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西安文化  文化

非凡十年|追风赶月启新程——西安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日升月恒,江海奔流,时间的脚步从不停歇。从党的到党的二十大,十年弹指一挥间。习总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总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指出,“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非凡十年,光辉历程,赶考的征程上镌刻着奋斗的印迹,不凡的业绩彰显如磐的初心和坚定的决心。

  向光逐梦而行,十年追赶超越。十年来,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总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指引下,全市干部群众以大地作纸、以奋斗为笔,把习总擘画的宏伟蓝图一笔笔绘制成恢弘壮美的绮丽画卷。地区生产总值迈上万亿元大台阶,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2012年的1.8倍,技术合同成交额从300.22亿元增加到2209.47亿元,2021年空气优良天数较2016年增加73天……沉甸甸的数字背后,是综合实力的增强、创新高地的进阶,是生态“家底”的厚植、民生福祉的升级,也让国家中心城市的标识更加鲜明。十年发展,气度非凡!

  凝望烟波浩渺的历史长河,十年的时光不过短暂一瞬;环顾古都大地的沧桑巨变,却有太多的成就令人惊叹、无穷的变化值得记录。

  为充分展现非凡十年的非凡成就,真切感受这座城的精彩蝶变,即日起,本报推出“非凡十年”系列报道,详实记录西安全面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火热实践,深入报道十年来日新月异的城市变迁和真实可感的民生实惠,立体反映全市干部群众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奋斗姿态,进一步汇聚起砥砺奋斗、开创未来的底气和信心,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党的以来的十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十年,也是西安经济社会大踏步前进、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十年。

  西安始终坚定不移沿着习总指引的方向感恩奋进、砥砺前行,古老厚重的土地焕发出蓬勃朝气、迸发出无限活力。

  党的以来,习总三次来陕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科学精辟作出“陕西正处在追赶超越阶段”的重要论断,提出“五个扎实”“五项要求”“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重大要求,为陕西和西安的发展掌舵领航、把脉定向。

  西安牢记习总的殷殷嘱托,抢抓共建“一带一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机遇,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努力把习总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十年来,西安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3—2021年GDP年均增长7.8%,地区生产总值迈上万亿元大台阶。“6+5+6+1”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壮大成势,形成电子信息、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2022年上半年,西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增速位列副省级城市第一。市级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新开工项目开工率分别达到65.8%和90.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5%。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1791列,核心指标稳居全国前列。

  如今的西安,是国内唯一航天系统完整产业链城市、国家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国家级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化基地,位列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全国第四、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方阵。

  嫦娥奔月、北斗组网、天问探火、载人深潜……无不闪耀着西安科技的光芒。一项项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展现着西安创新驱动发展的澎湃动力。

  形成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两链融合“促进器”。2022年上半年,秦创原总窗口新增科技型企业534家,科技成果转化企业155家,累计设立17支基金,总规模达到101亿元。

  从历史看当下——厚实产业基础和丰富科教资源等构筑的综合实力,为西安应变局、开新局提供了坚实底气。

  从当下看未来——西安正锚定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六个打造”奋斗目标和九个方面重点工作,加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建设更高能级的国家中心城市,实现从量变、质变到裂变的跨越,在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新征程上发轫远航。

  随着汽笛长鸣,2022年8月23日,满载着41车82箱哈萨克斯坦石棉的首列中欧班列长安号中越国际货运班列(西安—河内)缓缓驶出西安国际港,一路向南……

  这是陕西开行的首趟中越国际货运班列,也是首次衔接中欧回程班列的“石棉专列”,标志着西安打通了连接东盟的陆路贸易通道,长安号常态化运行的干线条。

  循着古长安西市婉转悠扬的弦乐,中欧班列长安号已在亚欧上,奏出丝路长歌的世纪回响,也唱响了西安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的一路高歌。

  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西安积极承担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等20多项国家级创新改革试点任务,完善自贸试验区和空港、陆港等平台载体,攻坚克难,蹄疾步稳。

  看成效!全面创新改革试验12条经验向全国复制推广。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0%以上,连续两年荣获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标杆城市,获批国家第二批国资国企改革综合试验城市,获批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第五航权航线月底,三一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签约,4个月后开工建设,83天完成项目配套路网建设,

  看数据!2021年,西安进出口总值4399.9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41.2%,比2012年提高22.4个百分点。

  西安坚决当好秦岭生态卫士,完成违建别墅专项整治,修订出台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规划》,秦岭北麓主体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获批实施。

  经过全域治水碧水兴城,新增生态水面1.54万亩,主要河流全部消灭劣V类水,完成护城河改造提升,实现“一池碧水绕古城”。

  2013—2021年,全市单位GDP能耗年均下降4.30%。2021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65天,污水处理率达到96.87%,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98%。

  “我特别喜欢游泳,将来我也要当游泳冠军!” 2022年8月8日,6岁女孩孙书怡在西安奥体中心参加“全民健身日”活动时,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

  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标准场馆、一套套“全运惠民”的健身设施、一处处焕然一新的城乡面貌……十四运会展现了全运西安经典时刻,也推进了城市能级的大幅提升。

  如今,机场三期开工建设,西安火车站改扩建等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建成投用,“米”字形高铁网基本形成,地铁通车里程达到259公里,建成6条快速路、11座大型互通立交和跨浐灞河5桥2隧……

  近五年改造2008个老旧小区和599条背街小巷,打通断头路144条,建设美丽村庄581个。2021年末,全市各类普通教育学校3736所,比2012年末增加了670所;医疗卫生机构床位7.94万张,比2012年末增加了3.52万张。2014年以来,西安市累计实现73721户250414人脱贫,29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深挖盘活文化资源。近年来,西安建成各类博物馆42座、累计达到159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4处,居全国之首。

  短视频平台上,西安旅游频频“出圈”:到全国首个沉浸式唐风市井文化生活街区“长安十二时辰”,开启唐朝之旅,做一回“唐潮人”;到丝路国际文化艺术中心保利大剧院看一出《千里江山图》交响音诗……

  古城文化的枝繁叶茂,宣示了一座城市的文化自信,也彰显了守护历史文脉、传承中华文明的西安担当。

  西安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大力加强建设、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生态建设,积极打造“民有所呼、我有所行”基层党建品牌,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西安将始终保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执着,以马不离鞍、缰不松手的定力,以上率下转作风、驰而不息抓作风,变不可能为可能,变可能为现实,用实干实绩推动高质量发展。

  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全面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奋力谱写西安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设立高陵区和鄠邑区,行政区划由9区4县变为11区2县,市区土地面积占比比2012年扩大15.6个百分点。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