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西安文化  教育

我国素质教育产生的背景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正日益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使得知识和人才、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成为推动或制约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其一,从观念上来看,“应试”错误地被当作目的而非手段存在。这直接导致全部学生都“迫切地”去挤升学的“独木桥”,导致学校往往只重视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而忽视大多数学生的教育;

  其二,从操作上来看,重智育而轻其他。整个中小学教育被纳入与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对口的系列,中小学成了大学预备班,只重视智育,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在智育中,也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死记硬背,大搞题海战术,学生成了教鞭下的奴隶,根本谈不上智力的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其三,从评价上来看,“应试”单纯以量化的分数标准来评价学生的优劣,单纯以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价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导致了教育评价上的片面性,不符合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目的。

  西方文明史上人们很早就开始对人的全面培养、全面教育的思考及实践,历史上曾有“自由教育”、“博雅教育”、“人文教育”、“通才教育”、“科学人文教育”等不同的教育术语或称谓,表达着使人整体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的教育思想。19 世纪出现的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为后来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与实践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也是我们今天全面推进的素质教育思想与实践的理论基础。

  素质教育在我国的现实实践,也有着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教育思想的历史渊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也有着对素质教育的实践性探索。“素质教育”概念的提出,始于上世纪 80 年代,出现在我国教育改革实践研究和教育立法之中。1999 年 6 月,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通过了《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该文件指出:“全党、全社会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局出发,以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一个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同志在会议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各级各类教育都要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的全面素质,作为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