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多一些中外媒体人"约辩"
原标题:南方日报:多一些中外媒体人"约辩"
原标题:多一些中外媒体人“约辩”5月30日,中美女主播“跨洋约辩”持续16分钟便结束,既没有网友想象中的“互怼”,也没有纽约时报预热报道中的“battle”(战斗),更像是一次不同观点之间的交流对话,你问我答、我说你听,并没有一定要驳倒对方的压迫感。而这恰恰便于双方观点的准确呈现,从而让两位女主播以及身后的亿万观众加深相互了解,在求同存异中增进共识。
两位女主播刘欣和翠西的“约辩”,吸引了全球媒体和网友的关注。一方面是因为中美贸易摩擦问题极度敏感,话题性很强,堪称当前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声音在外国媒体上太稀缺了,中外媒体人的直接辩论也太少了。长期以来,美国媒体习惯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报道中国,反映的内容既缺乏对中国实际的客观认识,又缺少中国声音的准确呈现。这场万众瞩目的“约辩”,是中国主播与美国主播的首次正面交锋,也是美国电视史上前所未有的对话。无论如何,先要为这场“约辩”点赞,不仅中美媒体人需要坦诚地面对面交流,两国政府、企业、民间都需要。
在这场“约辩”中,刘欣落落大方、不卑不亢、对答如流的表现,赢得了国内外网友点赞。同时,也有必要为翠西的表现点赞。占据主场优势的翠西没有咄咄逼人,表现得也比较坦率、平和、稳重,从而使得这场“约辩”能在理性氛围中进行,而没有滑向情绪化的“互怼”。就辩论本身而言,两人之间没有输赢;就节目效果而言,可以说是“多赢”。透过一场“约辩”,两位女主播展现了各自的实力,所属平台也提升了知名度和影响力。更重要的是,在美国主流媒体上,将中国媒体人的形象以及普通人对中美贸易摩擦的态度传播出去。
通过这场“约辩”,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美国人并不真正了解中国,而且还存在误解、误判。比如,关于发展中国家的界定,关于中国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等。有不少美国人应该和翠西一样,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存疑,殊不知发展中国家的界定是以人均收入为主要标准的,中国的人均收入水平不到美国的六分之一,与其他一些欧洲国家的差距更大。同时,也看不到中国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努力和进步;更误解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看不到中国民营经济在就业、出口、创新等方面占据的市场份额和重要贡献。
因为不了解,所以才要对话;因为有误解,所以才要交流。通过一场“约辩”很难马上改变美国一些人的刻板印象,但至少传达了一种来自中国的、不一样的声音。这应该成为中国对外传播的一个经典案例,通过媒体人的直接“约辩”,在美国主流媒体平台上将中国主流声音传播出去,从而让国际社会和国外观众更准确了解中国、认识中国。从一定意义上说,翠西的态度已经有所改变,她不再鼓吹美国“唯有一‘战’”,而是强调“贸易战没有好处,对谁都没有好处”,“应该慎重地思考如何正确地走好下一步”。这便是对话交流的效果。
不得不说,这是一场不解渴的“约辩”,希望多一些这样的尝试,让我们的国际传播更加丰富也更为有效。刘欣最后在节目中表示,“欢迎翠西来中国”,也期待这样的“约辩”或对话交流走向常态化,因为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不同文明之间都需要通过交流互鉴,才能共同走向前进。
- 标签:
- 编辑:白守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