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西安文化  教育

科学教育_百度文库

  17.1.(1)地方性要求是指应联系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来选编科学教育的内容。(2)遵循地方性的要求,就应该根据当地的自然特点选择科学教育的内容2.(1)季节性的原则来选编科学教育的内容,既能丰富、加深学前儿童对季节的整体理解,又能帮助学前儿童理解事物变化与季节之间的关系。遵循季节性要求是指应联系季节变化来选编科学教育的内容。

  18.时代性要求是指要根据时代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来选编科学教育内容,使选编的内容跟上时代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向现代化。

  19.幼儿园的“探究性教学”是指教师有目的组织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儿童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

  20.启蒙性原则是指选编的内容必须符合学前儿童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使他们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达到教育目标。

  9.分类亦称“归类”,是根据事物的异同,把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即把一组物体按照特定的标准加以区分,抽取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概括的过程。

  10.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就是指辅助科学教育进行的,用来帮助儿童进行科学学习的各种工具。既包括教师向区角投放的供儿童自选活动的材料,也包括日常生活中儿童自由探索的材料,还包括在教师专门组织的科学教育活动中为儿童投放的材料。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是以科学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5.观察的方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

  2.系统性要求是指选编的科学教育内容是按照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编排。

  3.科学小制作就是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纸、布、泥或其他自然材料和无毒无害的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简单的玩具或陈列品,使儿童在这种动手动脑的活动中积累简单的科学经验,掌握一些粗浅的科技知识和操作技能。

  1.(1)操作材料是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的工具(2)操作材料可以促进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3)操作材料可以培养学前儿童积极的情感及意志力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层次结构,也可以称之为纵向结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层次,从上到下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可以分解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并且分别阐述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

  16.“STS”教育是近年来世界各国科学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以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中的应用,以此为指导思想而组织实施的科学教育。特点:首先,幼儿园“STS”教育必须是建立在学前儿童的经验层次上的。其次,幼儿园“STS”教育是儿童科学教育的拓展。

  6.信息交流是指学前儿童将所获得的有关周围环境的信息,以语言的或非语言的形式来进行表达和交换。

  7.科学教育中的“社会资源”是指学前儿童所在地区或邻近地区中,可以利用于科学教育内容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境和社会组织等。

  8.偶发性科学活动是指学前儿童由外界情景诱发引起,并围绕着偶然发生的科学现象展开的一种科学探索活动,是科学教育中特有的一种活动。

  18.(1)利用家长会介绍科学发现(2)家园联系手册(3)幼儿园组织亲子活动(4)家庭志愿者

  19.(1)所谓的科学知识,是人类在了解自然科学时,希望获得的有关事实的信息和理论的信息。依据反映层次的系统性,知识可以分为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2)科学方法是“人们获得科学认识所采用的规则和手段系统。”是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能力方面的教育目标,是指学习探索周围世界和学科学的方法。(3)学前儿童科学情感、态度方面的教育目标,是指对科学活动兴趣爱好的培养,是否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等等,特别强调好奇进取、负责合作、客观、虚心、细心、耐心、信心、自动自发、喜欢创造思考等态度、情感的培养。

  1.幼稚园自然2.操作实验类3.观察测量4.科学教育材料5.以季节为主线.自然观察11.2049 12.整合性13.自然角14.心理学习环境15.文学艺术

  16.园地17.物力资源18.家庭中19.丰富性20.启蒙性21.访谈法22.学前儿童年龄小,操作技能差23.操作24.识字教育25.单元26.科学性27.整合性28.教师29.分类游戏30.幼稚/天线.重演科学家科学探索活动34.问题测试35.自然科学知识36.以季节为主线.动植物本身的特点41.2061 42.实验的

  15.科学性是指选择的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应从自然界的整体出发,根据客观规律,正确解释学前儿童周围生活中的有关的自然现象和自然物。

  16.作品分析法是根据学前儿童的各种作品(图画、泥塑、所编故事、儿歌等)分析学前儿童科学素养发展水平的一种方法。

  7.(1)科学教育的目标是以科学素质为出发点培养学前儿童的完整人格(2)科学教育内容是基于学前儿童的生活背景来建构(3)科学教育方法应以学前儿童亲自探究的方式进行

  8.(1)材料的投放要有明确的主题并且紧扣具体活动目标(2)投放材料难度形成一定的层次(3)投放材料的开放性(4)同种材料与多种材料的灵活运用

  1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实验的方法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师或学前儿童利用一些材料、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

  14.行为核对是在观察前依据所需观察的目标,确定观察内容,并制定一个观察核对表。评价者根据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对照观察核对表中的各个项目逐条检核,并在符合的条目上做记号,并进行评定的一种方式。

  11.集体教学活动就是教师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课题,决定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并创设相应的环境,提供合适的材料,面向全体学前儿童开展的科学教育活动。简单的说,是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的集体性的科学教育活动。

  12.技术“①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②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15.《纲要》中的“科学”领域教育目标可以归类为三个方面,即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科学过程和方法方面的目标和科学知识方面的目标。(一)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2)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二)科学方法和技能方面的教育目标(1)能够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2)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三)科学知识方面的教育目标(1)获取广泛的科学经验。(2)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初级科学概念。

  a.注重幼儿自发的个别探究和小组探究活动b.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应灵活地参透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包括人造自然)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20.(1)材料的投放要有明确的主题并且紧扣具体活动目标(2)投放材料难度形成一定的层次(3)投放材料的开放性(4)同种材料与多种材料的灵活运用

  5.选择材料的标准答:1.材料物化着幼儿能够达到的教育目标和内容2.能引起幼儿探究的兴趣3.因地制宜、就地取材4.每个幼儿都有足够的材料5.幼儿可以自己选择6.有多种组合可能

  4.(1)以儿童的好奇心为基础,从日常生活出发,更好的了解自然界;2)带着问题做实验,探究性的学习的方式,帮助儿童自己建构科学知识

  5.(1)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心理学依据(2)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社会据(3)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学科依据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三要素的内涵答:1.情感态度目标—有好奇心和探究热情,并有初步的科学精神和态度2.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目标—获得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感性认识

  10.(1)教师是学前儿童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支持者(2)教师是学前儿童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促进者(3)教师是学前儿童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参与者(4)教师是学前儿童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反思者(5)教师首先是个研究者

  13.(1)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2)应让学前儿童自由选择活动内容和材料(3)观察了解学前儿童的活动,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4)指导学前儿童遵守活动规则

  1.幼儿探究过程的特点答:1.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2.最初关心的问题都和自然环境有关,是基本的科学问题3.通过直接经验来认识事物4.探究方法具有试误性5.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具有“非科学性”

  2.现代科学教育的特征答:1.在教育目标上以科学素养为中心2.在教育内容上强调现代科技与日常生活的结合3.在教学过程上强调实践性和探究过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