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九色鹿学术工作坊 《中国古代墓志研究》新书发布会暨石刻学中青年学者论坛
为推动中国古代石刻学研究深入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主办“第五届九色鹿学术工作坊:《中国古代墓志研究》新书发布会暨石刻学中青年学者论坛”,将于2023年4月22日在北京召开。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中国石刻学研究的现状与未来”,由专家座谈和中青年学者论坛两个环节组成。届时,在京专家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中青年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国古代石刻学的发展。
从学术研究发展过程来看,原创性是学术研究体系的特色、优势,也是自信所在。中国古代先贤们一直对墓志保持高度关注,形成了自古而来的持续演进的原创性研究体系。
在世界古代石刻艺术之林中,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虽然使用石刻的时间较早,但与墓葬相关者多为壁画、浮雕等,文字内容主要是颂辞和咒语,虽有墓志出现,但并未发展成普遍存在自成系统的墓志文献。中国古代墓志这般产生时间早,历时持久,形制、格式、内容稳定,使用广泛的石刻种类,在世界古代文明中絶无仅有。换言之,中国古代墓志本身即存在原创性。
生人有传,逝者有志,志墓文字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汉代以来,墓志在魏晋南北朝逐渐成熟定型,与此相对应,这一时期也出现了墓志整理著录。如南朝梁江淹《江文通集》录有《宋尚书左丞孙缅墓铭》等,萧统《文选》卷五九“碑文下”录文《刘先生夫人墓志》,梁元帝《金楼子》卷五“著书篇”著录《碑集》十帙百卷。与此同时,著录北朝墓志的庾信《庾子山集》也在北周大象元年(579)由宇文逌编撰完毕,文录《郑伟墓志》等二十一种。这些南北朝墓志多为名家所撰,收录于个人文集,本属正常惯例。不过,这种现象却开启了墓志石刻独具的著录形式——文集著录。隋唐时期,南北朝文集尚传于世,所以大量墓志文献又被整合入类书和总集之中,都可视为文集著录的延续。
随着宋代金石学的出现,墓志始被纳入金石学研究体系之中,在继续保持文录传统之外,又出现目录、题跋等新研究形式。目录的出现,标志墓志从文集所在之文学领域,逐渐归入于石刻所在之史学范畴,独立成为石刻种类之一。进而引发了人们对墓志文物属性的关注,拓展了墓志种类数量来源,即在传世文集和类书之外,实物墓志逐渐进入研究者的视野。清代及时期,金石收藏家对汉刑徒墓砖及南北朝墓志的广泛收集整理,即源于此。传世文献与实物墓志,一早一晚,泾渭分明,时有交叉印证,皆为墓志的重要来源。相比目录,墓志题跋的兴起,则具有研究模式的创新意义。如开创者欧阳修《集古录跋尾》辑录历代碑志,逐一题跋,考证史实,阐发义理,史论结合,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互证,树立了后世碑志题跋风气和范式。元明之际,金石学中衰,至清始复盛兴。有清一代,学者们继承金石学精神,考据学发达,出现了文跋结合的王昶《金石萃编》类集大成之作,李富孙《汉魏六朝墓铭纂例》义例学类著述,以及影印墓志图版的《寰宇贞石图》类图录,都极大地推动了墓志及相关问题研究进程。
在墓志日益为学者所重,相关整理研究逐渐深入的同时,其学科归属也随着清末金石分途而再次发生变化。金石分途是金石学发展至清代的自身调整,即出现金石并重,分开两支的发展趋势。孙星衍《寰宇访碑录》、王昶《金石萃编》、黄立猷《石刻名汇》、叶昌炽《语石》等石刻专论的刊行,都反映出石刻学独立发展成一种专门学问。这同样可视为,墓志从金石学中脱离出来,成为石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事情还不止于此。在金石分途之外,金石学又受到西方田野考古学的影响和冲击。二十世纪初,西方田野考古学理论方法传入我国,并在河南仰韶、北京周口店等遗址发掘中得到推广应用,为中国现古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如果说,金石分途是金石学的内部裂变,西方田野考古学则是其外部刺激。因为考古学的形成,不仅涵盖了金石学部分研究内容,使其理论化,同时也促进了金石学的进一步细化。如金学范畴内衍生出古文字学、钱币学、甲骨学、简牍学、铭刻学等,石学也细化出碑学、石经学、印学等分支。在这种背景下,原创性的墓志学已经处于酝酿之中。
全书分为上下两册,由“上编通论”“下编专题”两个部分组成,收录52篇论文,共计120万余字,对中国古代墓志文献进行了系统研究。“上编通论”,首先依次总结各朝代墓志研究进展,其次对近百年来墓志综合研究进行评述,最后综论吐谷浑、粟特、高昌等墓志研究情况。“下编专题”,对墓志起源、发展、流变、形制、纹饰、艺术、撰文、书写、刊刻、文体、谱系、规范、伦理、义理、识字、辨伪、著录、数据库等问题作专题研究。全书建立起包含墓志本体性研究、功能性研究、文化性研究在内的依次递进的中国古代墓志学研究体系。本书是近年来墓志学理论最新研究成果的首次集结,可视为当下整体研究中国古代墓志文献的扛鼎之作。
王连龙,1975年3月生,辽宁开原人,历史学博士,现为吉林大学考古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古代石刻文献研究,兼事东亚文化交流史研究。历年出版《〈逸周书〉研究》《新见北朝墓志集释》《新见隋唐墓志集释》《南北朝墓志集成》《王若曰:出土文献论集》《中国古代墓志研究》等著述,在《文史》、《文物》、《考古》、《奎章阁》(韩)、《唐代史研究》(日)等中外期刊发表论文六十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石刻文献著录总目”等若干。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 标签:本站
- 编辑:白守业
- 相关文章
-
第五届九色鹿学术工作坊 《中国古代墓志研究》新书发布会暨石刻学中青年学者论坛
为推动中国古代石刻学研究深入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主办“第五届九色鹿学术工作坊:《中国古代墓志研究》新书发布会暨石刻学…
- 2023年十堰文旅推介活动在西安举行
- 承古韵 寻文化精髓 ——西安市未央区杨善寨小学走进西安博物院参观游学
- 大西安发展前景最大的六个热点区域分析优缺点太明显
- 文化与旅游视角下的西安
- 彰显民族特色 弘扬传统文化——地方历史文化保护观察
- 走进西安放慢脚步感受昔日长安感受历史文化
- 文旅大融合第三届西安IP授权商业化与文创开发主题文创工作营招募!
- 西安旅游:耍社火品民俗赏烟花、吃汤圆观演艺白鹿原影视城元宵节活动来了
- 陕历博两大文创IP首度合体 《2021陕博日历·花舞大唐》发行
- 西安晋升世界2线线城市人文历史底蕴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