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西安文化  文化

西安博物院:参观新开放的“帝都万象”展览

  2022年4月11日,历经5个月提升改造,西安博物院基本陈列重新对外开放。这里以“帝都万象”为主题,展示千年古都西安的悠久历史,内容丰富,文物众多。6月3日下午,路过西安市之际,我顺路参观了这个崭新的展览——

  这里位于西安博物院地下一层的二、三展区内,分为“周秦文明”“汉唐风采”“府城华章”三个部分,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展示西安市内出土的青铜器、陶瓷器、金银器、陶俑和唐三彩等珍贵文物。

  2007年5月18日,西安博物院建成之际,基本陈列正式对外开放。转眼之间,15年过去,这里的展览陈列方式逐渐落后。因此,这次大规模的提升改造以原有展览框架为基础,结合近年的考古新发现和展览新理念,进行了针对性的内容修订和信息完善。

  周秦王朝兴起于关中地区,创造的礼乐制度、道德规范、和法律等,成为中国古代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标志。作为西周王朝的首都所在地,周人在这里建造宫殿、制订礼乐、分封诸侯;作为大秦帝国的首都所在地,财货之富足,交通之便利,远超前代国都,可谓“天下辐辏”。

  走进西安博物院的基本陈列,迎面便是一件巨大的西周勾连云雷纹大鼎,凝重浑厚,纹饰精美。这里展示了丰镐遗址出土的大量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包括食器、酒器、乐器、兵器、车马器等。

  这里陈列的西周永盂被誉为西安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之一。1969年,这件青铜器出土于西安市蓝田县,为西周时期盛水或者盛冰的器物。在永盂腹内的底部铸有123字铭文,记述益公受周天子委托赐给师永田地,参与出命和授田仪式的人员有邢伯、尹氏、师俗父、遣仲等大臣,以及司土、司工等官员。

  这里陈列的四件卫簋的形制和纹饰完全相同,器物的盖子和腹内的底部均铸有相同的57字铭文,记述周天子在康宫召见并赏赐给卫赤巿和攸勒之事。1973年,这套卫簋出土于西安市长安区马王村。

  这里展示了西周至秦代时期的各种货币,从早期的贝币到后来流行的金属货币,从形态各异的钱币到统一的方孔圆钱,从一个侧面反映秦人统一六国的历史。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颁布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地同域,量同衡,币同形的政策,将过去六国使用的铲币、刀币、环钱等统一为秦国使用的半两钱币。

  这里通过青铜车马饰展示了周秦时期的车马形制,反映了当时乘坐(乘车)、战阵(兵车)和田猎(田车)的车辆使用制度。同时,结合马车各部位示意图,标注不同车马饰的具体位置。

  汉唐时期,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到最高峰,当时的长安城成为国际化大都市。汉有文景之治和昭宣中兴,唐有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国家统一,社会繁荣。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和西方的交流拉开序幕,以兼容并蓄和创新发展的姿态,广泛地吸取异域文明,融合交流出汉唐华章。

  这里迎面是一件唐代鎏金走龙,展现出一种朝气蓬勃的生命力,筋骨强劲,健硕有力,昂首挺胸,大步向前。旁边展柜的陶质冥器展示了汉唐时期的庄园经济,包括粮仓、猪圈、牛车、动物等。

  这里陈列的唐三彩腾空马被誉为西安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之一。1966年,这件唐三彩出土于西安市莲湖区制药厂唐墓内,由胡人少年骑手和飞奔而起的悍马两部分组成。它以生动逼真的造型和光亮夺目的釉色,表现出骑手淡定自然和骏马疾驰的瞬间姿态,好像一位怀揣梦想来到大唐长安城的年轻人。

  旁边的展柜之中,结合古代的绘画,展示了汉代、十六国至隋唐时期的陶俑,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生活娱乐的真实场景。隋代的黄釉骑马俑和乐舞俑,数量稀少,价值珍贵。

  在展厅的中间,摆放着北周时期的史君墓石椁,外观好像一座雕梁画栋的歇山顶房屋。2003年,这件石椁出土于西安市未央区大明宫乡井上村,表面采用浮雕彩绘贴金装饰,图像内容涉及粟特人的袄教。墓主人史君为北周凉州萨保,相当于粟特人的商队首领,处理民族内部事务,接待中央政府官员。

  旁边的展柜之中,结合“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地图,展示了唐代各种各样的骆驼陶俑。其中,有一件骑驼胡人小憩俑,在骆驼背部的两个驼峰间,身穿胡服的女孩侧身盘腿,左手搭在左腿上,右手搭在驼峰上,头枕右臂,作小憩状。

  唐朝以后,、经济和文化中心东移,长安城再也没有成为国家的首都。后来,这里更名为“西安”,地处西北和西南交通要冲,成为保障西部稳定和维护中原王朝安全的重镇,受到宋、金、元、明、清各朝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当时,西安城内店铺林立,商贸发达,文化昌盛。高大的城墙,巍峨的钟鼓楼,著名的碑林和关中书院等历史遗迹成为西安的标志性建筑。

  在展览的结尾处,可以看到清代赵孟頫款设色《辋川图》手卷、冯从吾《冯少墟集》、吕大临《礼记传》、李颙《二曲集》和时期于右任草书《醉高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