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研究|中国喜剧电影的发展历程与风格演化①
在截至目前的国产影片票房排行榜前10名中,喜剧电影占了5席,半壁江山;若把范围扩大到票房榜的前20,则喜剧电影占了12席,达到了60%的市场占有率。而这占据中国影史票房前20的影片,全都是2015年以来上映的作品。由此可见,中国电影市场在近年间的蓬勃发展和当代观众对于喜剧电影的偏爱都可见一斑。
在中国电影诞生至今的百年间,喜剧电影一直都如此受宠吗?不同时代的喜剧电影都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华谊兄弟研究院行业专栏将带领大家一起探究中国喜剧电影的前世今生,并根据特定时代分析影片的风格演化。
在1986年出版的《电影艺术词典》中,对喜剧电影定义的第一句话是“以产生笑的效果为特征的故事片。”而在2002年的《电影类型学》中,喜剧电影的一句话定义被发展成了“以种种手法引人发笑并表达人类的自信心和超越精神的影片。”
概念的进阶能否证明喜剧创作的繁荣不好说,但可能说明了人们对这一类型影片的寄托或者需求没有已经那么单纯了。一方面,这说明人们对喜剧艺术的探索更加深入了,简单无意义的扮丑式逗笑已经无法披起喜剧电影的外衣。但另一方面,虽然复杂化的发展趋势符合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每一个细分领域的特征,但当人们对快乐的向往都已变得复杂,这多少还是会让人心生感慨。
在中国的古典戏剧中有很多丰富的喜剧遗产,比如关汉卿的《救风尘》,白朴的《墙头马上》,王实甫的《西厢记》等等。在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进入中国之后,喜剧电影成为了最早出现的电影类型之一,而且在诞生至今的一百年间,几乎从未间断。
上个世纪最初的二十多年是中国喜剧电影启蒙的阶段。受到法美两国喜剧电影的影响,当时中国早期的几家电影制作机构如亚细亚影戏公司、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中国影戏制造公司和明星影片公司,开始尝试拍摄中国自己的喜剧类型电影。
根据程季华主编的《中国电影发展史》,在此期间,上述四家公司拍摄的滑稽短片有近20部,大致包括:亚细亚影戏公司的《偷烧鸭》(1909)、《活无常》(1913)、《五福临门》(1913)、《二百五白相城隍庙》(1913)、《一夜不安》(1913)、《店伙失票》(1913)、《脚踏车闯祸》(1913)、《打城隍》(1913)、《老少易妻》(1913)、《赌徒装死》(1913)、《荣归》(1913)等 11 部,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的《死好赌》(1919)、《荒山得金》(1920)、《得头彩》(1921)、《呆婿祝寿》(1921)、《憨大捉贼》(1921)等5部,中国影戏制造公司的《饭桶》(1921)以及明星影片公司的《滑稽大王游华记》(1922)、《劳工之爱情》(1922)和《大闹怪剧场》(1922)等3部。
从题材和喜剧灵感的来源角度看,这些滑稽短片或“脱胎于没落期文明戏”,或为“改良旧剧”,或为“民间传说的翻译”,或直接出自原创“时装”(清装)剧本。作为一个电影种类的最早期试验品,这些以滑稽为最主要内核的电影作品在意义上的贡献比技术上的探索更为重要。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喜剧短片《劳工之爱情》(又名《掷果缘》)。这是明星影片股份有限公司制作、于1922年10月在上海上映的一部爱情、喜剧类型影片,主要讲述了郑木匠和祝郎中的女儿历经时代背景的爱情故事。《劳工之爱情》摄制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五四运动的影响,在影片中出现了郑木匠向祝小姐求婚的场面,并且有你可以和我结婚吗?的字幕台词出现,这些场景在当时的中国颇为前卫,与父母之名媒妁之言门当户对等传统婚恋观念格格不入,是开中国爱情电影先河之作。
