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文化自信与西安的历史使命
今年5月17日,习总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表示:“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七一”讲话中,他又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这说明文化自信是根本,是我们坚持其他三个自信的底气和根由。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种基于理性认识上的精神成熟度表现。它既表现为可以对先进文化或优秀文化中的有利因素为己所用,又无须担心在进行这种文化交流时会被对方“吞噬”。同时,它也可以表现为大胆地推介和宣扬自己的文化,并注意认真研究其他文化的内在发展需求,以使自己所推介的文化要素正好契合对方发展的文化需求。由此可见,文化自信不是一厢情愿地向别人宣传自己的文化如何优秀,也不是抱着已有的传统不放手,而是在合理的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根据时代的需要发展文化,为其增添新的因素,不断丰富文化的内涵。高度的文化自信能把我们文化中好的东西传达到其他不同文化当中去,也能让我们充满自信地去学习别国文化中的精髓,拥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
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哪里?我认为,它来自我们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自95年来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文化,来自67年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全面建设、改革发展以及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形成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三种文化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这种独特的文化是别人没有的,是值得我们自信的。它体现出中华民族对自身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
只有对自己民族的文化充满信心,才能不断促进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强,从而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因此,在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一种包容并存的心态。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具备自信的、包容的心态是必不可少的崛起条件。文化自信,从本质来讲是一种自觉的心理认同、坚定信念和正确的文化心态,具体体现为在文化发展和文化对比中,一个国家、民族或政党能正确看待自身文化,理解并认同自身文化内涵与价值,并有对这种文化的生命力和发展前途的信心,同时,对待不同文化时具有兼容并蓄的包容态度,既不自卑,也不自大,文化自信不是凭空产生的,是有着深刻的根源。在我国唐朝时期,被称为“开放的时代”。长安不仅是当时的国际大都会,而且是国际商路“丝绸之路”的起点。唐朝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历史上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有自信、包容的心态。当今中国文化正处在蓬勃发展的过程当中,更是需要自信与包容,敢于借鉴不同的思想、勇于接受不同的文化,以大国的开放心态和大国的雄健姿态面对世界、走向世界。有了这样的心态,我们就一定能够妥善地处理各种各样的挑战与风险,逐步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伦理精神是指人们在道德生活中依据一定的标准和认识对于自己力量、精神和品格所作出的一种理性判断和肯定性评价,象征着人们道德主体性的确立并构们主体能动性的内在源泉。真正的伦理精神自信总是充满对道德的敬重,有一种“尊道贵德”和“志道据德”以及弘道扬德的价值认识和价值追求;有一种对民族传统和文化的认同和置身于伟大民族传统与文化中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真正的伦理精神自信是同使命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充满了敢于担当和敢于负责的意识。正是这种敢于担当和敢于负责的意识,不断地激励着主体上下求索,去为国家、民族和时代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说,伦理精神是民族成员根本的价值指向和行为目标,它构成了民族成员深层的伦理观念和道德素质,是民族成员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古今中外的文化创造与文化发展,都离不开伦理精神自信的动力支持和价值引导。文化自信源于并依存于伦理精神自信,伦理精神自信支撑和挺立文化自信。
“我们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于历史的辉煌,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的蓬勃生机,来自于未来发展的光明前景。放眼世界、审视自己、展望未来,世界的变化、中国的进步、人民的伟大创造为我们文化的繁荣兴盛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和广阔舞台,当代中国文化正展示出令人振奋、再现辉煌的良好势头。”中华民族在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如果我们在主体的精神世界要更加充实完善,从而能够引领世界的发展,需要我们从世界发展大势中、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从文化建设自身的良好局面中、从网络化与信息化的潮流趋势中去把握我国的文化发展前景,这样才能为世界找寻更加美好的“中国方案”,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繁荣世界文明历史作出新贡献。
——传承文化。西安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和周秦汉唐等王朝的国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首善之地,更是世界文化格局中的重要节点城市。作为一个建城史3100多年、建都史1100多年的世界著名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西安的历史内涵、文物遗存、文化影响举世公认,是与雅典、罗马齐名的世界人文之都。它既有深厚丰富的古代历史文化积淀,也有刚健的近代传统。“承古开新、开放包容、勤奋进取、文明诚信”是当代西安的城市精神的真实写照。所谓“承古”,就是承接周秦汉唐文明形成的开放、包容、大气、尚善、诚信的社会文化。所谓“开新”,就是重视创新意识,愿意吸纳一切人类先进文明,加快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在国家建设文化强国的历史进程中,西安应主动担负起中华民族文化复兴和文化传承的历史责任,为全国和全世界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学术交流以及中华文化传承传播,提供一个高端平台和服务中心是当前西安的历史文化使命。
——解读文化。习总指出,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如果说过去的很多年,西安都是一个东方文明的守望者,那么在世界文化竞争日趋激烈的21世纪,西安有实力更有必要成为中华文明主干文化的解读者,这种解读不仅体现在学术研究领域对传统文化的认真剖析和扬弃,更体现在城市风貌保护、城市精神塑造、文艺精品创作以及民俗风情展示等各个方面。
——创新文化。在信息时代,文化的传播和价值的推广,都需要强大的内容产业进行支撑。而内容的生产设计,是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当前,我市的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短板主要是内容产品的不足。没有好的故事可讲是遗憾的,而有好的故事却不会讲则是令人痛心的。西安需要好的故事向世界讲述,也需要好的故事来引导自己的市民。西安有必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历史文化资源、人才资源、科技资源等,积极探索讲好故事的方式、方法,努力向世界说出西安的故事;从城市文化产业现状来看,如曲江这么大的文化产业板块,一直面临着“有台子没戏”的窘境;而高新区的动漫产业主要是停留在动画加工层面,缺少原创作品,即使所谓的原创,其背后的价值观念也多是欧美或者日韩作品的翻版;传统上的新闻出版业也面临着精品匮乏的局面。在新的历史机遇期,西安必须将产业内容的设计和内容产业的发展作为战略部署的关键。
——传播文化。当今世界的大国竞争,越发的表现为文化的竞争。尤其是在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的趋势下,经济领域的主导背后潜伏着更大的文化霸权和价值观渗透。在西方价值观主导20世纪发展的背景下,东方价值的重塑和推广是21世纪东方文明重新崛起的战略举措。作为“华夏文明之根”的西安,有责任更亟须承担起这种价值重塑和推广的重任。当前,现代产业的组织方式给我们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运用市场手段,我们可以通过资金、政策的强大支持参与到世界生产链条的各个环节之中去,甚至可以以产业链条的组织者这一角色出现。在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过程中,在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这种战略地位的获取,必须首先是以城市的力量去博弈的,而这正是西安这个国际化大都市存在和发展的必要。
- 标签:本站
- 编辑:白守业
- 相关文章
-
增强文化自信与西安的历史使命
今年5月17日,习总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表示:“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
- 这么多优秀的西安文创拿来吧你!
- 从寒窑遗址公园的时代精神谈西安历史遗址资源的开发
- 国潮盘扣、古法造纸、长安好物……这场乡村旅游艺术节看点满满
- 新时代“西迁精神”再出发
- 古都西安以丝路精神重新拥抱世界
- 世界你好原来你如此关注我的城
- 【续写丝路新篇章】西安城墙:古老的外表年轻的心 拥抱时代是认真的
- 2020!大西安攻坚克难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城市建设
- 古城西安一眼千年
- 李引进:《西安回坊:长安丝绸之路起源地的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