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缔造公立医院专科高质量发展?围观16位院长书记新思路
近日有关于berkanix的话题受到了许多网友们的关注,大多数网友都想要知道berkanix问题的具体情况,那么关于berkanix的相关信息,小编也是在网上收集并整理的一些相关的信息,接下来就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下小编所收集到的与berkanix问题相关的信息吧。
以上就是关于berkanix这个话题的相关信息了,希望小编分享给大家的这些新闻大家能够感兴趣哦。
对各家公立医院而言,临床专科能力是医疗服务水平的核心和关键。当“高质量发展”成为公立医院“十四五”时期的关键词,临床专科能力的提升也同样需要加紧步伐。
3月20日,由健康界主办、安斯泰来制药(中国)有限公司特别支持的《同频与共振——专科能力提升》线上研讨会召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浙江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程向东、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马昕、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副院长曾勇、青岛市市立医院院长管军等十六位重量级嘉宾齐聚“云上”。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和安斯泰来董事长兼总经理濱口洋相继带来精彩致辞,开启了这场医院管理者之间的智慧碰撞。
新时代,公立医院如何促进专科能力提升?如何驱动科研工作创新,推进产学研进一步融合?一系列备受医院管理者和学科管理者关注的问题,在各家医院管理者的云端探讨中,答案渐明。
区域医疗中心助力优势学科集群
公立医院专科能力的建设,离不开国家在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等方面的一系列工作部署。十九届五中全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时期及2035年的远景目标中,均对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有所提及,同时对国家优质医疗资源的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在新医改新国考的要求下,医院管理者、学科领导者如何要做好学科临床能力建设,“百年老店”如何持续擦亮“金字招牌”?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马昕以《高质量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实践》为题,结合该院近年来神经外科、皮肤科、感染科、运动医学科等一系列优势学科所结“硕果”,分享了学科临床能力建设方面的“华山经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同学科有不同的发展模式。”马昕以华山医院的感染科举例介绍,每年传染病暴发高发期以前都会开启应急演练。以战代练,平时也战时,才可能练就“战狼”一般的72小时救援能力。
“作为在上海市中心占地面积最小的三甲医院,我们不因床位少而固步自封,积极利用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在马昕看来,打造专科建设,可以参照“长板效应”,不一定非要捉襟见肘补短板、扩规模,发挥人才和团队的凝聚力,锻炼出一支小而精的精锐部队,也能走出自己的特色。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副院长曾勇也表达了同样的态度。“落实医改目标需要医院内各学科共同努力,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和学科的发展。”曾勇同时认为,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打造学科集群是关键,并以此为主题带来了精彩演讲。
在他看来,学科集群,是以优势学科带动弱势学科,既要补短板,又要铸高原,更要攀高峰。所以初步要在新一轮的发展过程中,做到重点学科优势突出,培育学科增量提质,让潜力学科弯道超车、战略学科初步定型。
至今,曾勇还用三个关键词揭秘华西医院的创新之道——技术创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管理创新(组织调度、协同推进)、运营创新(资源整合、质效提升)。
MDT托举医院专病中心发展“跑起来”
长期以来,国内综合性医院一直沿用以专业来划分的专科诊疗模式。每个学科各自为政的单一诊疗模式往往使患者得不到全面、规范化的诊断和治疗。“专科”到“专病”的概念由此不断深入推进。以患者为中心、某种疾病为核心、以整合多学科资源为手段,打破现有科室界限的实体化诊疗单元——专病中心营运而生。
作为医院创新医疗服务模式的一种有益探索,近年来各种形式的专病中心如雨后春笋大量涌现。各地医院也将专病中心这种全新的服务模式与MDT、医联体、远程医疗等进行结合,进行了诸多尝试和探索。
在河南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张建功看来,多学科诊疗团队MDT是在提供“最高性价比医疗服务”的同时满足治疗效果、效果需求、成本控制的有效抓手和平台。“从一开始的单一治疗转为多手段联合治疗,再到目前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肿瘤治疗模式经历了由分到合、摸绘全象的过程。”张建功结合河南省肿瘤医院的首诊MDT实践,进一步阐述,推进这项工程的进行要以患者为中心、以病种为导向、以团队为依托,才能实现共商共决、科学诊治,制定出规范化、个体化、持续性的综合治疗方案,从而加快各个细分亚专业之间的横向整合。
与此同时,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吕富荣直言:“要做好多学科模式,首先要引起院方的高度重视,积极引领相关学科和对此感兴趣的同志们聚集在一起,定期围绕患者病情探讨最佳诊治方案,才能从根本上给予患者最大的实惠。”吕富荣介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便是从上往下推进,积极开设MDT小组,同时有MDT工作委员会解决MDT发展中的困难;院方同时制定相关制度,推动MDT优质规范发展;定期召开相关专题会,开展优秀团队经验分享会;广泛媒体宣传推广等。
“如果仅仅靠一个部门的部门长或一个专科的科主任协调来学科,会有一定的难度。”青岛市市立医院院长管军强调,“一个医院若想得到长足可持续的发展,还是应该从院方做起把MDT当做一项系统工程去抓。”
医院科研工作向创新型进阶,“原动力”是什么?
