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西安文化  文化

回眸:梁思成与西安的故事

  西安,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梁思成曾两次带领中国营造学社同仁专赴西安,对多个古建进行测绘、调研。

  实际上,“地震”曾给西安文物带来巨大破坏,明朝期间尤甚。这其中,梁思成先生深度参与了碑林博物馆、小雁塔等维修保护工作,与西安有了更深的缘分。

  比如,西安碑林博物馆,它创建于公元1087年,是世界收藏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目最大的一座艺术宝库。

  碑林博物馆内的「唐·开成石经」,被称为“世界上最重的石书”,始刻于833年。原立于唐长安城的国子监,宋时移至此——西安碑林因此诞生,1987年进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公元1556年,8.5级的“关中大地震”,让「唐·开成石经」114石中折断了40石。未断者也伤痕累累,令人痛惜。

  真正从防震保护入手,提出周全可行的方案,对「唐·开成石经」保护产生深远影响的,是1936年由梁思成等学者集体提出的“钢筋混凝土加梁柱”的保护方案,一直沿用至今。

  明朝,陕西多次发生大地震。小雁塔塔身数次被震裂,又“神合”。这段史料,就刻在小雁塔北门楣上。后来才发现,这是擘划者在塔基用夯土筑成一个半圆球体,受震后压力均匀分散。

  在审查西安小雁塔保护维修方案时,梁思成提出了“整旧如旧,保持原貌”的维修原则,之后被《中国文物保》采纳,对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走向现代都会的西安来说,星罗棋布的文化遗址,逐渐演变成为“中央公园”,包括大明宫、曲江池等。未来,小雁塔也必将走向5A景区。国际品牌的商业,也将再度赋能该区域。

  《周礼·考工记》中如此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这,奠定了中国城市营造方式。城墙,成为东方城市的象征。

  兵燹千年,沧海桑田,始入现代。可有一种痛始终令人扼腕:1949年后,北京城墙陆续被拆。诸多仁人志士,当时为护城多有磨难。

  1957年,梁思成曾说:“拆掉一座城楼,像挖去我一块肉;剥去了外城的城砖,像剥去我一层皮”。

  要知道,它多次面临被拆除风险。尤其是在北京拆墙带动下,不少陕西地区领导提出“拆掉西安城墙,填平护城河”。当时的口号:“拆除封建王朝的陈墙旧砖,矗起一个新社会新城市”。

  1980年代,张铁民开启“全面修城墙”。2020年10月1日,总长达14.6公里西安护城河全面贯通。

  对古都城墙存废的论述与保护利用的构想,它来源于梁思成对中国古都的精深见解。梁思成先生指出:“北京城是一个具有计划性的整体”,从城市的固有骨干和建筑的整个系统着眼。

  2022年是梁思成先生诞辰121周年,2022年又恰逢先生逝世51周年。三联中读推出了精品课程《这就是中国古建筑》,希望能以这门课程,纪念前辈学者在古建筑研究领域的筚路蓝缕与卓越贡献,带领更多人看到古建筑、感受古建筑,重新认识传统的价值。

  为了呈现更广阔的视野,我们不仅请来了建筑史权威学者,还邀请了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以及文化遗产保护团队的一线专家。

  这其中,有营造学社古建筑考察的开端——天津蓟县独乐寺、河北正定隆兴寺,有“地上文物看山西”的山西古建筑代表太原晋祠、应县木塔、云冈石窟,还有考察的“高光时刻”五台山佛光寺,梁思成的研究方法得到证明……

  课程的每一讲,都以营造学社当年考察的背景、过程、发现为起点,回到建筑的营造现场,讲解建筑价值。并以当前古建保护现状为终点,深入了解中国古建筑的前世今生。

  以梁思成为代表的营造学社,当年对古建筑的“重新发现”,是对中国建筑史这一学科的发掘,在其中发现中国,回答“我们是谁”“如何看待自己在世界文明中位置”的大问题。

  今天,我们重新了解营造学社,重新了解古建筑里的中国,更是要回答“我们是谁”“去往何方”的问题。

  课程原价198元,早鸟特惠价98元,享受永久回放权益。只需要三杯咖啡的价格,便可踏上古建寻访之旅。

  购买课程的用户,可以免费解锁《三联生活周刊》2020年第10期古建筑专题数字刊《营造学社:在古建筑里发现中国》。

  在规定时间内按照要求全部打卡的用户,会在课程完结后收到梁思成、林徽因之女梁再冰的回忆录《梁思成与林徽因:我的父亲母亲》,附赠珍贵家书。

  一门课程,一场穿越近百年的古建筑寻访之旅,一种欣赏古建筑之美的独到视角,一个清晰的中国古建筑体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