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西安文化  教育

一零一中校长陆云泉: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和英才教育三者是不可分割的

  近日,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的“强基计划与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论坛”暨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系列高端论坛举行。

  此次论坛汇集了国内知名学者、专家,聚集了经验丰富的一线校长、老师,通过主题演讲、经验介绍、专家对话等多种形式,依托网络直播交流平台,围绕论坛主题,从强基计划的政策分析与战略思考、强基计划与高中教育发展、强基计划背景下中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及应对策略、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机遇与前景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分享。此次论坛举办在强基计划首轮招生结束后不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天的论坛上,北京市一零一中学校长陆云泉、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刘小惠和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田俊分别作了主题报告。“京城教育圈”今天和圈友分享一零一中学校长陆云泉的发言内容。

  我们谈强基计划的时候一定会关注当下的背景,去年关注的是人工智能等新的技术,今年在疫情防控形势下,我们更多谈到的是无卡时代的到来、贸易战等,这背后最根本的是拔尖创新人才的竞争。强基计划主要是为了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者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它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确定招生的学科专业,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强基计划的出台,撬动了高质量教育教学的改革。

  我们秉承一零一中学一贯以来的培养目标,培养未来卓越的担当人才,我们坚持基础宽厚、勇于创新、个性健康、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关注生命的成长,让教育回归生命,让学习自然发生;对于未来的社会,我们的教育要讲情怀,有自己的小追求,懂有品位的生活;我们还要构建良好的生态,让学生能够健康快乐的生长。

  在这样的基础理念之下,在生态智慧课堂“三层八维”整体课程结构的基础上,学校初步建设形成三层金字塔型、利于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开放性科学课程体系。

  三层即基础层面、拓展层面以及拔尖层面。在这三层中,我们会看到关于应试教育、素质教育、英才教育等争论话题,到底应该怎么去平衡它?从校长层面来讲,我认为这三者是不可分割的。所谓的应试教育是一个基础,是一个保持公平的底线。当然仅有应试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培养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让他们觉得学习有意思,所以就有素质教育各类不同的课程选择,同时我们也需要为国家培育英才,在拔尖层面需要构建一些基本的课程。所以在这一思想下,学校的学生发展中心定位是立德树人和责任担当,成立翔宇学校,下设四宜书院和浩然书院。

  关注强基计划,如果只是在高考报志愿的时候选择数学、物理、生物等,实际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学生的兴趣、特长在前期都没有进行好好培养。我们借助浩然书院,通过学生讲坛、教师论坛、名家讲堂等,定期把院士和诺贝尔奖获得者请到学校来指导交流,引领指导师生成长。

  此外,学校的国际教育中心更强调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培养,下设三个书院。其中,云翳书院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国际理解力;C-CAS书院则负责富有中国特色的全球创新人才培养的项目、课程的研发和实施;C-IP书院主要是引进国际上一些优秀课程并与本土课程进行融合。当前一些英文课程,我们还不能称之为国际课程,怎样把中国的价值观、优秀的传统文化来嫁接进来,则需要我们的GITD学院来进行全球性的创新培养。

  学校的课程教学中心关注的是均衡优质、培养卓越人才。课程教学中心在2019年成立了英才学院,英才学院下设四个书院:一知书院,主要是对接五大联赛;学森书院,主要进行科学探究;圆明书院,关注人文艺术;六韬书院,关注领军人才。在英才学院里,更重要的是构建一些特色的课程,比如说有大师引领课程、科学实践课程、航天特色课程等,为学生提供与科学大师面对面学习交流的机会,学校也由此成立了很多社团。

  英才学院面向全集团开放,包括打通了学段和教育,整个教育模式是变化的,着眼于更多培养全球化视野、国家发展极需的具有担当的人才。下一步英才学院所有的课程、学习方式、评价方式都将会发生本质的变化,同时也将开发一些高端的课程,与大学科研院所对接。在疫情防控期间,我们和国科大、中科院进行战略合作,实现强强对接,可以说从一开始就呼应了强基计划。

  我们接下来还将对英才学院整个课程架构进行改革,首先学校跟清华大学合作建立了先进生命科学实验室、智能无人系统实验室;其次学校与同济大学合作,作为同济大学“苗圃计划”基地学校,创建同济实验班,实现高中与大学教育衔接。同时作为同济大学高培计划的组成部分,将对标国家强基计划。

  在同济大学的帮助下,我们成立未来影像工作坊、全球数字工作坊。数字工作坊还跟同济大学设计学院结合,让学生接受不同风格的教育。此外,学校还跟军事科学院创新学院合作,建立智能操控与对抗实验室、微纳卫星技术实验室;与北京理工大学合作,成立先进与智能车辆技术创新实践基地、大数据与金融工程创新实践基地;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立机器人实验室。

  总之,我们怎样回应创新人才培养?对一所学校来讲,特别是高中学校,仅看高考成绩是不够的,真正意义上的基础教育是教育的基础,我们的毕业生未来能够成为什么样的人才。对接强基计划,我们还既要关注当下高考,更要关注未来,未来人才的培养与发展。

  在强基计划背景下,我们要建立中学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平台,只谈理念是不够的,只谈我们具体做法是不够的,我们要有一个机制,要搭建一个平台。从我们中学老师角度来讲,我们给学生的东西是远远是不够的,而从某种角度来讲,学生是比我们强的,所以学校应该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校园,是一个开放的实验室,我们既要关注全体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的提升,也要关注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让学生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文 陆云泉(北京一零一中学校长),本文根据陆云泉校长在“强基计划与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论坛”上的发言整理,文有删节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