寻求高质量,是十四五期间的公立医院发展的重要战略,更是所有医疗机构发展永恒的话题。
谈及医院学科建设的发展,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院长牛远杰、上海市同济医院(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副院长梁爱斌等多位院领导均表示,要狠抓学科建设,离不开科研创新。学科建设的高原应该是一个学科群,高峰应该是学科间治疗专病的合作。医院特色学科、特色病种的专业诊疗、包括议题如何,实际上都是医院发展的关键环节。
无论百年老店,还是初出茅庐的年轻医院,对科研的深耕同等重要。位于创新之城深圳、年仅4岁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就是不断从科研创新中汲取养分,迅速成长为华南地区肿瘤研究和预防融合的新高地。该院副院长王东文认为,医院要最大化发挥科研的价值,要以5方面为抓手,即科研的人才、科研的项目、科研的经费、平台的评价和考核。其中,创新性科研项目的开设一定要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出发,以为病人去做服务。同时最终的评价体系和考核方式也要以此为参照。
但归根结底,学科建设最关键的因素还是在于人员的梯队建设。“梯队的建设依靠人才,再好的平台没有人,最后效率也会非常低。”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副院长田琳说道。
对于学科发展来说,诸多医院管理者都认识到学科的裂变和聚变,这个过程中毋庸置疑都需要人才。田琳进一步阐述,“裂变其实是指亚专科的建设,一个学科的亚专科建设一定要以平台引人,以专业引人。”
如今对各家医院而言,对学科人才的招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如今以待遇吸引人,层层加码的时代似乎已落幕。平台大不大、发展空间足不足是现在更多人才“择木而息”时考虑更多的因素所在。
正如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副院长张萍所言,“有梧桐树方可引进金凤凰”。
更多精彩观点,欢迎点击《同频与共振——专科能力提升》线上研讨会
- 标签:berkanix
- 编辑:白守业
- 相关文章
-
养娃压力大!南非女子诞下十胞胎家中共16个孩子
南非一名37岁女于7日在医院诞下10胞胎,7男3女,母子平安。加上家中的6个孩子,这名女子共有16个孩子…
- 李克强阐释为何须保障好医务人员的合理薪酬待遇
- 世卫组织重检意大利2019年血样!更多研究发现改写新冠疫情时间线
- 日本报告196人接种辉瑞新冠疫苗后死亡
- 广东新增9例本土确诊病例,均在广州
- 广州重症、危重症患者共9例!钟南山团队全程指导和参与病人救治
- 国家医保局:DRG和DIP付费试点城市将于2021年内实际付费
- 广东新增8例本土确诊病例,均在广州
- 节省医疗费用支出超4亿元!新疆药品集采"提质降价"
- 国家医保局等三部门: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筹资标准
- “996”“007”是拿命换钱?警惕加班熬夜带来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