划出红线,引导它们恪守道德伦理。在国外,谷歌、苹果和亚马逊一被曝出窃听录音,它们随即道歉,并进行整改。这其中,随时都会出现的“天价罚单”,无疑是他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但在我们这里,科技巨头们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是否会觉得此事与自己无关,然后由着新闻变旧闻呢?
- 标签:
- 编辑:白守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