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西安文化  教育

刷屏的“劳动教育”并不简单等同于“学工学农”

  在江苏省南京农大实验小学,每年升入四年级的学生就会拥有一片近700平方米的梯田。整整一年的时间,孩子就是学校后山这片田地的主人。从整理土地到播种浇水、除草除虫直至收获,孩子都会全方位体验。

  近日,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大中小学建立一套完备的劳动教育体系。《意见》明确,实施劳动教育的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切实经历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全国德育学术委员会理事长檀传宝强调,不能将劳动教育等同于“学工学农”,也不能简单否定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的重要性。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孙云晓说,国内外大量的调查研究都证明,童年养成劳动习惯,长大后更可能具有责任心,也更容易适应家庭生活和职场工作的需要,而不爱劳动的人恰恰相反,他们更可能成为生活与职场的失败者。“爱劳动、会劳动不仅不会耽误学习,恰恰相反,生活能力强能够促进学习,有助于人的全面协调发展。”

  《意见》这样指出了劳动教育的地位:“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

  2018年9月,习总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将劳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人的总体要求,必须构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体系,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与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人的培养要求有较大差距。”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党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

  依据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意见》将劳动分为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相应地将劳动教育分为生产劳动教育和非生产劳动教育。

  考虑到劳动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可行性,《意见》又将非生产劳动教育分为日常生活劳动教育和服务性劳动教育。

  前者注重在学生个人生活自理中强化劳动自立意识,体验持家之道,这也是学生健康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基础;后者具有较强的时代特点,注重利用知识、技能、工具、设备等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特别是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中强化社会责任,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三类劳动教育内容不同,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从总体上看,三者都很重要,不能偏废。”教育部上述相关负责人解释。

  家庭,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孙云晓说,家校社共育,才可能将劳动教育落到实处。不仅要培养孩子认识劳动的价值并且有劳动的体验,还要注重其劳动习惯的养成。“要经过具体训练,让孩子学会几项劳动技能,尤其是与自我管理密切相关的做饭洗衣等技能。”

  在学校,落实劳动教育需要依托课程。《意见》规定,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职业院校除实习、实训外,专门进行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大学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在课外校外,中小学要对学生每天课外劳动时间作出规定;大中小学每学年设劳动周(高等学校也可安排劳动月)。

  站在新时代历史坐标上,要深刻理解劳动形态的演变。“一方面,我们不能简单重复上个世纪温饱问题尚未解决时期对于劳动及劳动教育概念的理解,将劳动教育等同于‘学工学农’,而对脑力劳动、消费性劳动、创造性劳动等的重要性熟视无睹。” 檀传宝说,“另一方面,我们又不能简单否定体力劳动、体力劳动者的重要性。”

  在劳动实践中,同样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围绕问题展开研究。南京农大实验小学校长霍文轩拿四年级学生体验种植活动举了个例子。在劳动中, 大家都希望得到土质好、靠水源近的地,那么,怎样把地块合理公平地分给五个班级?老师引导各班先拟出自己的分地方案,由推选的代表带到年级大会上展示,通过表决产生年级分地方案。智慧“圈地”让学生认识到社会活动要有规则意识,发生矛盾冲突可以通过协商的方式来解决。

  北京师范大学天津附属中学正在以劳动教育为载体,探索多学科知识融合与应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校将已有的技术课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校本选修、社团活动整合起来,强调学科知识的渗透与应用。在道德与法治(思想)、语文、历史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的培养,在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职业技能的培养。汕头大学以强化学生劳动服务为重点设计公益课程。公益课程一般集中在周末或暑期开展,以源自真实世界的现实问题为驱动开展学习和服务。有的以人文关怀为重点,服务自闭症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等,有的面向环境保护,有的则侧重传授知识技能……

  檀传宝说,劳动教育和全部教育工作一样,都是一个专业性事业,离不开对于教育规律的尊重。加强劳动教育一定要尊重各学段儿童心理发展的实际、学习生活的实际、社区环境的实际,“大呼隆”“一刀切”的形式主义教育不可能有任何理想的效果。

  “劳动教育应该有更为广阔的加强空间。” 檀传宝指出,“教育对象已经处在一个全新的时代环境之中,劳动教育就理应不断创新形式。故探索与时俱进的劳动教育新形式,应当成为新时代全体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