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西安文化  教育

储殷博士:“与现在相比我宁愿让孩子回到以前的时代”

  随着孩子年龄长大,不可避免地需要进入学校接受教育,而教育却是让人头疼的大问题,让不少父母深为苦恼。

  究其原因,既有现行教育体制的弊端,又有外界带来的巨大压力,同时自身寄予的希望值较高,都是造成这种焦虑的根源。

  据说学校推行素质教育,倡导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发展,在很多方面都需要家长配合,常常让自己疲于应对,反而一点都不能省心。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储殷有同样的看法,这位博士曾获得《我是演说家》节目的全国总冠军。他在2020年度新浪教育年会上做过一次演讲,针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深刻地剖析了当前教育体系中存在的矛盾,揭示了素质教育的“面纱”,真诚地展现了父母们不安和焦躁的心态。

  这是为什么呢?我国教育体系的历史沿革是怎样的?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体系一直贯穿两种模式:一种是应试教育,一种是素质教育,最初的教育体系来源于前苏联,这也是应试教育的起源。

  建国初期,由于各行各业百废待兴,而且在教育上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遵循,故而沿用前苏联的一套做法,实行应试教育。

  这种教育有一个非常形象的称呼,也叫填鸭式的教育,就像在农场里喂养一只鸭子,只要按时投放水分和饲料,就可以达到增加体重的目的,而不用管鸭子是否需要。

  因此,这种模式只注重书本知识的灌输,而不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容易压制他们的创造性,对其个人成长非常不利。

  这种模式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提高学习能力,倡导身心健康发展,成功的避开了应试教育的不足,因而与应试教育完全不同,一经提出就得到了人们的极大欢迎。

  1985年5月,一代伟人在全国首次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性,要求教育要着力于提高民族综合素质。

  从此,国家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入手,重视学生的素质培养,并颁布了《义务教育法》,开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经过10多年的探索,1999年,国务院通过教育部关于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由此,素质教育成为我国的一项战略决策,得到了全民的高度重视。

  因而提出素质教育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完全取代前者,而是希望它能解决应试教育的落后性,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矛盾和问题,起到传承和补充的作用。

  然而,社会正处于新旧交替的矛盾中,各种传统观念与新的思想交织并存,虽然倡导素质教育是一件大好事,但目前升学仍然离不开考试,以成绩排名次论英雄。

  特别是面对高考,大家比拼的都是分数,这严重挫伤父母对素质教育的积极性,不可避免的给他们带来双重迷茫,不但不知所措,有时还会产生极大的动摇。

  尽管各个层面要求抓素质,但并没有明确改革的方向,导致“按下葫芦起了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时有发生。

  比如:认为生命教育和性知识教育比较重要,就将这些方面纳入考核的内容,感觉孩子的身体素质不行,就认为体育活动很重要,忙着增加体育课的时间,并变相提高体育考试的标准。

  这显然不能解决教育的根本问题,反而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因此,改革不能事无巨细一把抓,而应该有目的有重点。

  现行教育本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实现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但是“减负”并没带来的理想的结果,最后仍然离不开各种考试,才能实现升入重点高中和211大学的梦想。

  这逼迫家长不得不为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开展形式多样的“军备竞赛”,变相为家庭增加了不小的经济负担,还堵塞了中产以下家庭孩子的上升空间,造成阶层固化加剧,使人们跨越阶层的美梦遥不可及,成为父母对教育失望和痛苦的根源。

  与新型模式相比,传统模式在接受教育时,虽然比较简单和直接,方式也有些粗暴,但基本不用“拼爹”,不管是孩子还是父母压力不大。

  只要孩子“拼聪明”、“拼勤奋”,基本能达到自己的目标。而不用像现在这样,既要拼家庭经济条件,又要拼孩子自身的努力,还得时刻小心翼翼,生怕因为考试的失误,错过人生的发展机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在心理上承受几重巨大的压力。

  正是由于新的模式有以上的弊端,储殷博士代表中国普通老百姓发出呐喊:“在畸形和不健全的教育体系中,我宁愿让孩子回到过去的年代”。

  尽管教育改革不尽如人意,但毕竟已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育改革也不例外,各种阵痛不可避免。

  在当下,改革正在进行中,无论是怀念还是指责,都不能放弃对素质教育的希望和信心,这是解决教育落后局面的关键所在。

  只要发现了问题,通过后续不断改进,相信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让孩子得到健康的成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