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西安 新起点上再扬帆——西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纪实
文明,一个城市的内在灵魂;文明,一个城市的魅力底色。不久前,西安被中央文明委正式命名为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十八载孜孜以求的梦想终于成真。
全国文明城市——一座城市最高的综合性荣誉,凝结了城市治理的思想与智慧,凝聚了850万西安人民的共同心愿。这不是城市文明创建的终点,而是一座里程碑、一个新坐标,文明古都将立足新起点,再创新荣光。
“丝绸之路起点,华夏文明之源”,西安是举世闻名的四大文明古都之一,成就了生生不息的东方文明。自1996年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18年来,西安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实施。
这期间,西安曾推出以思想道德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八大工程”,提出培育“四有”新人、创建文明城市的奋斗目标,市民素质、文化生活质量和城乡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这期间,西安曾开展培育和塑造城市精神的大讨论,“承古开新的境界,开放包容的胸怀,勤奋进取的精神,文明诚信的风范”深入人心,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城市向心力持续增强;
这期间,全市组织开展“知荣辱、除陋习、树新风”教育管理整治活动,集中解决影响城市形象的不文明行为,市民在文明举止、讲究公德、遵纪守法、维护秩序等方面明显进步;
这期间,西安还举办了世界园艺博览会,持续开展城市“古新分治”、在保护和恢复古都历史文脉的基础上实现城市形象、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的提升。
经过全市上下不懈奋斗,西安各类创建活动稳步推进,1999年成为首批命名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2011年被明确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城市。
欲建文明城,先育文明人。创建文明城市,西安市始终坚持“弘扬,传播正能量”,加强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
通过深入实施“尚德西安”道德实践系统工程和“城市文明程度提升行动”,全面推进文明城市各项创建任务的落实;
积极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完善“信用西安”信息平台,建立“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评选表彰“文明诚信市场”、“文明诚信之星”,树立了一批诚实守信先进典型;
坚持开展“学雷锋、三关爱、大西安全城联动”志愿服务活动,传承和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全市志愿者达到77万人,各类社会志愿服务组织达到3062个。
党的以来,西安市不断加强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树立价值坐标,引领社会风尚,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文明使者,代表了西安人的精神高度、道德厚度。
西安传承历史文脉,保护历史风貌,实施了明城墙和历史街区改造,建成大雁塔南北广场、曲江池遗址公园和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等,形成了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老城区与新城区各展风采、人文资源与生态资源相互依托的鲜明城市特色。
特别是去年9月6日,南门文化广场正式开放,“一轴三楼三广场”及南门历史文化街区向市民亮相。泛舟护城河享受着美景,市民感叹“如在江南水乡般惬意”。
“美丽西安摄影作品展”,用图片讲述了中国梦的西安故事;西安创作的电视剧《大秦帝国之纵横》、纪录片《浐灞长歌》等作品在央视播出;电视剧《我在北京,挺好的》,电影《百鸟朝凤》《冲锋号》入选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申报名单;歌剧《张骞》、话剧《明天》在北京展演受好评;200多幅户县农民画公益广告作品入选全国公益广告库,并在纽约时代广场播出。
追梦十八载,惠民情不移。从2002年开始,西安市坚持每年投资100多亿元城建资金,不断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实施“八水润西安”工程,新建、改造、提升“5大引水源、7块湿地、10条河系、28个湖池”,城市生态水面增加至7.6万亩,湿地达6506亩,实现了“城在水中、水在城中”。
通过实施“城市绿化”工程,开展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保护,森林覆盖率达到44.99%,初步实现了“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生态格局,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
通过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强力推进治污减霾工作,拔烟囱、拆锅炉、治尾气、降扬尘,空气质量逐年好转;关闭“十五小”,建设污水处理厂,市域内河流水质逐年稳步提升。
通过每年实施惠民实事,解决交通、住房、教育、卫生、食品、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等多个领域的实际问题,化解“出行难”、“住房难”、“上学难”、“看病难”、“就业难”等群众生活难题,织密民生保障网。
创建为民,创建惠民,西安的创文工作从一开始就走进了群众心里、融入到百姓生活,扎根在最深厚的土壤。如今的西安,文明风尚深入人心,城市品位明显提高,城市生态日趋优化,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连续三年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记者 王罡 杨光)
- 标签:本站
- 编辑:白守业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