继明星影业之后,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上海影戏公司、香港光亚公司纷纷仿照《劳工之爱情》等片的模式摄制情节简单的搞笑短剧,先后出炉了大批此类影片,以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前期中国出品了大量滑稽短片,此类影片也成为中国早期电影的代表。
自1925年开始,中国早期喜剧电影开始反映出更多的社会思考。其后十几年间,徐卓呆、汪优游和汤杰三位早期喜剧电影人苦心经营,逐渐在中国影坛树立起“李阿毛”和“王先生”系列喜剧品牌。在民族危亡、资产贫弱和民生凋敝的乱世之中,中国早期喜剧电影基于对非常时期小人物日常生活的观照,开始逐步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喜剧精神内核。
总的来看,这是一种既承袭中国文人忧国忧民、伤时愤世精神,又受到卓别林等喜剧电影大师“笑中含泪”风格影响的中国喜剧电影。它力图以滑稽主人公的言语、动作和形象引人发笑,并通过戏谑嘲笑与插科打诨乃至越出常规的荒诞方式,揭露对象的自相矛盾和可叹可笑之处,从而达到批评社会与讽刺人性的目的。
1937年开始,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改变了中国电影的总体格局。民族灾难之中,喜剧已没有立足之地——除了上海,彼时的上海,成为了中国商业电影的孤岛。这一期间,与把抗日救亡和民族利益放在首位的大后方抗战电影相比,选材颇多限制、商业气息浓郁的“孤岛”影坛,只能通过庄谐并重、嬉笑怒骂的方式关注社会、讽刺人性,进而折射出特定时代的救亡与启蒙主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以汤杰和徐卓呆、汪优游为代表的中国早期喜剧电影人,不仅把“王先生”系列喜剧推向类型艺术的颠峰,而且成功地创造了“李阿毛”系列喜剧电影,使“孤岛”成为中国早期喜剧电影类型得以大量实践并走向成熟的重镇。
上世纪四十年代末期,社会喜剧片《乌鸦与麻雀》上映。《乌鸦与麻雀》是由昆仑影业公司出品的一部剧情片,讲述了1948年政权灭亡之际,上海一座楼房里的几户人家与军官侯义伯斗争的故事。影片于1949年11月1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1998年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上海电影志》对这部电影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乌鸦与麻雀》是一部出色的讽喻作品,全片从主题到细节都运用了隐喻和象征的手法,矛盾的中心“房子”意味着“江山”,虽然一度被派霸占,最终还是回到了人民手中;乌鸦则象征着污吏,麻雀则象征着小市民。导演的镜头处理也充满象征意味;用仰拍镜头拍摄住在楼上的乌鸦,显出它的权势;用俯拍镜头拍摄住在楼下的麻雀,显示他们的地位低下。思想意义深刻,艺术手法完美,编导演俱佳,《乌鸦与麻雀》不但得到中国广大观众的肯定,许多外国影评家也认为这是一部值得和世界优秀影片一起展出的影片,是中国电影史上的里程碑。
温馨提示:将华谊兄弟公众号设为星标或点击文章右下方在看,即可第一时间接收到华谊兄弟的最新消息~
- 标签:本站
- 编辑:白守业
- 相关文章
-
行业研究|中国喜剧电影的发展历程与风格演化①
在截至目前的国产影片票房排行榜前10名中,喜剧电影占了5席,半壁江山;若把范围扩大到票房榜的前20,则喜剧电影占了12席,达到了60%的…
- “电影风格”让你成为创作的主人
- 电影风格的基本要素也要服务于人物呈现和戏剧进程
- 影·课堂丨影视剧本的40种题材类型
- 快来智影:微电影题材类型有哪些?
- 你知道电影艺术的分类有哪些吗?
- 干货丨电影剧作中的“三幕式”结构划分
- YY 在线教育谋变
- 在线教育 YY出招
- 电影电视剪辑的形成与定位
- 文化传统与影视IP的创新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