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疗:无创通气,要怎么做才好?
近日有关于棕榈泉的话题受到了许多网友们的关注,大多数网友都想要知道棕榈泉问题的具体情况,那么关于棕榈泉的相关信息,小编也是在网上收集并整理的一些相关的信息,接下来就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下小编所收集到的与棕榈泉问题相关的信息吧。
以上就是关于棕榈泉这个话题的相关信息了,希望小编分享给大家的这些新闻大家能够感兴趣哦。
无创机械通气概念
目前无创机械通气在ICU病房较为常见,它和有创机械通气类似,在患者吸气的时候给予压力支持;在患者呼气的时候,能够保证气道内存在压力,起到呼气末正压的作用,从而能够减少呼吸做功,提高气体交换量,改善氧合;不同的是无创机械通气使用面罩进行,有创机械通气需要气管插管。
无创通气的时候需要设定吸气压力(IPAP)和呼气压力(EPAP)。IPAP和EPAP之间的差值称为△P。
无创机械通气的弊端
1.无创通气不能直接作用于气道;
2.不能够深部吸痰;
3.因为有气体泄漏,不能够提供高的压力支持;
4.长时间使用患者会不耐受(疼痛)。
无创机械通气理想的适应症
1.使用无创可以保护这一部分患者的气道;
2.患者有咳痰能力,气道保护能力强;
3.气道分泌物不多;
4.患者耐受性好;
5.患者病情能够迅速逆转;
6.在无创间歇期能够有很好的自主呼吸;
不适应于无创机械通气的情况
1.病人气道保护能力很差;
2.气道分泌物很多;
3.患者面部烧伤或者面部外伤;
4.近期有食道手术;
5.严重的心肌缺血的时候;
无创机械通气面罩
1.鼻面罩(A)在使用的时候患者能够说话,但难以维持压力,目前少见;
2.口鼻面罩(B)目前常见,它可以提供很高的压力,但是面部容易受到挤压,尤其是鼻子,当患者面部畸形或者胡子较多的时候,使用起来容易有气体泄漏;
3.全脸部面罩(C)整体面积大,覆盖广,对面部的压迫小,但更加封闭。
4.头盔式面罩(D)目前很罕见。
无创机械通气流程
成功的无创通气首先需要患者耐受无创面罩,然后去调整适当的压力。
无创通气的流程是:
1.首先将面罩放在患者面部;
2.然后同患者进行沟通;
3.选择合适的压力;
4.开始送气;
5.最后将面罩固定在患者面部,调整好面罩位置。
无创机械通气之后
无创之后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反应、无创治疗的效果。
无创通气后患者呼吸肌肉做功减少,呼吸频率理论上应当降低,辅助呼吸肌群做功减少。这些变化应当在无创通气30-60分钟的时候出现。病人的氧合和二氧化碳情况也应当有所好转。如果这些没有改善,临床医生需要考虑是否进行气管插管。
无创机械通气压力设定
无创机械通气能够产生PEEP,减少心脏前负荷和后负荷,促进更多的肺泡打开,改善气体交换,改善氧合。因此,无创通气可适用于呼吸疾病和心脏疾病。
吸气压力和呼气压力之间的差值称为△P,这个差值能够减少呼吸做功,增大潮气量,促进二氧化碳的排出。在无创通气的时候,如果增加呼气压力,为了保证△P的不变,也同时需要增加吸气压力。一般来说吸气压力设定在15-500pxH20。
对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一般使用的支持压力是8-250pxH20。COPD的患者压力支持设定也可以类似。如果压力设定不够,可能会适得其反。
无创机械通气的几个疾病
1.COPD:COPD的患者存在气道阻力增加,吸入气体难以排出,导致肺气肿出现,引起呼吸功增加,呼吸肌肉疲劳,这时候使用无创通气,能够改善病情,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减少插管概率。
2.充血性心力衰竭:无创通气治疗心衰的出发点是控制肺水肿。心衰患者使用无创通气能够改善肺顺应性,改善肺内分流,降低心脏负荷,减少肺不张的产生,对心源性肺水肿来说,无创通气效果较好,但是对于心肌缺血的患者来说,有学者反对无创通气。如果心肌缺血严重,比如肌钙蛋白升高明显、心电图有变化,那么推荐气管插管。
3.肺炎:这部分患者气道分泌物增加,病程需要数日才能好转,无创通气不利于患者咳痰,一般不建议使用。
4.ARDS:鉴于ARDS的病程较长,病变重,无创通气也不建议使用,研究表明,无创通气不能降低ARDS的插管率。
- 标签:棕榈泉
- 编辑:白守业
- 相关文章
-
养娃压力大!南非女子诞下十胞胎家中共16个孩子
南非一名37岁女于7日在医院诞下10胞胎,7男3女,母子平安。加上家中的6个孩子,这名女子共有16个孩子…
- 李克强阐释为何须保障好医务人员的合理薪酬待遇
- 世卫组织重检意大利2019年血样!更多研究发现改写新冠疫情时间线
- 日本报告196人接种辉瑞新冠疫苗后死亡
- 广东新增9例本土确诊病例,均在广州
- 广州重症、危重症患者共9例!钟南山团队全程指导和参与病人救治
- 国家医保局:DRG和DIP付费试点城市将于2021年内实际付费
- 广东新增8例本土确诊病例,均在广州
- 节省医疗费用支出超4亿元!新疆药品集采"提质降价"
- 国家医保局等三部门: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筹资标准
- “996”“007”是拿命换钱?警惕加班熬夜带来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